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如村上春樹﹑李嘉誠等多年堅持每天在早上四﹑五時起床工作,因而有人相信早起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而韓國 YouTube 界早前亦掀起五時半起床的生活記錄片風潮,當中也有不少 YouTuber 表示早起後,生活變得更充實及有效率。
有見及此,我在九月時訂立了每天早上五時起床的計劃,但毫無懸念地,計劃維持了十日便告終。想建立新習慣似乎難如登天,然而長列於誠品暢銷榜的《原子習慣》告訴我們,只要跟著四個步驟,養成早起習慣絕對輕而易舉。
書中列出行為建立好習慣的四部曲,分別是提示 (Cue)﹑渴望 (Craving)﹑回應 (Response) 及獎勵 (Reward)。第一步為提示,我們在建立新習慣的初期總會輕易忘記,因習慣的種子才剛放下,根還未牢固。
以本人為例,我在第九天的晚上看劇集至凌晨二時,到起床時已經八時,完全把早起的想法拋諸腦後。所以要把無意識的行為漸漸變得有意識,則需要用具或方法作提示。作者建議可使用執行意向的做法,即把新習慣的時間﹑地點及行為明確列好,如「我在每天晚上在十二時睡覺前,會在睡房看三十分鐘書本。」這樣能令原本「睡前看書」的含糊目標變得清晰。
第二步「渴望」則是以普氏原則中的誘惑綑綁法來鼓勵自己持之以恆,即把一樣自己喜歡的事物與一樣應該做,但不喜歡的連在一起,以讓我們更容易接受後者。早起對我來說是辛苦的,但利用「看劇」與早起連在一起,例如能夠成功兩星期五時半起床,才可看三集韓劇,這能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而「回應」 則是從改變環境﹑時間﹑善用科技等方面入手,讓自己更容易將習慣實踐。
例如若培養出睡前看書的習慣,可在床頭放上書本,以讓提示變得更顯而易見。最後一步則是以獎勵作強化習慣的方法,因滿足感能推動人重覆行為,我們可在適時給予自己獎勵。作者提議使用習慣追蹤器的方法,例如以行事曆記錄每天有沒有執行新習慣,有的話在旁邊打勾,這樣在視覺上能帶來滿足感。
在我實行早睡習慣前,我對自己是充滿自信的,不就是重覆做同樣的行為二十一天罷了。然而在實行後,意志力在誘惑前潰散不堪。書中寫下︰
"The task of building a good habit is like cultivating a delicate flower one day at a time."
(建立良好習慣就如每天栽種一朵美麗的花。)
從種子到苗,從苗到花,花一旦扎根,便會綻放。在栽種的過程中,耐性固然重要,但澆水的頻率﹑肥料的種類等全是因人而異,不是每人能在二十一天就能建立習慣,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習慣內化系統才是最核心的課題。
撰文:Feb28plus1 (點讀「新星大募集」入圍寫手)
矛盾人生,喜歡綠茶卻胃寒,相信宿命卻同時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夢想是寫出自己不會嫌棄的小說。
留言 1
Philip P. H. Wong
只要夠自律幾多點都冇問題, 半夜闌人靜先至做到最多嘢
2021年11月30日15:5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