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紅白藍帆布袋 解讀香港成長史

Metro Pop

發布於 2020年05月13日00:00

北上探親、遮風擋雨、建築搭棚,紅白藍帆布在香港人手上,功能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以一系列紅白藍帆布藝術創作而著名的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說,紅白藍的用途緊扣香港歷史脈絡,當中還看到社會觀念和人文意識的轉變,見證著香港成長的不同面貌。

 

又一山人將「土炮」的紅白藍變成藝術品,被稱為「紅白藍之父」。

 

祖籍日本的新移民

紅白藍帆布竟不是香港發明,是否很驚訝?又一山人指出,紅白藍帆布的發源地在日本。「在六十年代,日本人生產以PE(聚乙烯塑膠)製成的尼龍帆布,用來運送工業原料,當時只有彩藍色。後來PE塑膠技術傳入台灣,台灣廠方覺得『喪事藍』不太吉利,於是加上紅白兩色,變成三色相間的設計。約在七十年代初,帆布再輾轉來到香港。」今天,紅白藍帆布已被視為香港文化圖騰,也是最能夠融入家中的新移民。

 

現時,九成紅白藍相間的帆布都在台灣生產,格仔紋圖案則在內地生產。

 

見證時代變遷

經常說,紅白藍堅韌可靠、靈活多變,投射出香港人堅毅不屈的拚搏精神。又一山人說,這種表述要從紅白藍開始普及的七、八十年代說起,「當時帆布多用於木屋區和新界農場,用來遮風擋雨;後來農業式微,經濟起飛,高樓大廈愈建愈多,帆布便用以遮蓋地盤搭棚,以免塵土飛揚;到八十年代,內地開放,香港與內地往來頻繁,回鄉探親必備、耐磨又便宜的紅白藍袋,就在當時應運而生。近年還得國際品牌垂青出品帆布手袋。紅白藍的落戶,參與了香港不同年代的變遷,漂泊後落地生根,與香港人同樣充滿應變力及適應力,並建立起自我身分及責任,這是最重要的社會意義。」

又一山人(黃炳培) 香港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及廣告導演。2000年起以紅白藍三色相間尼龍帆布袋作為元素,創作出一系列藝術作品,曾舉辦過百場展覽,2005年更帶到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出。

 

TEXT:EUNICE
PHOTO:部分為網絡圖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