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與音樂同行

HKAPA 香港演藝學院

更新於 2022年11月01日06:56 • 發布於 2022年11月01日06:56

有人說,音樂家背後是一條孤獨的路。對演藝學院校友大提琴手洪嘉揚,以及音樂學院三年級學生盧彥樺來說,在音樂路上從來不是孤單一人,從認識音樂開始,家人、師長、同伴的啟發和支持,令他們更有信心跨越迷惘,選擇音樂為人生夥伴,結伴同行。

洪嘉揚
洪嘉揚

現於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修讀碩士課程的大提琴手洪嘉揚,生於音樂世家,媽媽董曉露是香港中樂團革胡首席,爸爸洪立是大提琴老師。「父母沒有指定我要學大提琴或其他樂器,學習過程由習慣開始,我從五歲開始接觸大提琴,小時候拉琴只當是玩耍,每日練習一會兒,直至七、八歲才真正覺得喜歡,有種離不開的感覺。」

他中二入讀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師承弦樂系及青少年音樂課程主任、著名大提琴家王磊教授學習大提琴。以為他是命中註定的音樂家,但原來他興趣廣泛,喜歡游水、踩單車,更加沉迷經濟學。「中學文憑試選科,面對不同科目時,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百分百喜歡音樂,興趣是否可以變成職業﹖」在迷惘時期,家人一言驚醒他,「音樂可以在歷史上留下不一樣的煙火,不一樣的墨水。」

他自言做事欠缺耐性,惟有音樂驅使他不斷尋求突破,「今次對自己的滿足,是下次起步的平台,我會不斷尋找下一個挑戰,從中找到新的滿足感。」到大學選科,他的選擇變得堅定,只報讀了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學士課程,「當時我十六、七歲,我想:現在不孤注一擲還要等甚麼時候﹖」

洪嘉揚未畢業已被視為演藝新星,獲邀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大提琴演奏會。
洪嘉揚未畢業已被視為演藝新星,獲邀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大提琴演奏會。

自己跟自己博弈

入學後,他繼續跟隨王磊教授學習,除了拉琴技巧和音樂知識外,更得到很多啟發。「他會用很多不同例子引導你,不會直接說出答案,而是培養你的自學能力,就好像釣魚和買魚,結果可能差不多,但過程截然不同。」音樂家未必多愁,卻肯定是善感之人,洪嘉揚形容玩音樂是「一場跟自己的博弈」,博弈自然有輸贏,他感恩王教授經常在他感到迷失時提出正面想法:「低迷一定有,重要的是肯定自己真正喜歡這件事!」

說到最愛上的課,他清楚記得是逢星期四下午二時進行的實習演奏,「這是個很好的學習平台,演奏後現場同學會分享意見,即使沒有參與表演,只做座上客已經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洪嘉揚於七月舉行的演藝學院大提琴節開幕音樂會與王磊教授合奏。
洪嘉揚於七月舉行的演藝學院大提琴節開幕音樂會與王磊教授合奏。

洪嘉揚未畢業已被視為演藝新星,獲邀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大提琴演奏會,亦曾與媽媽合作舉行《大提二重奏》。修畢學士課程後,他獲耶魯大學頒發全額獎學金,去年赴美修讀碩士課程,計劃畢業後先到歐美發展個人演出平台,嘗試為自己的音樂發掘更多可能。未來的路有太多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提琴將陪伴他走得更遠,「音樂路上有時讓人感到孤獨,身邊的人未必可以一直跟你一起,但無論何時何地,大提琴一定在身邊!」

觀賞大提琴節開幕音樂會﹕https://youtu.be/1ekCC1iBWQE

盧彥樺
盧彥樺

珍惜成長友伴

在音樂學院主修豎琴的盧彥樺,同樣生於音樂世家,盧媽媽是鋼琴家,也是演藝學院校友。幼承庭訓,她在嬰兒期已接觸鋼琴,四歲正式學習,六歲學長笛,七歲學豎琴。九歲參加法國豎琴大賽,發覺自己非常享受表演和比賽過程,賽後決定專注研習豎琴。「比起鋼琴和長笛,豎琴的難處在於手指會起水泡、結繭,有時怕痛不想練琴,會問自己是否真心喜歡豎琴,每次結果都是肯定的。」

她自九歲開始參加演藝青少年音樂課程,跟隨知名豎琴演奏家黃士倫老師學習,「老師自己經常發掘不同的音樂演繹方式,對學生亦一樣,讓我們自行探索,幫助我們去發掘自我風格。」談及喜歡的曲風,她竟以「粗魯」來形容,豎琴向來被稱為天使的聲音,如何變出豪邁感﹖「豎琴是一種很特別的樂器,可以浪漫也可以激情,有些曲目彈奏時需要大力敲琴,有時又會拍打弦線營造走路的聲效,或以硬幣刮弦線,製造風聲。」

盧彥樺於2013年法國國際豎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盧彥樺於2013年法國國際豎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盧彥樺獲邀到美國擔任國際豎琴比賽 Stars of Tomorrow 音樂會的表演嘉賓。(拍攝 : Chris Howell)
盧彥樺獲邀到美國擔任國際豎琴比賽 Stars of Tomorrow 音樂會的表演嘉賓。(拍攝 : Chris Howell)

2020年,盧彥樺在第五屆香港國際豎琴比賽中奪金,由於表現突出,今年暑假獲邀到美國擔任國際豎琴比賽的表演嘉賓。「參賽者全是豎琴界最優秀的樂手,我感到非常榮幸,亦希望將來有機會參賽。那是難得的體驗,樂手站在台上通常覺得緊張,但當地人很友善,令我在輕鬆的狀態下完成表演。」

她坦言以往不時怯場,但演藝學院的實習演奏機會幫助她克服了不少心理障礙。「學院的課程令我有很大得着,例如在技巧課上,可以學到法式和美式豎琴技巧,令我擴闊了眼界和知識。」主修豎琴的學生不多,連盧彥樺在內,去年有四位,今年有六位。「大家學習同一樂器,初時曾擔心會有很大競爭,但學院的團隊氣氛很濃,我們各有不同風格,大家互相啟發。」去年同學們聯手舉辦豎琴音樂會,今年再接再厲,盧彥樺更邀請黃士倫老師合奏。

盧彥樺與黃士倫老師於演藝學院豎琴音樂會中演奏。
盧彥樺與黃士倫老師於演藝學院豎琴音樂會中演奏。

問到與豎琴的關係,她指豎琴是成長的友伴,「我七歲開始學琴,對豎琴的感情愈來愈深厚,有不同情緒都會彈琴,開心時彈琴慶祝,憤怒時彈琴發洩。」然而,親密伴侶都需要私人空間,她每日練琴六、七小時,餘下的時間不忘發展其他興趣,「例如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烹飪⋯⋯如果百分百專注豎琴,沒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去創作音樂,容易變得迷失。我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適當時候抽離一下,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盧彥樺與其他主修豎琴的音樂學院學生於九月舉辦了豎琴音樂會。
盧彥樺與其他主修豎琴的音樂學院學生於九月舉辦了豎琴音樂會。

觀賞演藝學院豎琴音樂會: https://youtu.be/JzEM5vNxdF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