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無定向學堂:移民「心理急救」 小習作去留都合用

明報

更新於 2021年07月31日18:39 • 發布於 2021年07月31日20:3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Billy(受訪者提供)
Billy(受訪者提供)
Gigi(受訪者提供)
Gigi(受訪者提供)
你現在的心情如何?畫下你的表情吧!(受訪者提供)
你現在的心情如何?畫下你的表情吧!(受訪者提供)
若暫時未能作出決定,倒不如定下一個需要下定決心的日期(受訪者提供)
若暫時未能作出決定,倒不如定下一個需要下定決心的日期(受訪者提供)
在以下空間,歡迎畫下屬於你的香港並填上顏色(受訪者提供)
在以下空間,歡迎畫下屬於你的香港並填上顏色(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英國為港人提供入境時可申請的過渡准許證LOTR(Leave Outside the Rules)7月19日到期,各傳媒都到機場拍攝圖輯,滿是離去與留下的人擁抱、淚別場景,有種大限已至之感。不過移民顧問、Goodbye HK Hello Billy版主Billy出帖澄清,這並非BNO簽證政策落閘,「從來最令人恐懼的往往都是自己嚇自己」。不論你是動身往機場的人,還是與親友告別後繼續留守香港的人,不妨來做做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梁靜韻設計的一系列工作紙,在一片離愁別緒中梳理想法與心情,她給一個建議,要學吓悟空,「你愛呀?你愛就要講呀」。

LOTR終結≠移英大限已過

「可能發生太耐,大家忘記了當時政策的初衷而已,也因為香港人現在很惶恐,經歷了那麼多,對小事都會很敏感。」對於LOTR限期終於來臨,Billy解畫,做法並不涉及英方的BNO政策「收緊」或「落閘」,「由去年7月1日BNO政策一發布,當時英方覺得香港的政治環境有重大改變,所以提供這個路徑讓港人在當地定居,但政策需時訂立,當時如果有些人想即走怎麼辦?」因此有了LOTR這個臨時安排。「outside the rules,即在正常程序規範外的特別居留准許,為期半年,只要過關時申請,關員就有權當場批出。很多人在未申請正式BNO簽證前,亦可有個身分馬上到英國落腳、定居,最重要是小朋友可申請入讀學校。」

從不同報道的機場個案裏了解更多LOTR(在此隱去名字):

case 1:X先生比預期早半個月離港,認為英國政府可提早公布暫停LOTR,以免準備時間倉卒。

Billy認為這個想法「不是很合理」,因為英方曾在今年2月18日將LOTR期限訂至3月31日,之後幾度將日子延至5月17日、6月21日、7月19日,而最後一次在7月8日已宣布不再延續,「大家慣性認為會不停延長,但BNO簽證申請也已運作了好一段時間(由今年1月31日開始),既有正式簽證渠道,臨時特別途徑始終會停」。

case 2:Y小姐BNO簽證未能趕及審批,本打算一年後離開,「突然話暫停LOTR,所以都有啲趕」,走的原因關乎香港政策,「咁洗腦有少少驚」。

Billy說:「這個有點自己急,如果諗住出年走,BNO申請慢極都係半年,所以她背後應該還有更複雜的考慮(而提早離開)。」Y小姐提及政策是離開原因,而在網上移民討論中,有另一個期限引起憂慮,如某一帖文稱終於說服家人提早移民,「打算8月尾9月頭動身」,「不過朋友畀XXX(某政治評論YouTuber)嘅片我睇,我即刻提早8月1日前要走」。8月1日是《入境條例》修訂實施之日,雖然政府稱修訂為改善免遣返聲請安排,但Billy說亦有客戶查詢8月1日是否「大限」,他則回覆「英國暫時未有提過政策會完」。

case 3:Z小姐一家幾口已申請BNO簽證,兒子9月英國開學,但不知申請何時獲批,已賣樓退學,知道LOTR限期是7月19日,就決定在此之前先到英國定居。

「他們未必好熟英國找學校的政策,應該要暑假前去,到當地地區政府報名,才會幫你找政府學校。」Billy表示,報名需有地址決定校網,所以大部分人會在暑假前到當地租屋取得地址,「她的考慮也正常,可能有家長覺得這一兩個月有些事刺激他們不如早點離開,又不介意去到再搵學校,最多遲一個禮拜開學」。

視野要拉闊至難民問題

Billy亦解釋LOTR的留英期限是半年,持此准許證者只要在半年內遞交BNO申請,工作權及讀書權「都不會斷纜」,而申請時間快則數天,慢則超過官方處理時間12周也有,「平均一家人快的可三四星期完成」。不過今次若視LOTR是個移民「大限」,他則言:「大家真係擔心多咗喇,英國當局當務之急是想解決歐洲難民問題,在煩惱如何打擊安排非法入境的集團。」如果把視野拉闊,不止聚焦香港,他說這背景與結束對港人的LOTR安排也有間接關係,「因為非法入境的難民也是申請LOTR,內政部想打擊這個做法,唔想收難民,總之非法入境就要拘留,如果一邊對港人繼續政策,在政治上有此對比就唔好睇,那就最好一齊無,所以取消也有政策上的動機」。

…………………………………

去‧留 「自我檢視工作紙」

你在猶豫留還是走?還是已決定離開?抑或剛到埗展開異地生活?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梁靜韻(Gigi)為分享移民故事與資訊平台「我的菠蘿游」設計一系列五份「自我檢視工作紙」,包括一份「我願餘生歸此地」,適用於決定留下的人。Gigi這一兩年間努力在港推廣心理急救,並將急救法門融入問題中(工作紙全部內容可在www.balllawswim.org「放‧情」頁面下載),我們擷取當中一些來討論:

1. 〈去或留?〉

「移民在你的人生計劃中嗎?是需要還是想要?」

「對很多人而言,移民是突然這一兩年加插入去的計劃,這條問題是讓大家先抽離一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看別人的生命永遠都容易,尤其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朋友在外國讀書、生活,求其一個角落影棵花都特別靚,但這不是你的生活,朋友背後經歷的事,你也未必知道。回到自己的生命計劃中,本身有此念頭,還是近年才出現,也都OK,只是要企得穩,了解是否你自己的計劃,不要因為一些無關痛癢的嫉妒、比較而想去做。」這份工作紙最後還貼心設一個空格,如果決定不來,便寫出需要下定決心的日期,Gigi說:「可以先給自己一些時間探索,每個人的詮釋可以不一樣,可以一年後再算,或下星期也可。」

2. 〈決定離開的勇氣〉

「希望離開前最後一天如何度過?與告別的人約定通電話的日子」

比起前一份工作紙,Gigi為決定離開的人設定行動,她說工作紙亦適合對移民沒有話事權的小孩、少年,可嘗試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計劃。「我認識一個15歲的妹妹,她對在外國生活雖感到興奮,但亦有種無奈。對青少年要處理得好小心,因為家人由上而下將他們的生活連根拔起。」她回憶起家人曾在一周前才告知搬屋決定,「我到現在仍很記得那份憤怒,夾硬將我的生活模式轉變,但沒給我話語權,連房間放什麼家俬也無法決定」,她建議家長可透過工作紙的問題將移民決定「大家攞番出來傾」。

而約定與告別的人通電話,是心理急救其中一個元素,「與他人連結」,「英國紅十字會講過什麼是wellbeing,其中一個是connecting with others」,其他幾項包括定下目標、保持活躍、放鬆有時、訂立期限、懷抱希望和幽默,所以工作紙上有很多小活動和行動,如畫出屬於你的香港、圈出可描述心情的形容詞,「令這件事playful一些,不會硬梆梆、齋寫字」。不過如果約定對方講電話,最後其中一方忘記了,不就非常失落?「咁要攞出來講囉,我成日都話,悟空你愛你要講啊。」

3. 〈離開的那天〉

「如何度過在飛機上的時間?想像真的發生差勁的事會如何處理?」

工作紙沒有一味要人往好處想,源於Gigi在倫敦修讀藝術心理治療碩士時的親身經歷:「那時我才剛到埗,看google map找住處,正值下午英皇道人來人往的時分,突然有人推我,把我的電話搶走就狂奔而去,我呆住了,然後一路大叫help一路追,追至一條小巷,他就消失了。」有人借她電話報警,就在此時,「突然有人踩住單車來到面前,問我這是你的電話嗎?就把電話塞回給我,說下次小心喇」,原來好心人當時目擊她叫救命,幫忙追截小偷。後來警車把她送到校園,這時她致電家人,才終於哭了。「我沒想過原來會發生這樣的事,所以大家都要有個心理準備,想想發生很差的事時會怎樣,當香港人四散到世界不同角落,必然有很多文化上的衝擊,我諗大家要坐穩。不要將生活想像得太美好,要有個平衡。」

4. 〈在異地落地生根〉

「你還記得當初離開的原因嗎?」

「我曾聽過一個說法,沒有一本小說比自己的日記更好看。」Gigi說這一系列的工作紙可以作為紀錄,記下自己由考慮移民到終於展開異地生活,這過程中的想法,「再回看時會知道自己經歷過這個狀態,現在有很多關於移民的書出版,但沒有一本可代表你,因為你就是你」,「我想像很多人離開是希望有更好的生活,那有沒有做到?如希望生活很adventurous,但日日留在家打機;或希望小孩擁有好的語言教育,但常帶他去唐人街……有沒有做到原本離開的期盼?唔好無咗條葱(初衷)」。

5. 〈我願餘生歸此地〉

「收拾一下家裏環境。想像中最自在的ME TIME是如何度過?」

留下來,不必想像便是死路一條,這份工作紙讓我們重整生活,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問及Gigi,不少移民朋友會因留下父母在港而愧疚,又可如何照顧處理分離的關係?她坦言老一輩未必對me time有概念:「後生仔好努力爭取私人時間,但老人家卻不知什麼叫私人時間,如我爸爸是體力勞動者,周一至周日都返工,我曾好認真問他,你得閒會做咩?他會說自己沒有任何興趣,『我興趣咪搵錢囉』。」

回到急救法則,她提議子女在移民前可幫父母「與他人連結」,「幫他們建立社交圈,如帶他去社區中心識定一些朋友,不要期望去到之後打電話叫他『你自己落去樓下啦』,又或為他建立一些習慣,如報興趣班,老人家最棹忌是留在家什麼都不做,跟社會沒有連結,不論是身體機能還是認知行為都會退化得快。這過程或許是麻煩及很消耗,但如果以行動告訴他,你願意為他計劃一些事、願意為他花時間心力,他會知道的」。

如果身在異地通電話,阿爸阿媽總說「無嘢呀」,又點算?Gigi笑言「是否好像港女,問佢有無嬲又話無?」她說可製造互動小方法,「有一套英國的card game叫The School of Life,其中一個是關於digital connection,是一套像啤牌的小卡,可以去抽,裏面是讓遠距離的人互動的小遊戲,如一起煮餐飯,各煮兩道菜,由對方指明菜式,可以藉機問吓老人家『點煮啊,咁咁咁係咪啱?』」又或談談兒時趣事,以有共鳴的話題切入,或可哄得父母傾多幾句。

「愛就要講」 機場臨別想喊勿忍

與小孩、長者一同移民的話,她說可循兩個相反方向幫助家人適應新生活:「對小朋友而言,這是一個契機去學說再見,所以大人要好好作示範,唔好每日只睇香港的電視節目、每日只在家煮唐人餐,盡量試吓多涉獵其他文化,建立一個氛圍。而對長者則倒轉,不能強迫太多,因為他已有他的生活模式,認知學習能力亦不比小朋友,可幫他在當地建立社交圈子,如他喜歡打牌,可幫他找一些方法,另外也可一起去去其他地方,不能給他被削權的感覺,讓他知道到了異地,自己支樁沒有倒下。」

臨別在機場,最應該做什麼?Gigi說「好應該喊」,「因為眼淚是一個過程和一種見證,也是共同語言,讓我可見到你的傷心難過。嘗試多說感受,掛住就掛住、愛就愛,就是『悟空你愛你要講』囉,是好難啟齒,但真係試吓,關係會有好大進步」。

文˙ 曾曉玲

{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Ason
    「移民」已經係大部分香港人計劃之內,只係時間問題!
    2021年08月01日06: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