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今年唯一破億的台灣電影!《紅衣小女孩》製作團隊,多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7年12月13日09:39 • 發布於 2017年12月13日09:00 • 林庭安

大部份的電影,是因為第一集票房好,才著手準備續集;少部分的電影,則是一開始就設定好要拍攝的集數。瀚草影視監製曾瀚賢在2014年籌拍《紅衣小女孩》時,毅然決然選擇後者,為何他敢於做出「少數人」的選擇?

回溯當時台灣電影的市場氛圍,可說是一片低迷,整年只有《等一個人咖啡》賺錢,其他都賠錢,「不投資、不拍(電影),反而還不會賠,」在這樣的氣氛下,他卻向投資者提案拍攝系列電影、總共3集,這不只是單純的勇敢,更重要的是他在低迷之中看見了機會,打算「直接衝撞」相對保守的市場。

所謂的直接,是從電影的本質做為出發點。

他解釋,電影的功能是提供觀眾娛樂,讓觀眾看完電影能釋放壓力,而最能讓觀眾得到滿足的電影類型是喜劇、恐怖片。日本有《貞子》、泰國有《幽魂娜娜》、美國有《奪魂鋸》……,曾瀚賢觀察到國外都有做成系列電影的恐怖角色,而台灣的鄉土傳說「紅衣小女孩」,應該也有足夠的素材發展成電影。於是,他們選定主題、籌備開拍。

2015年,《紅衣小女孩1》開出近9000萬票房,也將版權銷售海外十餘國。《紅衣小女孩2》上映前,靠著版權和周邊商品就已讓宣傳費用回本,2017年8月25日上映至今,票房累計1.2億(二輪票房尚未結算),是今年唯一票房破億的台灣電影,更入圍第54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佳新進演員、最佳音效,算是叫好也叫座。

在產品製作的同時,就要想到行銷策略

曾瀚賢發現,國外電影拍攝的宣傳費與製作費通常是1:1,但台灣電影製作的習慣,是先努力把電影拍完後,才另尋行銷宣傳費用。這樣倉促行動的結果,一來是電影在發行的規劃或策略上沒辦法很完整,二來則是難有規模經濟。

因此, 他在向投資者提案時,直接保證會拍三集,並規劃投入行銷資源,第一集製作費約3000萬,行銷費也規劃1500萬,將製作與宣傳費的比例提升至2:1,是過往相同製作費電影的3倍。

推出第一部《紅衣小女孩》時,他們把宣傳主力放在形塑「紅衣小女孩」這個角色,到後期才釋出電影預告片等與電影直接相關的素材。比如說,他們曾推出Line貼圖,賦予「紅衣小女孩」可愛的形象;或是以紅衣小女孩故事為主軸,設計期間限定的密室逃脫。曾瀚賢表示,不僅能從恐怖經濟的角度衍生其他價值,也更能貼近年輕族群,「我想讓『紅衣』角色的形象更明確。」

整合資源,把一部電影打造成一個公司和IP

「第一集是『從零到一』的過程,第二集則是從一到無限大,」2016年,曾瀚賢成立「紅衣小女孩公司」 ,讓「紅衣小女孩」不只是電影名稱,而是一個IP(智慧財產),大幅提高未來授權的可能性。

他更找來中環娛樂、大慕影藝、華映娛樂、樂到家、華研國際、秀泰、國賓影城等公司負責人當董事,就是希望把影城、音樂、經紀、海外發行等產業資源整合在同個單位。

「我有點想把過去曾miss掉、忽略的環節找回來,」曾瀚賢解釋, 台灣的影視產業時常一人身兼多職,雖然可以壓低成本,但卻沒辦法培養人才。 因此,成立公司除了整合資源,更是讓底下的員工累積經驗、know-how,一旦成果出來,利潤回歸到公司,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他強調,影視產業並沒有標準化或公式化流程可參考,但可以從不同作品累積經驗。2013年,他們籌拍《阿嬤的夢中情人》,埋頭努力製作電影,卻比較忽略的行銷層面,後來才明白這是電影可否大賣,不可或缺的部分。

曾瀚賢解釋,《阿嬤的夢中情人》的內容輕鬆幽默、是年輕人喜愛的故事,但片名卻會讓人以為是給50年代觀眾的題材。後來,他從中提取經驗,利用監製的市場敏銳度包裝作品、思考定位與行銷切入點,把導演的創意變成有價值的作品,就如同他帶領「紅衣小女孩」重啟台灣類型電影的開關。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