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沒關係,讓我陪你走過這段路:談面對及照顧情緒病親友的七個建議

Fairy’s Heart

發布於 2021年07月02日16:00 • 邊境海

引子

 

「好累。」生病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

「好累。」同樣的,身旁的親友若是投入大量的心力在照顧病患上,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平時聊到情緒病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關懷的目光都放在患者身上,卻沒有看到照顧者的辛酸和不容易——金錢方面,不少照顧者需要揹起沉甸甸的醫藥費,而如果患者不能工作的話,照顧者甚至不得不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情緒方面,患者因為飽受病魔折磨,往往脾氣都不是很好,而照顧者卻必須忍受和理解;生活方面,部份情緒病人欠缺自理能力,還需要照顧者負責打理生活起居。

所以,如果你是病人的照顧者,記得常和自己說聲「辛苦了」。今天我根據親身經驗和跟其他病友的對話,整理出七個照顧情緒病人的注意事項。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讓你可以在照顧情緒病人的同時,也學會照顧自己的身心。

1) 他的情緒,我要負責嗎?

 

「明明早上還是好好的,我問了兩句閑話,他就大發脾氣了!」「我今天真的很累,但是他好像心情很不好,我該不該熬夜安慰他?」「是不是因為我照顧得不夠好,沒有給他足夠的愛,所以他才會總是想要傷害自己?」

面對著情緒病人的喜怒無常,很多照顧者都因而感到非常緊張,彷彿好像說甚麼都會得罪對方,只好小心翼翼地把對方像是玻璃娃娃那樣捧著,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另外因為擔心患者的情緒,不少照顧者都覺得自己必須隨傳隨到,不然就是不夠重視患者。然而,這樣如履薄冰的日子也讓他們感覺壓力很大,越來越難堅持下去。那該怎麼辦?

請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你是你,病人是病人,你與病人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就是所謂的「情緒界線的建立」,你們的情緒的確是會互相影響,但對方能有自己的情緒,你可以選擇不去介入,也不去受影響。舉例,很多時候照顧者會把患者的心情當成自己的責任,對方心情不好自己就一定要安慰,對方發脾氣自己也必須低聲下氣,彷彿除了自我犧牲之外別無他法。然而,這樣做不但很容易損害你的身心健康,長久下去你也不免產生怨懟之情(「為甚麼每次都是我遷就你?」),反而容易在未來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當你感覺自己的情緒受到很大影響時,你應該做的是先試著保護自己——例如適時的沉默、離開現場、騰出空間——穩定自己的情緒後,再想法子幫助患者。舉例,如果你跟情緒病患者產生了爭執,對方說了比較難聽的話,你實在是處於爆發邊緣,你可以選擇讓雙方先冷靜一下,等你狀態回復正常再去處理。又或者如果患者在半夜時心情不好,但你累到快要撐不下去的話,建議明天再處理也是沒有問題的。不要因為無法即使處理而感到愧疚,請記得每個人都有照顧自己的義務,包括你。

2) 注意自己的狀況

 

相信大家乘搭飛機時都有聽過這樣的廣播:「大家在嘗試幫他人戴好氧氣罩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戴好。」知不知道為甚麼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沒有戴好氧氣罩,那你幾秒後就已經會缺氧暈倒,根本來不及幫助其他人。相反,如果你保證自己有充足的氧氣,你就會有更多時間幫助更多人。

作為一個情緒病照顧者,你也應該持有類似的態度。很多人照顧者都把自己放在優先順序的末位,為了照顧患者就不可以休息,不可以老想著娛樂和放鬆,不然就是自私的行為。然而你想想看,如果你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每天都感到筋疲力盡,那你怎麼可能有足夠的心力去照顧病人呢?更別說如果你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話,隨時沒多久後自己也患上了情緒病,那對患者的康復之路不就只會帶來額外的阻礙嗎?

因此,你需要做的是比以前更用心照顧自己,讓自己的心理健康變得比以前更好,以應對照顧情緒病患者帶來的壓力。你要定期讓自己擁有喘息的空間與時間,有著自己舒壓的方式,對自己好一點,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以及擁有屬於自己人生的目標與興趣等。不要把自己的生命燃燒在照顧病患身上,而是讓自己成為幸福、滿足的人,再把這份能量用於照顧患者身上。記得,照顧者過得好,情緒病患者也會慢慢變好的!

3) 同理而非同情

 

在這裡要分清兩個重要的概念:同情(Sympathy)和同理(Empathy)。前者指的是一種因為對方的痛苦而感到不開心的感受,例如你看到情緒病患者被徵狀或副作用折磨,你內心產生「你好可憐」或「看著你這麼慘,我好心痛」的感受。而同理則是從對方角度去感受那份痛苦,就好像那份痛苦是發生在你身上那樣。

別只以同情的角度去看待你患病的親友,這並無助你於對他病情的理解,反而會展現有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想想看,當你說出「看著你這麼慘,我好心痛」時,你的描述全程都是圍著【你】轉,【你】覺得患者慘,【你】覺得心痛,【你】可憐患者過得不好,卻沒有問過患者當下的感受是甚麼,或者患者是不是真的想要你的心痛。相反,同理要求你謙卑地去聆聽對方的心聲,思考對方為甚麼有這樣的感受,用對方而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

儘管如此,也許你因為常聽見他們抱怨:「你永遠無法真實體會到我有多痛苦!永遠無法真的理解!」而感到挫折。但事實上,我們的確無法真實抵達任何人內心的最深處,作最完美的體驗與理解。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與生病的人一起認清這個事實。但不要感到氣餒,因為於患者而言,最暖心的莫過於有人願意陪伴在他的身邊、傾聽他的故事。因此作為陪伴者,真正重要的是你那份想要了解對方的那份心意。

4) 建立默契

 

如同我們在《情緒病人應如何照顧自己(下篇): 復原路上如何處理社交與人際關係?》當中所提:有時病人可能狀況很不好,不好到甚至無法正常說話與生活。這可能是突然焦慮症患者出現恐慌突襲(panic attack),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出現閃回(flashbacks),精神分裂症患者處於精神錯亂(psychosis)狀態,或者抑鬱症患者出現情緒崩潰、自殺意念等等。這時候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就非常重要了,一來你不會因為突發事件而驚惶失色,二來患者不用因為無法表達內心而感到痛苦,三來也避免一些誤解以及彼此間激烈的衝突。

那實際上要怎樣做呢?首先,你可以跟患者建立暗語。這就好像是一個只有你和他才知道的秘密訊息,只要一說就知道下一步該採取什麼行動。舉例,如果患者不想跟任何人交流和說話,但又沒能力解釋原因,他可以直接說「關機」,那你就知道應該給他空間冷靜下來。同理,你也可以設定一些給對方聽的暗語,例如有時候患者可能缺乏病識感、留意不到自己快要發作,你也可以用一些暗語提醒他。

不過,有時候患者可能狀態差到連暗語都用不了,因此我們不能依賴患者主動告知心聲,而是多點積極觀察患者的身體反應。舉例,你可能看到患者比平時睏了很多,做甚麼提不起勁,說話也變慢了,這些身體反應就告訴我們患者可能狀態不佳,可能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最後,你可以開門見山地跟患者訂好規則。舉例,以往患者可能只要不開心就會玩失蹤,讓你感到非常不安,那你可以跟患者一起尋找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例如你答應只要患者不突然消失,你保證在患者情緒崩潰時,你絕對不會闖進患者的房間,未經可許下也不會跟患者說話。雖然這聽上去像是冷冰冰的談判,但是卻可以讓雙方更清楚怎樣跟對方相處。

5) 幫忙減少生活上的壓力

 

一說到陪伴情緒病人時,我們大多都只會想到安慰或開導病人,但其實有時候更有幫助的不是直接紓緩負面情緒,而是幫忙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一旦壓力變小,一方面患者因為被刺激而病發的機率會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患者可以專心治療。

  • 改善環境

  • 白天增加照明與日照

    • 晚上減低照明、光線與電子產品的使用
    • 減少噪音的干擾
    • 幫忙分擔家務和整理家居
  • 調整作息

  • 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人很可能會有不同的生理時鐘,藉由協調彼此的作息,能讓患者處在較規律的生活型態中

  • 改善溝通習慣

  • 藉由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也許慢慢能減少衝突以及彼此的情緒負擔

    • 與患者一起參加心理治療,例如家庭治療、婚姻輔導等等
    • 照顧者本人也可以接受心理治療,紓緩長期照顧帶來的壓力
    • 多聽聽其他家屬的故事分享,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
  • 幫忙過濾資訊
    身處在一個資訊過多的時代,其實罹患情緒病的人,非常需要「減法」的生活,踢走不必要的資訊,例如:
    某些親友的比較
    鄰居的閒言閒語
    無聊的電視新聞
    網路上的八卦訊息
    如果你能從旁當一個良好的過濾者或是給予客觀正向的評論,都能讓本身意志已經微弱的病人減輕壓力

6) 幫忙識別徵狀

 

很多時候,有情緒病的人病識感較薄弱,可能覺得自己狀況非常好、不需吃藥、已經痊癒等,主觀的認知較不準確。尤其當藥物副作用一直沒有消退,但藥物效用又沒有很明顯的時候,又或者是因為狀況好了點,急著想要擺脫情緒病人這個標籤時,很容易就會想自行停藥或拒絕回診。

此時,熟悉的人一直以來的觀察就很重要了。大家可以鼓勵患者準時吃藥,也可以多點陪伴患者看醫生。如果患者是願意信任你的話,即使當下子他可能看不出自己狀況不好,但也會因為相信你的判斷而繼續堅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提醒時可以溫和一點,多點同理對方的感受,不要太怪責患者的行為,畢竟患者已經很辛苦了,越罵只會越把患者推開。

記得,每一次的提醒如吃藥與回診,都是在替更嚴重的復發與惡化作預防。

7) 定期接受新知識

 

雖然把情緒病人視為「瘋子」、「危險」的時代終於過去,大家總算聽過「情緒病」、「精神官能症」等概念,但社會上還是存在著對情緒病人的誤解。而作為照顧者的你,即使已經盡力避免歧視情緒病人,但難免還是容易被不少刻版印象影響,例如「情緒病 = 脆弱」、「吃藥會上癮」、「抑鬱症患者都想自殺」等等。這時候多點留意情緒病的資訊(例如關注我們 Fairy’s Heart XD),多聆聽不同病友的分享,有助你對情緒病建立更全面的了解。

同樣的,對於疾病的診斷、症狀的判別、使用的藥物等都是日新月異的。比方說,現在被稱為持續性抑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der)的疾病,前身其實是輕鬱症(Dysthymia)和慢性重度抑鬱症(Chronic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因此與病人一起接收新的資訊,改變自己原先的看法,對一切的可能抱持著彈性,也是件很重要的事。

結語

 

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他的情緒,我要負責嗎?」或者這樣說,其實對更多人來說,更深層的問題是:「他的情緒,是我的錯嗎?是不是我照顧得再好一點,他就會病好了?」

告訴自己吧:

「身為照顧者,我已經很努力了。」

「生病不是誰的錯。」

Fairy's Heart 介紹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習慣了要獨自扛起所有壓力,累久了有時候就忘記了,其實也需要好好照顧自己。不管你是遇到情緒困擾,還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幸福,Fairy's Heart 都可以幫到你。請記得:沒關係,我們在。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心理健康資訊的話,歡迎大家到我們的網站 、Instagram (@fairiesheart) 或 Facebook 關注我們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