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書山有路】旅行狂自資出版廿載 發揚探勝精神

風火山林

發布於 2022年07月24日14:14 • 記者:任盈;攝影:華嘉昌、twfotop

現時網上的風景相片琳瑯滿目,有的甚至以意創造,用盡修圖軟件,只為爭奪觀眾的目光。可是,曾經行山書的風景照都只有黑與白,你能想像有多失色嗎?友晟出版社社長梁榮亨(下稱社長),又被稱為「旅行狂」,當年開創先河,堅持用彩色圖片,配上言簡意賅的文字。由九十年代開始,自資編撰及出版行山書,20年間,出版40多本,至今孳孳不息。

不少香港著名景點都是由梁榮亨命名,包括蒲台島的挪亞方舟、鹿巢山的蜥蝪迎賓、花山的萬柱海岸等。
不少香港著名景點都是由梁榮亨命名,包括蒲台島的挪亞方舟、鹿巢山的蜥蝪迎賓、花山的萬柱海岸等。

你可知道不少熱門地名均出自社長手筆?不如你猜猜以下哪個不是他命名的?大欖涌的千島湖、蒲台島的挪亞方舟、鹿巢山的蜥蝪迎賓、花山的萬柱海岸、赤洲的赤漠迷城及黃竹角咀的鬼手岩。答案揭曉:全部都是!他出版了旅行界四大奇書包括《香港奇景探勝遊》、《香港探秘遊》、《香港奇異遊》及《香港野外奇觀》,20年間出版40多本書,改地名及石名,只因「改咗個名,就有生命啦」。社長回憶改名鬼手之時是八十年代末,他看了山界老前輩朱翁的書就決定去黃竹角咀。對,那是個沒有互聯網的年代,當年要做旅行家就要先做看書的文青。月黑風高的晚上,他與朋友行夜山,由蚺蛇尖落米粉咀然後上船,再去黃竹角咀綑邊,一上岸就看到有隻鬼手從海上伸出來,「那天很怪,突然來個旱天雷,鬼手旁有個山洞,我們立即衝入去。」鬼手之名,名副其實是神來之筆。現時行山熱潮興起,景點地名的爭議隨之而來,如綠蛋島的名氣就更盛於爛排。社長不怕後來者改名:「名字越多,即係代表人氣越盛,好似我咁,有人叫我石痴,有人叫我旅行狂,有人叫梁領隊,一般人就叫社長……改名改得貼切就好。」

社長自九十年代起,自資編撰及出版行山書,20年間,出版40多本。
社長自九十年代起,自資編撰及出版行山書,20年間,出版40多本。

社長皮膚帶點黝黑,看得出是常於戶外活動的人,笑起來時眼睛瞇成一條線。他今年68歲,半個世紀的青春都在行山中渡過。他開始行山時僅11歲,與同學相約去附近的獅子山,「一行就行到落沙田,返屋企阿媽都唔知我行山,幾得意、幾過癮。」他後來做五金學徒時,有位師兄熱愛行山,常跟行山隊出隊,小社長也跟着去。「一跟就發現天地不同了。」「嗰時嘅行山隊好壯觀,次次都二、三百人。嗰時嘅領隊好叻,沿途講好多,將識嘅都話畀人知,對我日後有好大啟發,我想承傳落去。」這是承傳的起點,「推廣旅行文化,發揚探勝精神」一直是社長在文章、著作中念茲在茲的一句話。1981年社長創立友峰旅行隊,但不牟利,「如果我嘅心態係做生意,我發咗達啦……個時冇競爭對手,搞行山、食齋、遊車河或出海,我哋都係口碑最好。」

堅持彩色印刷 奮然創辦友晟

社長不求發達,難道不愁衣食,所以可「瞓身」行山?其實社長多從事勞動工作,做過五金、燒焊、維修、地盤……收入不高,但他不太想行山與錢銀扯上太大關係,「行山係興趣,冇諗過用來搵錢。」但代辦交通如預訂穿梭巴士及包船,總要收回成本,可是參加者又會覺得收錢等於營商。這段日子明明是遊山玩水,但其實有苦自己知。1988年他開始於報刊撰寫旅遊文稿,1995年出版首本著作《香港奇景探勝遊》,即是前文所提到的黑白行山書。這本書是出版社向社長邀稿,出版後頗受歡迎。社長想乘勝追擊,將第二本印成彩色,可是出版社卻稱因行山書不是主流書種,不想投資。為堅持彩色印刷,社長毅然自資出版,「就係咁樣出事啦!開始踩入呢個坑。」1997年社長成立友晟出版社,訪問時他摸着《香港市郊探勝》說,「好貴呀做呢啲書,但啲色真係執得好靚。」

為堅持彩色印刷,社長毅然自資出版。
為堅持彩色印刷,社長毅然自資出版。

不惜傾家蕩產 朋友鼎力相助

「始終出版,係人都知係傾家蕩產㗎啦!」社長說,不少人以為他辦出版社就是要做大作家。其實社長僅小學學歷,一手精煉古雅的文字,原來來自武俠小說,「以前愛看金庸、梁羽生……也喜歡《三國演義》。」但他不是想做作家,更苦笑說是「焗住寫」,因為他深知出版行山書註定無法賺錢,無力支付版稅。他靠着自己寫作及行山多年積累的資本——人脈,結識了不少退休人士及老師等等,「拍膊頭」寫文章出書。出版社成立首十年,他一邊做地盤散工,一邊幫補出版社。辦出版社的另一原因,是因當年成立友峰旅行隊時明言「不搞商業」,可是出版就必然經商,君子言出必行,唯有另起爐灶創辦友晟出版社,但同時也繼續辦旅行團,將團費收益幫補出版社。多年來幸得不少有心人資助,又有義工幫忙帶團。對一切襄助,社長深表感激。

社長認為,出版行山書是留住旅行文化遺產,將之留給下一代。

「四千財力掃三洲,乾坤未正惹天愁;束眉倦歎牽家計,放眼妻兒志未酬。」這是社長寫的詩。他花盡錢財,吃力不討好,不為錢,不為名,為的是什麼?現時Facebook流行,行山專頁、群組內是滿滿的路線及景點,可是這顯然不會流傳後世,山友一窩蜂前去,幾年後又隻字不提。「如果做咗書,可能佢(讀者)個仔、佢個孫,有日睇到會發現有樣咁嘅野。我哋覺得呢個係旅行文化遺產,我哋生前搵唔到錢,但可能呢樣嘢會留俾下一代,再下一代。」

原文刊於《風火山林》第三十三期 特別號 2021年3月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ikingwindfir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ikingwindfir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