今年截至1月22日,屈公病在國際累計超過5,000人確診,雖然台灣病例仍是少數,但這個疾病透過蚊子就會傳染,且可能讓人劇烈疼痛,甚至導致長期關節痛,誰最需要擔心?
屈公病的英文「Chikungunya」在非洲當地的意思是「痛到得將身體彎起來」,光想像就令人覺得苦不堪言。
2024年全球「屈公病」確診人數達62萬,其中213人死亡,到了2025年疫情仍未歇。根據疾管署資料,2025年截至1月22日,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法屬留尼旺4國就已累計超過5,000人確診,2人死亡,相關病例遍布美、歐、亞。
此外,屈公病近期也進入台灣,疾管署18日公布,全台新增3例屈公病確診個案,都是境外移入。2025年截至2月17日為止,全台累計共7例屈公病個案,病例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
登革熱、茲卡病毒都由蚊子傳播,屈公病有什麼不同?
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是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與登革熱、瘧疾、茲卡病毒感染症,以及流行性斑疹傷寒,在台同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主要經由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後感染。
屈公病和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一樣,感染後都有明顯的關節疼痛,但在整體症狀上還是有些不同:
1. 屈公病
潛伏期:2~12天左右
可能症狀(約持續3~7天):
• 發燒
• 關節疼痛或關節炎(主要為手腳小關節、手腕及腳踝)、肌肉疼痛
• 頭痛
• 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
• 皮疹
• 結膜炎
• 疲倦
恢復時間:多數患者約7~10天可康復
部分患者可能會有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的反覆或持續性關節疼痛,以及數週的疲倦感。相較於登革熱,屈公病嚴重程度較輕,較少出現重症及死亡,且有屈公病流行區域旅遊史者較容易感染。
此外,相較於一般民眾,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或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者,屬於屈公病重症高危險族群,須多加留意。
2. 登革熱
潛伏期:3~8天左右
可能症狀(急性期為發病日7天內):
• 頭痛
• 發燒(39°C~40°C) / 雙峰型發燒(第3天體溫下降後,隔1~2天又持續發燒及畏寒)
• 關節、骨頭、肌肉疼痛
• 眼窩痛
• 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等)
• 皮疹
恢復時間:發病後14~40天之間
登革熱臨床症狀變化快,如果患者曾感染過其他型別的登革熱病毒,再次感染可能增加休克風險。若妥善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但未妥善治療死亡率則可達20%。
如果出現上述登革熱症狀,可以快篩嗎?後續又該如何治療?立即閱讀〈登革熱蚊子是哪種?登革熱典型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預防一次看〉
3. 茲卡病毒感染症
潛伏期:3~14天左右
可能症狀:
• 輕微發燒
• 紅疹
• 關節痛(以手腳小關節為主)
• 頭痛
• 後眼窩痛
• 肌肉痛
• 腸胃道症狀(如腹痛、噁心、食慾不振等)
恢復時間:約7天
多數民眾感染茲卡病毒後,僅會有輕微症狀,致死率低,但如果婦女在懷孕中感染,可能導致新生兒神經異常或出現小頭畸形。
屈公病會人傳人嗎?該如何預防?
屈公病是因為遭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感染,並不會人傳人。因此,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就是根除孳生源,避免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孳生。
預防屈公病的方法如下:
• 清除積水容器。
• 使用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防蚊液。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針對預防屈公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23年11月,批准一款由法國瓦爾內瓦(Valneva)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活性減毒疫苗「IXCHIQ」,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接種後6個月內的保護效力可達96%以上。
除了IXCHIQ屈公病疫苗外,歐洲藥品管理局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分別在2025年1月30日及2月14日,通過另一款由丹麥生技公司巴伐利亞北歐(Bavarian Nordic)生產的病毒樣顆粒疫苗「Vimkunya」,可供12歲以上民眾接種。根據藥學媒體《Drug Topics》指出,該疫苗在3期臨床試驗中顯示,接種2週後,97%的受試者體內產生中和抗體。
不過,針對相關疫苗的臨床效益,仍有待更進一步研究,而目前台灣尚未有屈公病疫苗可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