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周日話題:為什麼是緬甸?

明報

更新於 02月15日17:08 • 發布於 02月15日20:30

【明報專訊】緬甸已成為「全球犯罪之都」。在那裏,聚集着販毒集團、軍火商、人販子、遭國際法庭通緝的將軍們、偷獵者,還有令港人聞之色變的電詐園區。可誰還會記得,10年前,國際社會還曾對於緬甸的未來一派樂觀,相信緬甸已從獨裁的黑暗,過渡到和平與繁榮之中,且是以自由民主的方式。有一家公關公司還製作了一條近4分鐘的廣告,於全球播放,其廣告語就叫「緬甸:來此一遊吧(Myanmar:Let the Journey Begin)」。如今,無人再敢踏足緬甸一步,連去泰國看陳奕迅演唱會亦被視為畏途,東南亞旅遊業遂遭遇重創。那麼,緬甸為何會淪落為全球網絡詐騙的中心呢?

東南亞的電訊詐騙基地,並非都坐落在緬甸。犯罪集團通常會選擇一些較為貧窮的國家落腳,緬甸之外,柬埔寨和老撾亦是他們的選擇。這些經營電訊詐騙的犯罪集團,主要來自中國,搬至東南亞,亦屬無奈之舉。近年來北京厲行反腐,嚴打涉內地跨境賭博和洗錢業,多名組織者入獄,澳門賭業經營困難,有些賭博集團遂移師東南亞。他們勾結當地官員,以獲取地方勢力保護,實施電訊詐騙,牟取暴利。

民族軍隊需資金養戰

緬甸為何脫穎而出,成為電訊詐騙最猖獗之地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電詐中心呈星火燎原之勢的中緬、泰緬邊境地區,並非由緬甸政府控制,而是由多個民族軍隊或民兵控制,割據一方,各自為政,給詐騙行為提供了溫牀和保護。緬甸的民族軍隊向來獨立,擁兵自重,政府軍奈何不得。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選舉結果,囚禁了民選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之後,政府軍與民族軍重燃戰火,至今已長達4年之久。代表緬甸政府的軍方所控制區域,如今只佔國土的百分之二十一,其他地方均在與之對抗的各少數民族軍隊手中。無論是政府軍還是少數民族軍隊,都需要大量資金養戰,向詐騙團伙徵稅,遂成為他們重要的財稅來源,亦是官員中飽私囊的主要渠道。故此,電詐業務開始在緬甸邊境地區興旺發達。

電訊詐騙似乎也造福了當地,這亦是詐騙園區得以扎根的重要原因。凡詐騙猖獗之地,通常很快從窮鄉僻壤搖身變為一座繁華的邊境小城,榮景一片。惟電詐的受害者,須為此買單。美國、法國、印度、中國,甚至緬甸本國都有人陷入網上浪漫騙局,淪為被殺的「肥豬」,失去財富。因為在電詐園區裏工作的施騙者主要是中國人,他們最初被所謂高薪工作誘騙,再被強迫針對中國同胞實施詐騙,故中國人亦成為詐騙業最大的受害者。

泰邊境控制較華鬆散

自2023年始,中國政府開始借力緬甸邊境的民族軍隊對涉及中國人的電詐嚴厲打擊,詐騙集團被迫從與中國接壤的緬甸邊境,遷移至緬甸東南部與泰國接壤的克倫邦(Karen State)。緬泰邊境之所以成為詐騙業的新桃源,不僅因為泰國政府對邊境地區的控制遠較中國鬆散,更由於當地的克倫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正與緬甸軍政府打游擊戰,急需從電訊詐騙業中獲得經濟資源。電詐集團遂從泰國獲取電力、互聯網絡、石油等諸多服務,從當地少數民族武裝獲得保護,妙瓦底(Myawaddy)遂成為法外之地,人口販賣的樞紐,各種「殺豬盤」皆磨刀霍霍。

如今,泰國政府亦將緬泰邊境上的詐騙集團視為對其國家安全的威脅,為重振旅遊業,再加上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對妙瓦底實行了停電、停網、停油行動。詐騙集團被迫停止營運,釋放了多名從各國騙至園區從事詐騙的工人。

緬難統一可追溯英殖

那麼,為何緬甸無法像毗鄰的中國和泰國那樣,對邊境實施有效的控制呢?為何陷入內戰,無法統一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追溯至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自1824年起,英國人藉由三次英緬戰爭,在1886年控制緬甸全境,並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他們廢除了緬甸運行千年的君主制和其他沿襲已久的官方機構,把王族流放印度,將鄉間豪族的勢力消滅,設立省督管治。英國人借助英屬印度的治理概念,將「緬甸省」劃為3個部分,分而治之。故此,緬甸不同地區的人,因為不同語言、習俗,還有不同的被殖民經驗,形成不同的政治認同,成為現代緬甸國家統一的巨大障礙。

比如克欽族所在的克欽山區,曾是「特別管制區」,殖民政府視其為一個擁有獨立於緬甸行政區的社會。其時,大量的克欽族人成為管制緬甸人的警察,並皈依了基督教。1948年,緬甸獨立後,作為主體民族、信仰佛教、講緬甸語的緬人,視自己為殖民統治的受害者,而講克欽語的克欽人是殖民者的幫兇,異教徒,形成「我們緬甸人」與「他們緬甸人」的區隔。

對統一國家建立造成困擾的還有歷史上的移民問題。殖民時代,因為緬甸相對印度經濟狀况更好,英國人遂將大量印度人、穆斯林遷入緬甸,獨立後這些人是否屬於「緬甸人」,還是應該被驅逐出境的「恐怖分子」,又成為問題。

如今,官方承認的緬甸少數民族有130個之多,惟現實裏,民族歧視、民族仇恨普遍,多元民族的統一國家只是一套論述,遠非事實。每個民族皆以為,維護本族人的利益,唯有靠自己,擁有槍桿子才擁有話語權,遂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中央政府無法維持其於領土內對武力的壟斷,失去對領土的控制,更遑論實現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緬甸作為一個失敗國家的狀况,無疑給詐騙集團提供了可乘之機。

不會因有民主而解決

西方國家對於緬甸有着不切實際,且不乏浪漫的想像。西方政要認為,緬甸之所以淪為一個失敗國家,主要是因為軍政府的獨裁統治,失去民心。只要緬甸有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那個曾就讀牛津大學、講英文的、鼓吹自由民主的昂山素姬,遂成為國際社會的最大希望。當昂山素姬在1990年贏得選舉,卻因為軍政府拒絕交出權力,並將她軟禁,西方世界非常憤怒,實行了比對朝鮮更嚴厲的經濟制裁,緬甸遂成為一個被國際社會排斥的國家(pariah state),更其貧窮。2015年,在國際社會壓力下重獲自由的昂山素姬領導的民主聯盟贏得大選。儘管她因子女擁有的外國籍無法定資格成為總統,但緬甸特別為她設立國務資政位置,集大權於一身,並邀請美國、日本等勢力進入,緬甸似乎從此走上了一條陽關大道。

然而,這個曾讓勞拉‧布殊、希拉里、奧巴馬讚不絕口,視為孤身對抗專制極權的民主女神,執政不久就光環落地。2016年,聯合國宣稱緬甸軍方對境內的穆斯林少數族裔羅興亞人實行了「種族清洗」,惟昂山資政選擇默許軍方作為。她暫時獲得了軍方的支持,卻失去了國際的聲援。2020年,昂山素姬與軍方關係變僵,軍方不承認選舉結果,翌年將其囚禁,國際上同情她的聲音則明顯減弱。如今她究竟被關在哪裏,國際社會亦乏人問津。昂山素姬形象的戲劇性轉變,無疑說明,緬甸問題絕不會因為有了民主就可迎刃而解。

緬和平穩定符華利益

與緬甸擁有長達2000多公里邊界的中國,卻不能不關心緬甸的政治走向。西方嚴厲的制裁似乎並沒能迫使軍政府下台,倒是將緬甸推向了鄰國,比如西邊的印度、孟加拉,東邊的泰國,更重要的則是經濟影響力逐年增加的中國。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伙伴,最大的進口市場和最大的出口市場。中緬貿易亦成為緬甸的經濟生命線,尤其對於與中國雲南接壤的邊境地區而言。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擁武自治,依靠與中國的貿易,消費中國產品,使用中國的互聯網絡、電力,與中國交好,藉此與緬甸政府對抗。正如學者韓恩澤在《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家命運》中所指出的,中國和泰國與緬甸邊區之間的經濟連結,產生「鄰域效應」(Neighborhood Effect),使緬甸的少數民族難以對其中央政府產生依賴感,無法培養國家歸屬感。一個破碎的國家一旦開始擁抱跨國資本,很容易成為一個法治缺失的「不受限制的資本主義」:砍伐森林,破壞環境,甚至淪為「全球犯罪之都」。有人因為跨國資本進入緬甸陡然而富,更多的人則成為新貧困人口,只能在互聯網上欣賞別人在過一種自己永遠無法過上的富裕生活。

基於國家利益,中國自然希望一個安全的中緬邊境,以及親中國的緬甸。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選邊站,對緬甸的各種政治勢力一視同仁。如此,今後無論緬甸軍政府、少數民族軍還是昂山素姬,皆可繼續合作。北京也未必支持緬甸軍方的獨裁,畢竟軍政府一度曾試圖靠向美國,甚至為此關停了與中方的一些合作項目,造成中方巨大的經濟損失。中國如今不僅需要緬甸的原材料,亦希望獲得緬甸的市場。一個和平穩定的緬甸,無疑符合中國的利益。

在中泰的合力打擊下,今後緬甸的電訊詐騙是否將銷聲匿迹呢?似乎不能如此樂觀。破碎的緬甸仍有很多法外之地,犯罪集團仍可狡兔三窟,打游擊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針對中國人的網絡詐騙會大大減少,畢竟強鄰在側。電詐園區的施騙者未來操作「殺豬盤」時,恐怕還是要多用翻譯軟件,努力多找一些外國「豬」了。

文˙毛升(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