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改善抗藥性 新型生物製劑長效控制銀屑病

am730

更新於 2020年05月06日10:31 • 發布於 2020年05月06日10:31
改善抗藥性 新型生物製劑長效控制銀屑病
改善抗藥性 新型生物製劑長效控制銀屑病

二、三十歲,是銀屑病的高發期,然而此症沒法「斷尾」,意味年輕患者須開展「長期戰役」。要減少這場戰役的「風浪」,藥物的選擇最為關鍵。曾有年輕銀屑病患者使用傳統生物製劑後出現抗藥性,不但皮膚狀態轉差,更形成心理陰影,對治療失去信心。

改善抗藥性 新型生物製劑長效控制銀屑病

皮膚科專科醫生何家強指,目前生物製劑推陳出新,新型生物製劑抗藥性低,臨床研究顯示有新型生物製劑藥效達4年,皮膚維持九成至完全改善,效果理想。

產生心理陰影
今年二十多歲的Frankie(化名),因考試成績未如人意,擔憂前途和學業,更影響睡眠。他的心理壓力和體重100公斤的身形,終令銀屑病「找上門」。由最初的髮際線出現鱗屑、到蔓延至全身八成皮膚均紅腫、痕癢、鱗屑到處飄落,更因影響外表而辭去工作,外用藥物無助病情,更為原本已陷入情緒低谷的Frankie「雪上加霜」。醫生建議使用傳統生物製劑後,病情一度改善、重新上班,但一年多後病情又再反覆,藥物因抗藥性被身體中和而失效,重重打擊Frankie之餘,更形成了心理陰影。他畏懼舊病重臨、無法可治。醫生亦坦言加重傳統生物製劑劑量無補於事,抗藥性不會逆轉或消失,Frankie再次面對情緒問題,拒絕工作和社交。

負面情緒致惡性循環
銀屑病是免疫系統失調、自我攻擊的疾病,何家強解釋,「壓力、肥胖、吸煙、酒精等因素會刺激身體免疫系統反應,釋放過多發炎因子,導致銀屑病。」但當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抗藥性致病情失控,就如上述的年輕個案,患者的情緒也可能被「拖垮」,更多的壓力不斷刺激免疫系統,出現惡性循環。

改善抗藥性 新型生物製劑長效控制銀屑病

4年八成人大幅改善
要避免抗藥性影響治療,何家強指要選擇合適的治療,「生物製劑面世十多年,較新型的生物製劑如抗IL-23,會較傳統生物製劑更接近發炎源頭。」其中每兩個月注射一次的生物製劑,由於出現抗藥抗體的風險較低,免疫系統未必會視藥物為「外來物」,故此較少出現藥效被中和的情況。另外,有臨床數據顯示,每10名持續使用這種生物製劑達4年的患者中,有約8人達九成改善(PASI90),當中5.7人療效更顯著,達完全改善(PASI100)。

重回PASI90展笑容
何家強又稱,年輕患者要面對長達數十年的治療,抗藥性致病情和情緒高低起跌的話,對患者並無益處。Frankie最後轉用新型抗IL-23生物製劑作治療,約兩個月後已重回PASI90,更重現笑容。至今用藥半年,病情穩定。何家強最後提醒,各種藥物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必須與醫生詳細商討,了解哪一款藥物適合自己,再作治療決定。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