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人在美國追逐演藝夢,他的真實心聲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03日07:50 • 發布於 05月23日08:22 • 詹子瑩/New York Art Vibes 紐約藝術歷險記
台灣人在美國追逐演藝夢,他的真實心聲
台灣人在美國追逐演藝夢,他的真實心聲

2023 年夏天,備受喜愛的《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在布魯克林莎士比亞節(Brooklyn Shakespeare Festival)以嶄新的形式上演。

《仲夏夜之夢》的重新詮釋

透過特殊的時代背景設定和音樂搭配,這部莎士比亞的經典之作充滿了新的能量。這場演出被視為當代與復古的完美結合,呈現出輕快活潑的版本,讓觀眾在欣賞時能感受到 90 年代/千禧世代的青春活力與浪漫情懷。

這樣的精神與嘗試,與我上一篇文章所介紹的「紐約台式音樂劇:寶島慢播(Islanders 3)」不謀而合,創作者皆將復古情懷搬上表演舞台,結合不同年代的經典元素,使觀賞體驗更加豐富而感人至深。

《仲夏夜之夢》是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在約 1590 年至 1596 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以雅典大公爵忒修斯和希波呂忒婚禮為中心,展開一系列精彩的故事。2023 年的改編版本,將舞台搬到了戶外,不僅吸引忠實戲迷,還成功擴及其他族群。

不僅如此,整體的空間設計也別出心裁,將故事背景設定在 90 年代,服裝造型、燈光和音樂設計都符合當代風格,演員身上也採用該年代唱跳歌手演唱會的裝備,如頭戴式麥克風。在這次的表演中,我格外想與讀者分享主角之一迪米崔斯的扮演者──台灣演員李昶翰(Jason Lee)。

《仲夏夜之夢》狄米崔斯角色照。圖/Brandon Manderville 攝影

非英語母語人士的紐約表演夢

李昶翰目前旅居紐約,出生成長於桃園市桃園區,曾演出過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舞台劇和獨立影視作品,包含目前於亞馬遜串流影音平台(Amazon Prime Video)上架的劇集《十二星情》(Eighty 12)與《櫻桃炸彈》(Cherry Bomb)。

在《仲夏夜之夢》中,李昶翰飾演的迪米崔斯經歷了許多人生轉折,包括說服赫米雅嫁給他、試圖逃避糾纏的海倫娜、被仙王奧布朗施法陷入對海倫娜的熱戀,以及在睡醒後向海倫娜表白等情節。這個角色的情感豐富,渲染力極強;透過李昶翰的演出經驗,我們也能更認識紐約的表演生態。

從表演準備功課出發,李昶翰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在準備《仲夏夜之夢》時,不僅要反覆閱讀劇本,還要將台詞唸出來並練習咬字發音;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去感受莎士比亞作品裡的抑揚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一種用於傳統英文詩歌、詩劇的音步)。這是因為,單純用頭腦硬記莎劇台詞會很費時,藉由反覆背誦朗讀的過程,一旦找到語感、節奏和韻律,結合身體記憶,台詞就能自然流暢地表達出來,這樣的過程類似學習吟詩與歌唱。

李昶翰的經驗也凸顯出,非英語母語人士在英語系國家工作時面臨的挑戰,以及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所需的調適能力。在排練角色的過程中,他注意到不同文化帶來行為舉止、表達方式的影響,而演員因此更需要思考,如何調整自己表演時慣性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模式。

這讓我聯想到,在紐約遇到的各種人,從對話、語氣到行為舉止等細節,都有著多元的語言節奏與文化,甚至是口音、民族性、教育和家庭的影響。在意識到這些深根於我們過往經歷的差異後,才更能理解與欣賞在紐約所見到的文化交匯景象。

在異地生活,不論從事哪個領域,學習擁抱不同、欣賞不同皆是重要課題。當我跨出舒適圈來到紐約,我深刻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而閃耀的個體,應該接受自己的原本,並擁抱彼此的差異。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芒。就像李昶翰在舞台上扮演各種角色一樣,我們每個在外闖蕩的異鄉人,也都在生活舞台上演繹著自己的故事。

圖/李昶翰 提供

《仲夏夜之夢》的舞台特意選在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社區(Sunset Park)的工業城(Industry City),這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擁有複合式商場、工作室和辦公室。舞台設於兩棟建築物中間的戶外草皮,觀眾區旁有餐廳和酒吧,讓民眾可以愜意地邊飲食邊看戲。

身為演員,李昶翰分享他在這個特殊環境中的感受:「在這樣多元熱鬧的環境中演出舞台劇,讓我聯想到台灣的野台戲。」這類演出場地,能讓觀眾和演員建立起更親密的互動,也為整個演出帶來獨特的情感共鳴。

演員生涯挑戰多,如何走出低潮期?

在與李昶翰的訪談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對於演員生涯的熱情、堅毅不懈的態度,尤其是他談及身心靈照顧的重要性時,讓同樣在紐約生活、從事藝術工作的我有很大的共鳴。

李昶翰於 2022 年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低潮期,他花了大量心力和時間在自我療癒與成長,並接受心理諮商和藝術治療,重拾冥想習慣和練氣功,以及閱讀心理學與哲學書籍。此外,他也參加譚崔(Tantra)團體課程,尋回自己與身心靈的連結。在穩固好身心健康狀態後,他重新獲得動力,並積極參與試鏡甄選。李昶翰認為,唯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有能力和餘裕去嘗試更多事情,也才能處於更好的狀態,去追求讓自己身心快樂的事物。

我也欣賞李昶翰處理壓力的方式,他將重點放在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不會過度焦慮於「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在試鏡時如此,在生活中亦是如此。當需要幫助和找人傾訴時,他敢於向外求助;若有機會離開大城市,到另一個城鎮或大自然工作、旅行,他也不會錯過。這種積極卻又懂得適度放鬆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自我成長的投入,值得學習與欣賞。

除此之外,李昶翰還強調在紐約這個繁華的城市中,建立個人的「人際安全網」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在人與人之間保持交流、培養情感聯繫、適時尋求協助,這些不僅僅適用於演藝界,也是每個人在異地生活的重要生存守則。

李昶翰也提倡多方尋找能運用表演或其他專長的工作機會,除了為自己增加收入外,也開啟更多可能性的大門。他強調,堅持追求夢想並全力投入是好事,但絕不要陷入「窮困藝術家」的困局;唯有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將其發揮到不同領域,才能走得更久。與各種不同的人交流、參加各行各業的社交活動,也是認識相關專業人士的有效途徑。

布魯克林莎士比亞節的宣傳布條。圖/李昶翰 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求學」和「工作與生活」,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優劣勢,如果打算長期留在國外,應該更了解該國的環境、制度、資源等等,並評估自身的能力和條件,與家人做好溝通,也向已經移居國外的前輩尋求建議。

李昶翰引用電影《洛基:勇者無懼》中,洛基對兒子說的話:「重點不在你出拳的力道有多強,而在你承受多少打擊後,還能繼續往前進。」在堅持藝術生涯的道路上,必定會經歷許多難以言喻的挑戰,但我們要記得,除了身為藝術工作者,我們也是活生生的「人」。人生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一個全面的生活體驗,在各方面取得平衡,才能以健全的身心交出優秀的作品。

在堅持夢想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善用自己的優勢,接受不同的先天條件、文化背景和差異,正是我們能夠真正擁抱多樣性的關鍵。身為台灣人,我們擁有豐富的文化連結和文化認同,這是我們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值得善加運用。

【延伸閱讀】

●台灣人的人生第一堂表演課,在好萊塢
●一個非典型、不華麗,但卻真實無比的紐約故事──專訪台灣旅美演員李昶翰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林吟山
    👍👍👍
    05月30日16: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