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吃草莓防失智、抗憂鬱,專家曝1關鍵更有效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2月12日09:46 • 發布於 02月12日09:46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Unspalsh
吃草莓防失智、抗憂鬱,專家曝1關鍵更有效
吃草莓防失智、抗憂鬱,專家曝1關鍵更有效

草莓深受大眾喜愛,它不只好吃,近期還有研究指出,草莓富含抗氧化劑,除了有益健康,還可能有助預防失智。不過專家提醒,食用時把握1個關鍵,才能攝取到更多好成分。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發表在權威期刊《營養(Nutrients)》的一篇報告中,研究人員找來30名介於50~65歲、自覺有輕度認知障礙、體型過重的受試者,其中一半每天早餐攝取相當於一整杯草莓分量的全果草莓粉,另一半則服用安慰劑,且所有人都不能再吃其他莓果食物,經過12週試驗,研究團隊評估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包括長期記憶、情緒表現、憂鬱症狀,以及代謝數據。結果發現,兩組人相比,攝取草莓營養粉的受試者「記憶干擾」情況較少,這是指,記憶單字時受到相關詞彙混淆的情況較少,測驗結果表現較好。

此外,和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攝取草莓營養粉的組別,憂鬱狀況也降低了,不但控制情緒更得宜、也更懂得解決問題。

主導這項研究的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暨行為神經科學系名譽教授克里柯立安(Robert Krikorian)長年關注莓果類食物對健康的益處,去年他也發表藍莓改善新陳代謝和認知功能的研究。克里柯立安指出,草莓和藍莓中都含有抗氧化成分「花青素」,而草莓更含有「鞣花酸」和「橢圓酸」,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等特性,他認為,草莓可能透過降低大腦中的發炎而改善認知功能,「因為中年過後,人們執行能力開始下降,過多腹部脂肪,不但造成肥胖、增加胰島素阻抗,也與體內發炎反應提高有關。」

可惜的是,這個研究並未看到草莓攝取與提高代謝能力、影響胰島素分泌的關聯。

草莓
圖片來源 / Unsplash

每天1~2杯草莓,選擇時必留意「成熟度」

除了這篇研究,過去也有其他研究指出,吃草莓有助改善認知功能。

2021年刊登在《英國營養學雜誌》的一篇研究,針對60~75歲受試者,讓他們每天吃冷凍乾燥草莓24克(相當於2杯新鮮草莓)90天,結果發現他們的詞語識別能力提高了。

不過,究竟要吃多少草莓才能達到抗發炎、防失智的功效,綜合兩個研究設計,或許「每天1~2杯」是可以參考的份量,但是資深營養師呂美寶提醒,攝取時還可以注意1個關鍵──「成熟度」。

呂美寶引述一篇2023年12月的研究,透過雙盲試驗提供輕度到中度憂鬱症狀的多發性硬化症受試者,每天食用180毫克鞣花酸,發現他們的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和血清素有顯著提高、皮質醇降低,代表鞣花酸對於認知功能的確有正面幫助,而草莓正是富含鞣花酸的水果。

研究也提醒,草莓中的鞣花酸含量差異很大,其中帶點綠色(有點生,非全熟的)的草莓,含有鞣花酸的量比較豐富,且含量會隨著草莓成熟度而降低,呂美寶強調,以營養保健角度,最好選擇非全熟的草莓吃。

此外,由於草莓易有病蟲害,又沒有果皮保護,食用時也要注意農藥殘留,呂美寶建議可用流動水清洗,清洗時不要把草莓蒂摘掉,以免殘留的農藥隨水進入果實內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