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寶林中毒案》米酵菌酸致死率達4成,國際非首例,台灣堵得住?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4月01日03:00 • 發布於 04月01日03:0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寶林中毒案》米酵菌酸致死率達4成,國際非首例,台灣堵得住?
寶林中毒案》米酵菌酸致死率達4成,國際非首例,台灣堵得住?

大馬風味異國蔬食餐廳「寶林茶室」發生嚴重食品中毒事件,已釀2死,28日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確認,是「米酵菌酸」中毒,為台灣首例。這問題近年在許多亞洲國家並不少見,但台灣卻很陌生。為何國內對於國際食安掌握有限?大眾又該如何自保?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爆發,衛福部28日晚間證實,經台大法醫所檢驗死者血液,確認是「米酵菌酸」中毒。今上午立委林淑芬在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指出,根據《中國食品衛生雜誌》,中國在2005~2020年就已經發生30起類似事件,共188人中毒、45人死亡,病死率高達45%。

但從這次寶林事件過程可知,台灣對於新型態的食品中毒,危機意識很弱,相關資訊極缺,醫療人員也都沒有經驗。

當今各國飲食文化和人口交流頻繁,食品中毒和感染症一樣,已經沒有國界。在此現況下,林淑芬點出一個危機:台灣對於國際間發生過的食品中毒事件,掌握度和危機意識都不夠,必須想辦法提升。

針對這個提醒,《康健》採訪專家發現,原來,去年醫界就有人建議要建構資訊平台,提升國人對國際食安事件的掌握和危機意識,卻因缺錢、缺人而擱置。不過,今年衛福部規劃中的「資訊公共建設計劃」,可能重新帶來契機?又能達到什麼目的?

各國食安通報機制只有對內,對外並不相通?

亞太醫用毒物學會前理事長、北榮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

對。各國有自己的通報系統,通報國內的食安事件,例如美國、中國都是在疾控中心統整,但沒有正式的跨國平台。更大規模的事件,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不過由於台灣不是會員國,通常不會被通知。

台灣毒物學學會副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

對於食安事件,各國政府單位會在網上公開揭露,食藥署平常也有蒐集,但能不能盡量完整蒐集,就和資源多寡有關了。

由官方及學界合作成立跨國資訊平台,可行嗎?

亞太醫用毒物學會前理事長、北榮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毒物中心會定期蒐集國外中毒資訊,要靠同仁主動上網搜尋外電。

去年北榮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時,當時也有委員說要「建立跨國平台」,我也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應該要多點資訊交流,至少亞洲先做。現在或許是個契機,也不會有什麼阻力,問題就是,要有人力和經費。

至於由誰來做,則是各有利弊。由政府來做,優點是資訊比較周全,缺點是恐怕會面臨政治阻力;由學會或民間來蒐集,雖然比較沒有政治阻力,但資料蒐集上就有可能比較不周全。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畢竟食安現在和感染症一樣「無國界」。今年起,衛福部要開始推展「資訊公共建設計劃」,每年都會編列預算推動長期建設,如果食藥署和學會認為有需要,就會納入來做。

傳統的公共建設概念是偏向土木工程,但在現代資訊社會,思維要轉變,「平台」和「資料」都算公共建設,所產生的公效益、帶動的民眾健康社會經濟價值,都不會低於傳統的公共建設。衛福部將朝此方向推動、爭取資源。

民眾該如何自保?如何預防這類事件再發生?

台灣毒物學學會副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

很難。今天這件事是初次發生在台灣,又是在百貨公司所屬餐廳,是難以預料和預防的。後續如何防患未然,需要集思廣益、從長計議。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啟動所有監測量能,好好處理這次事件、照顧好這些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