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香港】女扮男生 《木蘭》《英台》大異小同

明報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明月耀香江——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中華文化節提供)
《明月耀香江——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中華文化節提供)
香港芭蕾舞團《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香港芭蕾舞團《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明報專訊】9月、10月,兩齣大型舞劇——中華文化節的《明月耀香江——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以及香港芭蕾舞團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先後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有趣的是兩劇皆取材自古老民間故事,皆是主角女扮男生展開故事,各自的選材和處理可見到內地和香港不同的藝術活力。

舞劇《花木蘭》,不像香港芭蕾舞團的《梁祝》有芭蕾的框架限制,編舞選擇以武術融入當代舞蹈,結合民俗舞和音樂,演員演前都需要接受武術訓練,花木蘭和衛將軍的雙人舞亦以對打為主,而木蘭照鏡的群舞便突顯傳統舞蹈女性婀娜姿勢。飾演花木蘭的女主角郝若琦由頭帶到尾,在剛毅與柔情之間不停轉換,激烈對打後緊接抒情舞段,對舞者的技巧和體能都是大考驗。

《花木蘭》團隊編舞雖然不受芭蕾的拘束,但在劇情鋪排方面依循內地大格局的喜好,根據《花木蘭》內地公演較詳盡的劇情簡介,這部舞劇「以孝、忠、勇、節、愛為主線進行串聯」,五大主線之中又以孝、忠、愛較為吃重。雖然,劇情安排了《木蘭辭》所沒有的男主角衛將軍(夏天飾演),但二人的愛情線似有還無。愛的主線更多放在反戰、民族共融的大愛上。

反觀,香港芭蕾舞團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雖然有芭蕾的框架,但內容信息上則沒有太多背負。以往不少《梁祝》影視或舞台作品,都強調梁祝一個是窮書生一個是富家千金的階級差別,編舞胡頌威和麥靜雯卻沒有放大貧富或階級的議題,除了把重點放在芭蕾不能沒有的愛情線,如梁祝初次邂逅,二人在書院同牀的錯摸與幻想,以及十八相送的繾綣,另一個重點是父女情,上半場祝英台和父親的雙人舞溫暖親密,至下半場的父女雙人舞轉為哀求和冷漠。

胡麥二人在芭蕾的框架內加入了不少當代舞、中國舞的元素,如書院學生一起跳的書桌舞,是當代舞常見的手法。而祝英台的群舞則用中國舞常用道具的扇子。芭蕾舞蹈亦盡量發揮舞者長處,雖然騰空的動作不多,但男女主角雙人舞巧妙利用二人柔軟度和默契,營造出不同階段的戀愛感覺。

葉錦添為《梁祝》設計的服裝準確地呈現每個角色的個性,布景設計則用盡了香港文化中心舞台的高度和深度,營造拱橋煙雨,營造梁祝書院生活的浪漫氣氛,開場時祝家頂天立地的高門,讓封建、父權的壓力不言而喻,尾段出嫁、投冢的經典場面則運用舞台的深度增強震撼力。

舞劇《花木蘭》由舞台設計到舞蹈編排都以圓的意象貫串整個作品:象徵花木蘭女兒身的銅鏡,還有編創強調使用的旋轉舞台也是圓形,在空間運用和敘事都相對保守。《梁祝》的胡頌威和麥靜雯都有內地學習或生活的背景,在香港這個創作環境,令他們能融合內地、香港,以至海外的編創元素,做更沒有文化包袱的藝術創作。

作者簡介:資深藝文記者,藝評,製作人

文:Ida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