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經院統計,最新一波近2千億美元關稅清單中,電腦電子與光學產品就占了約516億美元,達26%。台商受波及的層面,正持續擴大。
「你們會不會回台設廠加碼?」8月各電子大廠第二季法說會,「回台」成為熱門關鍵字。
台商買地的耳語在商仲地產界瘋傳。生產iPhone手機印刷電路板的嘉聯益,從去年底全台獵地,廠辦仲介形容該公司整整「繞了台灣兩大圈」。另一紡織大廠宜進一口氣砸下70億元,相當於其去年稅後淨利10倍的金額買地。
美中貿易戰打亂了全球製造業的生產布局。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坦言,原已計畫從中國生產、行銷全球,但現在必須分散產能。該公司正將20萬輛腳踏車、接近年銷售量5%的產能,移回台灣。
「台灣會缺工缺到爆」
電子廠評估產線返台,搶人搶到花東
台商撤出中國,一直是進行式。每次中國新政策變革,都讓許多台商出走。過去,台商撤離中國,不代表就會回台。因為這牽涉到供應鏈的遷移,與台灣缺地、缺工、缺電等「五缺」限制。
這次令人驚訝的是,連電子組裝業這種單一廠區面積動輒上萬坪、員工少則2、3萬人,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回台的業態,都已經動起來!
「只要電子五哥有一哥將產線移回台灣,台灣絕對會缺工缺到爆。」網通大廠中磊總經理王煒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官員透露,電子五哥中,已有廠商積極在台灣找廠、搶人,「好幾個公司都在搶(閒置)廠房,來不及徵正職,先找兼職作業員,時薪喊到2百元、福利比照正職,還考慮去花東徵人。」
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推算,若將筆電移回台灣生產,將增加3%成本,「想到就頭痛」,但已有相關計畫。和碩、英業達、廣達,也正評估將部分產能移回台灣。
一場美中大戰更讓大家認清現實:保護主義時代來臨,大家必須得學會接高毛利訂單。台灣,正成最佳試驗基地。南部加工出口區第一線的招商官員指出,近期不少兩岸台商合資成立新公司,引進新技術回台。
例如進駐屏東加工出口區的宏利,是台灣熱沖壓聯盟結合在中國發展逾27年的台商英利集團成立。不同於台灣熟悉的冷沖壓零件,宏利的熱沖壓產品更堅硬且輕量化,是國際車廠委外找零組件代工廠時的評估重點,宏利是極少數能補上此缺口的台商。
一位卸任的次長級政府官員觀察,目前對技術要求低、講求量產的台商還是會考慮移往東南亞,但想轉型升級的企業,就正考慮回台。
只是,台灣已經準備好,迎回這群鮭魚了嗎?小島資源有限,該如何分配,仍取決於政策方向。
當好鮭魚想返鄉,若有適當的產業政策配套,將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但如果未能從源頭去篩選、引導合適的廠商回台,台灣短期內賺了GDP跟就業人口,但恐將把台灣的產業再拖回20年前,比拚成本的老路,陷入能源用罄、產業與農業、住宅爭地的困境。
當新一個岔路口到來,是時候讓我們好好討論,台灣要選擇成為一座什麼樣的島?又要如何走向未來?
▋本文擷取自雜誌《商業周刊》1607期封面故事,完整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留言 20
曾進財
在不回來就在那裡等死。
不回來可以去第三國阿也不錯。
2018年08月31日09:01
林國盛
以前債留台灣,現在債留大陸
2018年08月31日03:21
中國人工高漲,環保加嚴,稅額查諿嚴格,非高階產業要求撤離(收回土地),對於廠商而言,也是另類的缺工(付不起人事成本),沒地(政府不要次級產業,除非搬去內陸落後省份),環保不需等民眾抗爭,政府就出手,而且是立即執行,自然回到台灣還是對於產業比較有保障。
台灣中小企業並非真正缺工,缺的是高端技術人才(不要以偏概全),但企業也確實該想想如何與員工共享部份成果,讓薪資結構更有利勞工,自然不會有缺工問題。
水、電、土地問題是政府這數十年來都缺乏長遠規劃的結果,無論哪個政黨或歷任總統,實在都缺乏產業與國家經濟發展觀念(為何非要法律專長的人當領導人?),今日如此結果是累積的惡果,政府應該霹靂手段,高效率的規劃與解決這個國家發展問題,尤其台灣資源與土地實在有限,環保與經濟發展如何均衡取捨是大栽問!
2018年08月31日00:02
林志宏
又再騙人。
2018年08月30日17:37
Daniel.賴大牛
要是真的全回來哪來的電給他們用
2018年08月30日17: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