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迅速,這些年間,許多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都消失得無影無縱。故此,一眾本地微型藝術家共製作了100件微縮藝術作品,希望以指尖方寸的模型,重現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精細作品 富有香港情懷
100件微縮模型包括了全港18區的特色景象,如以維港放煙花夜景、大坑舞火龍、戲棚、黃大仙祠風車檔、九龍皇帝曾灶財、中環街市、艇仔粉等為主題的創作。除了以1:750比例縮小,共長3.5米的《維多利亞港》模型令人矚目,由藝術家何國添參照了真實大戲棚製作的《戲棚》,亦極富香港情懷。竹棚、鋅鐵頂、正面大花牌、戲棚環境和大戲台,設計像真,而以銻紙做的微縮銻花,以及內裡的 800 粒小燈泡,也令作品更顯精細;至於由藝術家蔡璧龍製作的《「九龍皇帝」曾灶財》微縮模型,則是為了紀念已駕崩的「九龍皇帝」而創作,將曾灶財在街頭電箱、燈柱、牆壁、橋墩到處留下的各式「墨寶」重現出來。
《戲棚》
《黃大仙祠風車檔》
《永和號》
《屯門大興南站的日常》
《「九龍皇帝」曾灶財》
《中環街市》
《俊男茶樓》
《公仔書檔》
《沙田龍舟競渡》
《艇仔粉》
《灣仔街市》
《維多利亞港》
這些精巧的微縮場景,將會在中環街市舉行、由市建局及華懋集團合辦的《細塑今昔. 智建未來》微型藝術展中展出,並會配合現今科技,如建築資訊模型(BIM)、擴增實境(AR)和電腦雕刻及動畫等,望能重現香港昔日情懷,勾起你我的共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