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ways of seeing:鏡頭下的跨仔跨女 探索性向路漫漫 「異色眾生」拍照相伴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明報專訊】LGBTQIA+共8個字元代表不同性取向,要兩隻手才能數盡。藝術家羅雪寶用兩年時間記錄「T(跨性別者)」,從這個字母又可再劃分為跨女、跨男、非二元性別、偽娘。展覽期間世界還未大同——泰國曼谷剛舉行一場同性婚姻集體婚禮,但太平洋另一邊,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卻嘗試終止國內性別多元政策。攝下形形色色跨性別者的阿寶沒打算要說服好多人,她展示被攝者理想一面,又告訴你人人都可面對弱勢處境——多元的社會、異態的人類,本是平常事。

「背脊」打開展覽 猜不透是男是女

LGBTQIA+共8個字元,是不同性小眾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分別為女、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性別認同疑惑者、雙性人、無性戀者和其他。人類喜歡將事物分門別類,便利理解世界;其實從最初LGBT,到加上Q,後來有IA,都無法涵蓋所有性取向類別。

阿寶採訪和拍攝一共20個跨性別者,呈現12個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光影作坊。她把展廳攝有5個跨性別者背脊的照片系列稱為「性別身體」,看起來更像是「沒有性別的身體」,他們是生理男或女,有否經過性別肯定手術(俗稱變性手術),從身後看不出來。你可以透過相中人身上壓痕,猜到他們曾穿戴胸圍和束胸衣,不過還是猜不到他們的性別認同、性取向和平日裝扮形象。

生為女性,也以女性、異性戀取向生活的阿寶,在這次拍攝計劃中,才認識跨性別議題更多。「跨性別」一詞,近年方在香港普及,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認同不一致。「跨性別」不一定意味當事人做過性別肯定手術,也不一定在進行荷爾蒙療程,有些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非男非女,而是「非二元」的第三性。

根據背脊估性別、性向太困難?可以再從正面嘗試。一張酷似奢侈品廣告照的作品《間》(圖),中間的人是MC Yip。這裏我們留下3個問題:MC本來的生理性別是什麼?他有沒有做過變性手術?他的性別認同是什麼?我們在文末揭曉。再有兩點提示:MC左邊的是跨男、右邊的是跨女。就算你猜中了,也不用太高興,因性別認同是會流動的。阿寶說部分跨性別者從「偽娘」開始探索身分,不少跨性別者要用10年甚至一生探索自己的性別和性向。

不喜歡自己的身體,是多數跨性別者的共同經歷,直到近幾十年有荷爾蒙療程和變性手術後,才有更多選項紓緩不安。青春期時原生性別特徵出現,可令跨性別者更焦慮,如阿寶的拍攝對象,透露自己曾有自殺念頭——該順應生理發展,迎合社會對兩性的刻板印象,還是改變自身,成為另一個人?要下定決心,聽上去比做起來容易。

「真實」姿態示人 未必漂亮

採訪和拍攝性小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阿寶的照片,有的是擺拍(pose shots),有的是抓拍(snap shots),也有邊擺邊抓的,如在大叫的跨男、聽障者海仔,以及拳擊手形象的跨仔Adam。但困難的不是技術,2020年學攝影前,阿寶連相機最基本的設定光圈、快門和ISO是什麼都不知道。

當今數碼相機有性能卓越的自動模式,後製軟件能將曝光參差的照片起死回生。只是科技進步,仍無法代替人與人的溝通:當被訪者處於不安狀態,未肯定性別或性向,也未必對當刻外表自信。採訪者怎麼確保自己按下的快門不傷害對方?有說照片除了看到被攝者,也會「看」到拍攝者。在幾張橙色背景的照片上,被攝者體態拘謹,阿寶坦言自己不是一下子就掌握到溝通和拍攝節奏。

阿寶想用攝影藝術探索一個問題:背景相異的人能夠同理、看見彼此嗎?她希望連結跨性別社群與社會大眾。帶阿寶進入群體的是香港跨性別倡議團體「跨青時刻」,最初她僅僅想拍攝其中一個成員,探討廁所性別不友善的現象。在那個成員鼓勵下,她決定接觸更多跨性別者。

送出拍攝邀請後,回應十分踴躍。但阿寶說,答應拍攝的跨性別者一開始大都想拍漂亮「囡囡相」,即沙龍模特照片,通常突出被攝者美態,跟她的創作想法大相徑庭。阿寶花時間解說,她想被攝者用身體呈現心中理想的姿態,追求一種「真實」,效果不一定「漂亮」。過程中,他們也談性別認同,及走到目前身分的每一步。

背後焦慮不傳遞

光影作坊展廳的照片,沒傳遞焦慮情緒。阿寶認同:「很輕鬆啊,因為我拍他們的照片,不是記錄焦慮,而是他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焦慮與相中理想樣貌是一體兩面。跨性別社群間有個專用詞「pass」,指跨性別者的外貌讓陌生人以為是跨後的性別,如跨男與生理男性外貌沒大差別、跨女似天生女性。對原本身材豐滿的跨仔Adam來說,這尤其難。

「他們有的經常掙扎夠不夠feminine(女性化)、masculine(男性化),拍照的時候正在經歷,甚至這個展覽完結後,也會繼續經歷。」阿寶補充,每個人展現內心前,首先要肯定自己:不止跨性別者有不安,甚至你我面對鏡頭都會扭擰。

如果讓受訪者顯得漂亮的「囡囡相」是攝影類型光譜的一端,一般不能讓受訪者於刊出前看的新聞照片是另一端,那阿寶的照片會在兩者之間。被攝者展覽前都看過照片,惟策展方法由她決定。被攝者第一印象不一定高興,因為覺得呈現的不是最美的一面——鼻或下巴不夠尖,體態未夠婀娜多姿。

為求得到被攝者對展出照片的許可(consent),阿寶與他們簽訂「肖像使用授權同意書(model release)」。至於視力有限的跨女Priscilla,阿寶亦用讀屏軟件,確保她知道相片用途。有的被攝者兩年前不喜歡阿寶的照片,沉澱後又同意;對照片中狀態不舒服的,沒有展出;不想見樣的,有用一朵紙玫瑰花遮臉。

聆聽心聲 接住對方

跨女Priscilla的照片佔滿一整面牆,她有妻子,法律上是「老公」,也是一個教會的傳道人。忍耐自己身體數十年間,他偶爾用「偽娘」身分示人,發現無法回頭,不再能接受原生性別身分,決定出櫃。阿寶會為視力有限的Priscilla提出穿搭建議,正如她在拍攝、訪談期間,與不少跨性別者成為朋友。

遇到被攝者焦慮,阿寶會花時間陪伴。她說與被攝者的關係要清晰,她會問候,會匯報計劃近况,但不會天天聯絡。「有的被攝者一直以來都有表達自己的壓抑情况,我最近跟他say hi,已經沒回應我。」阿寶認為,他們正與拍攝計劃保持距離,處理自己的思緒。

「用相機介入邊緣社群,是一件好入侵性的事。」不少攝影理論形容拍攝的本質就是侵入別人生活,她說解決被攝者的疑慮別無他法,唯有不斷溝通,兩年後已不再擔心。展覽開幕當天,因沙龍美照廣為跨性別社群認識的MC告訴阿寶,他終於知道展覽的意義。「這張對於他來說已經是包包面」,阿寶說。比起多在同溫層流傳的美照,展出的照片有同理眼光,保留攝影者的視角,有突破圈層的意義。

阿寶告訴我,雖然她不是跨性別者,卻有另一種難題:有高敏感特質,曾因事驚恐發作,感官超載(Sensory Overload)影響生活。她也用文字創作,寫詩和小說,然而兩年前懷疑自己的文字不能連結他人,於是拿起相機拍攝。700多天的探索下來,她對最初問題有了解答:是的,所有邊緣族群都難免被主流社會排擠。世界大同的理想還很遙遠,弱勢下看見彼此,起碼能接住對方。

■答案﹕

MC(目前)是原生男性;

他(目前)沒有做變性手術;

他(目前)偏好別人叫他「性別酷兒」。

■「異色眾生」

地點: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光影作坊

日期:即日至2月9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1:00-13:00,14:00-18:00,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文˙ 梁景鴻

{ 圖 } 賴俊傑、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