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筱雯
圖片 : 今周刊攝影組
一個時代的終結!曾經是全球最有價值半導體公司的英特爾,在三個關鍵敗因影響下,業績與股價一瀉千里,道瓊預計於本月8日將其踢出成分股,改納入輝達。
11月1日,道瓊宣布,AI加速運算晶片巨人輝達將在8日被納入道瓊工業指數、取代英特爾。誰能想到英特爾在1999年與微軟一同加入道瓊成分股時,是其中唯二的科技公司;二十五年後,微軟還在列、英特爾卻「被下車」,反映生成式AI熱潮,以及沒跟上AI的英特爾輝煌不再。
輝達當紅、英特爾英雄變狗熊的現實,充分反映在股價上。輝達繼去年狂漲240%後,今年以來又再大漲超過180%;反觀英特爾今年以來跌幅超過5成。大約從5月開始,英特爾就是道瓊成分股中股價最低、表現最差、權重最低者,9月時,股價更以18.89美元創下半世紀以來最糟。由於股價是個股能否被納入道瓊指數的基本要件,從年中開始外界便推估,英特爾今年內就會被踢出道瓊成分股,改由輝達入選。
而輝達也做了一件事,提升自家股票對道瓊的吸引力──股票分割。輝達在股票分割前,每股約莫是1千2百美元;然而,道瓊計算權重方式是依據個股股價、而非市值,若股價遠高於大部分成分股,就會占指數權重過高,不利於被納入。
於是輝達在6月初時將1股拆成10股,對市值沒有影響,但一股的股價因此降了9成,增進了被納入道瓊指數的機率,也才有了如今「輝達上、英特爾下」的結果。
10年前,不論是被輝達取代、還是股價腰斬與連續虧損,都是無法想像的事。三個關鍵因素:專注研發的文化不再、製程與技術誤判帶給對手崛起的機會,以及官僚文化,讓英特爾從一代霸主,變成現今「慘不忍睹」。
▲(攝影/吳東岳)
因素一》不再專注研發
英特爾自從1968年成立以來,不論是初期的記憶體、還是之後稱霸全球的x86架構處理器,技術,都是最重要的一環。英特爾首四任執行長:諾宜斯、訂下半導體製程推演圭臬「摩爾定律」的摩爾、說出「唯有偏執狂得以倖存」的葛洛夫,乃至於貝瑞特,無一不是工程背景、擁有博士學位,帶領英特爾的設計與製造,走在尖端。
然而,當專長為業務行銷的歐德寧,於2005年出任英特爾第五任執行長時,英特爾變調:從專注工程轉向注重行銷。在他執掌期間,英特爾營收攀上全球半導體龍頭,但台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清大半導體學院院長林本堅透露,「當時英特爾很多高手都走了,導致後來的元氣大傷。」
因素二》技術、製程誤判
其次,是英特爾對先進製程使用的曝光技術EUV(極紫外光)、製程推進模式,都判斷錯誤,種下製程良率提升困難的因、市占率下滑的果。EUV的技術實在太複雜、機台也太貴,英特爾第六任執行長科再奇對於投資EUV能否「值回票價」,沒有信心,當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一四年推出第一代EUV機台時,科再奇決定不用,英特爾更在接下來的9年內,全力避免使用EUV技術。
但隨著英特爾的製程推進至10奈米(略優於台積電的7奈米),英特爾使用舊有的多重曝光技術,良率提升緩慢。加上英特爾在2014年,選擇由22奈米「躍進」14奈米,接著又在2017年由14奈米「跳躍」至10奈米,製程推進過於激進,導致英特爾14奈米延後半年、10奈米更推遲3年量產;反觀台積電,製程則是在2018年「超車」英特爾。
直到2021年,英特爾的10奈米製程終於完全取代用了7年的14奈米。然而此時,台積電的製程來到5奈米、約等同於英特爾Intel 4製程,已經領先英特爾整整一個世代。
「以前的製程技術,都是IDM(整合元件製造廠,如英特爾)領先,7奈米製程是第一次台積電超車IDM、提供最先進的技術,」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回憶起這段歷史指出,「將來如果有人把台積電歷史寫成一本書,7奈米就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正因良率不佳、製程進度落後,本來該去10奈米生產的產品,卻大量塞在14奈米,英特爾出現從2018年起、綿延兩年半的14奈米筆電處理器大缺貨;反觀,依賴台積電產能的超微,絲毫沒缺貨、延後上市的問題,也因此在筆電、伺服器處理器市場趁勢崛起。
市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資料顯示,在英特爾缺貨這段期間,超微筆電用處理器的市占率從2018年第一季不到10%,至2020年上半年已衝上20%。伺服器用處理器方面,英特爾則因10奈米製程落後、只能用14奈米應戰,讓超微在2019年、2021年,亮相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代號分別為羅馬、米蘭的產品。
伺服器業界人士透露,在這段期間,英特爾的產品運算能力沒有比超微出色太多,但台積電的製程比英特爾先進、良率高,立刻反映在這兩款超微產品的省電性與價格,帶動超微伺服器處理器成功打入X(前推特)、Google等一線雲端大廠。該市調機構的數據也顯示,在伺服器處理器的市占率,超微從2019年僅5%、拉高至2021年底的1成。
▲英特爾AI加速運算產品Gaudi一年連5億美元營收都做不到,相當於對英特爾營收貢獻度不到百分之一。(攝影/唐紹航)
因素三》官僚文化逼走大將
英特爾先進的製程即使其後終於導入EUV,良率、業績也沒有比較好。英特爾的7奈米(相當於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若能按照原本規畫在2021年量產,只會落後台積電5奈米製程1年;但基辛格在2021年接任執行長後,宣布將延後至2023年量產,一下子又落後台積電3年,筆電與伺服器處理器進一步遭到超微侵蝕。
而基辛格心心念念透過大舉興建晶圓廠、推動英特爾復興,除了讓財務負擔加劇、造成今年來連三季虧損,也凸顯英特爾官僚文化滿點的背景。
例如,英特爾在2022年九月延攬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是IC設計公司必備工具)大廠益華前執行長陳立武擔任董事。基於陳立武在半導體界的好信譽與對半導體業的深度理解,英特爾董事會授權陳立武監督製造業務,未料,陳立武在英特爾還不到兩年、今年8月便閃辭走人。
路透報導,基辛格上任以來,擴編至少兩萬人、員工數膨脹至12萬人以上,比台積電與輝達兩家合計的員工還要多。陳立武意欲裁撤對研發、製造沒有貢獻的大量中階主管、減少官僚作風,卻未獲基辛格支持,心灰意冷而請辭。
隨著輝達領頭的加速運算需求爆發、行情節節攀升,三個關鍵因素種下敗因的英特爾則持續敗退,不僅PC處理器市占下滑,在勢頭正熱的AI與伺服器領域都沒有太大進展、甚至出現頹勢。
以伺服器用處理器為例,超微董事長蘇姿丰10月表示,超微的市占率已達34%,比去年底的25%增加9個百分點;對比超微2017年重返伺服器處理器市場時,市占率僅2%,短短7年,超微從無名小卒變成可以叫板英特爾。
而基辛格寄予厚望的AI加速運算晶片Gaudi,銷售卻慘不忍睹。年初他表示,今年Gaudi營收可能挑戰20億美元,但4月時就將目標縮至5億美元;日前英特爾公布最新財報,更完全撤回5億美元的預測。這也代表,英特爾至今尚未跟上AI的浪潮。
英特爾遭道瓊除名、由輝達取而代之,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新時代的開啟。昔日英雄英特爾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跟上AI加速運算的浪潮、甚至重返榮耀?至今還沒有答案。
更多今周刊文章
11月地價稅開徵!收到繳稅單,別只傻傻繳錢…你一定要先確認1細節「少繳80%⭡稅金」
0056股價42➝37元、00919從27➝23元…高股息ETF套牢悔不當初,早知道就存市值型?給存股新手5建議
留言 39
建元
Intel (英特爾)早期的口碑很好,很穩定!沒想到後期一再地不斷更換經營團隊成員後,每況愈下!
如今建立多年的好口碑,變成好可悲了!早已被AMD(超微)超車多年了,還是一直無法突破改變現況...
13代、14代CPU的硬體與微碼,在初始設計製造生產上的嚴重瑕疵問題,造成電腦運作不穩定、電壓會瞬間過高,造成無法正常開關機、影像與畫面會卡頓大當機...等問題,卻始終提不出解決方案!英特爾(Intel)官方總部,更是不願承認犯的這項嚴重錯誤!推出全球召回更換全新良品的補救措施!
我就是13代的CPU ...日前也曾經發生過上述類似問題,CPU驅動程式,雖然已經更新到台灣Intel官方釋出的最新修正版本,但偶爾還是會有運作不穩定當機的狀態問題發生!
下一台電腦,應該會換成AMD(超微)的CPU了!雖然AMD (超微)價位會比Intel(英特爾)貴一點,但卻一直都很穩定,沒出過什麼大問題。
我發現...最近這幾個月,Intel(英特爾)官方經常很頻繁不斷的釋出CPU 最新更新版本👈👀我會順便查看主機板的Bios是否同樣也有最新的版本釋出,一併都做更新。
4小時前
阿棟
沒有永遠的霸主,美國會如此,台積電也跑不掉!
4小時前
Gary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4小時前
Yun-De Su
英特爾跟三星一樣,都是被自己的傲慢害的。
反觀台積電和輝達甚至AMD,就像台灣牛的精神一樣,在嘲笑和風雨中一步一腳印堅毅爬上來的。
4小時前
wuchen原
阿不是說要幹掉台積電
4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