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大自然總是這麼近、那麼遠,很多都市人渴望與農業走得更近,卻又奈何難以「市郊兩邊走」。當不成週末農夫,就注定與大自然無緣嗎?流行曲《燕尾蝶》中唱到:「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那就再從大廈上種出鮮花吧!
近年世界各地紛紛興起天台農圃,作為城市耕作(Urban farming)的新體系,天台農圃擁有流動、採光好及可達度高的優勢,農田大多隱身於高樓大廈頂層,若非從高空俯瞰,可能連在地居民也不知道農田就懸於鬧市之上。從小到大都聽說香港為「石屎森林」,但原來只要爬得高、看得遠,都市中還真的可以覓得一片片茂林!
近在咫尺的隱世農圃?
天台耕作非新鮮事,早在十年前起,世界各地不同的社區團體開始活化閒置及荒廢的天台空間,改建成農圃、花園之用。而在香港,不單只有唐樓和工廈天台被活化,近年就連私人物業、商廈和購物中心都加入天台耕作的行列。所謂「綠」處逢生,香港最不缺的就是高樓大廈,某程度上亦為天台耕作提供最理想的土壤。
模式大不同?
天台耕作遠不只是將農業搬到天台之上。近年不少由獨立或社會企業團體營運的天台農圃,充份利用都市之巔的地理位置,積極拓展活化社區、教育公眾和慈善工作,例如年前土瓜灣的通天菜園將天台轉化成社區活動空間,栽種之餘亦會舉辦天台放映會;亦有機構為企業度身訂造天台農莊企劃,帶來長遠、可持續的商業效益,營運模式五花八門。
天台種菜不簡單?
一如地面耕作,天台農耕存有一定的挑戰性,例如氣候變化、空間限制、營運上的複雜性,但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地面種到的植物,天台都一樣可以種。大部份的物業管理者難免憂慮重量、疏水和蟲害等問題,但這些技術性問題都不是沒有解決方法。農夫們都笑稱,只要做好保固措施,就不會出現「生菜飛落街」的滑稽畫面。
好處不止綠化?
一般的綠化項目可能傾向被動和靜態,天台耕作則更著重人的參與,從耕種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提高對環保議題和食品健康的意識,一步步試行綠色生活。天台農場,早已成為紐約、東京、巴黎和新加坡等大城市的日常風景。
尋找香港的天台農莊
學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明愛樂勤學校
商場:新都會廣場Metro Green、希慎廣場天台花園
企業:美國銀行中心、東隅酒店、煤氣公司、Green Monday
(香港的天台農莊遍佈港九新界,未能盡錄。營運現況請向機構查詢。)
#640_Coverstory
TEXT: 一樹
PHOTO: Sarah Thrower
Illustration: Vinlui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