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文字狂】令和、平成、昭和、大正 日本新年號有段古?

Metro Pop

發布於 2020年04月09日00:00

今日是4月1日愚人節,不過日本政府就公佈了一項重大消息: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以接捧長達30年的平成時代。

「令和」之名一出,網上隨即掀起熱議,到底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還是愚人節的笑話一則?

一世一元 跟天皇姓的年號法

日本年號是日本獨有的紀年法,古時日本年號都採用舊曆計算,直至明治時期開始轉用西洋傳入的陽曆。古時的年號更替,不一定是因為人事異動,過往亦有朝代因為遭逢天災人禍而不迫不更改年號來趨吉避凶。直至明治天皇下令將年號與天皇掛勾,一個天皇固定使用一個年號,年號將隨天皇換人而更替,是為「一世一元」。

近代的日本年號,由明治、大正、昭和到平成,都是緊扣著天皇的在位期間,而過去30年的平成時代,就是專屬於日皇明仁的任期。今次年號的更換,正是因為日皇明仁快將於月底退位,自5月1日起皇位將傳給皇太子德仁,屆時日本將正式起用「令和」這新年號,隨即開啟一個全新時代。

首度取自日本古籍 《萬葉集》

新年號「令和」頒布之前,人人都對新年號的選字好奇不已。過往無論是大正、昭和抑或平成,都是出自易經、史記等中國的四書五經,背後的典故大有來頭。今次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公佈「令和」新年號時,就特別提到「令和」出自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是一本彙集了日本國民文化的「國書」,地位媲美中國的《詩經》。

有別於過往的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古代典籍,今次是首度有年號出自日本文學作品,當中象徵著大和民族的「和」字更是第二十次被使用在年號之上。

每個年號背後都有一個典故,甚或是一種意境、一幕意象,值得大家深思細味。新年號「令和」,就出自古老詩歌集《萬葉集》中第32首梅花歌,其中第一句為「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令、和二字就是從這八個字中擷取出來。

這首詩歌接續的兩句為「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描寫出冬去春來的美意,為新年號「令和」賦予寒冬過後、春暖花開的希望,寄語年輕一代勇敢追夢、活躍共創更美好的新時代,充滿著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新年號「令和」取自日本古詩歌集《萬葉集》,意思是「文化在人美心善互助下誕生成長」(美しく心寄せ合い文化生まれ育つ)。

新年號效應 網民一致負評?

所謂「不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新年號有典故支撐固然是好事,但年號對日本社會影響極大,意味著所有官方、企業文件、日曆、報紙等文件都需要重新改版,一叫亦將叫足幾十年。儘管官方認定新年號充滿著生氣盎然的美意,但最令網民關注的卻是讀音好不好聽,用字美不美。

年號一出,日本網上普遍一致負評,有人認為令和(れいわ - Reiwa)二字日文讀音與「可憐」、「命令」相近,而「令和」字面意思亦不夠清晰,選詞未如理想。從字體設計的角度切入,「令和」亦被詬病不夠四平八穩,平衡感不及「大正」、「平成」這些漢字組合,視覺效果稍遜往昔。

至於香港網民怎麼看?有網民就生鬼地形容「令和」讀音形同廣東話中的「靚喎」(粵俗語:美啊),戲指日本人不但受中國古籍啟發,更受到廣東話俚語的影響。即將迎接未來幾十年的「令和」時代,相信香港人將會有弦外之音。

^有攝影組織舉辦「平成最後の記念撮影会」,搞笑模仿發表年號的記者會,在平成的最後歲月留下珍貴倩影。

TEXT: 一樹
PHOTO: 網絡圖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