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新創獨角獸數量卻遠落後於其他人,新加坡與印尼分別有26家、15家獨角獸,越南也有4家,馬來西亞則僅有二手車交易平台Carsome在檯面上努力。
在內部刺激不足的情況下,馬來西亞經濟部長Rafizi Ramli在吉隆坡舉行的KL20高峰會上表示,接下來將改變「追求本土獨角獸」的策略,改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創、創投,以及IC半導體大廠和人才來到馬來西亞生根,發揮國際合作的綜效,讓馬來西亞的數位轉型與AI發展可以多點開花。
簡單來說,馬來西亞將在既有的IC封裝測試基礎上進軍IC設計領域,作為數位轉型與AI發展的基礎,並且運用這股新能量刺激更多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新創出現;具體來說的三大方針是:「黃金通行證」、30億令吉(約新台幣210億元)的主權基金,以及在吉隆坡附近的雪蘭莪州打造全新的IC設計科學園區,目前更已經與Arm、群聯電子等企業開啟合作。
新的新創政策與IC設計科技園區又會與台灣怎麼合作?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掌管投資、貿易暨公共交通事務行政議員黃思漢,和雪蘭莪州資訊科技暨數位經濟機構(SIDEC)執行長楊凱斌接受《創業小聚》專訪,解析馬來西亞現在的處境、優勢與未來計畫。
4大優勢吸引人才,讓馬來西亞從製造變成創造
馬來西亞的兩大經濟支柱,是電子、電器產業(E&E)的生產製造,和半導體封裝測試,也因為這兩大產業的成熟,馬來西亞在科技新創產業的發展遲遲未有大突破。
「我們受到阿里巴巴、蝦皮、Lazada等影響,甚至可以說是Legacy。」黃思漢表示,這些新服務改變了消費習慣與創業方式,讓這幾年馬來西亞的新創大多以電商、平台、支付等生活服務為主,卻難與本土優勢的半導體和製造業產生更深度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雪蘭莪州政府設立了SIDEC,想要培育更多元類型新創的原因。
楊凱斌表示,SIDEC的加速器計畫Selangor Accelerator Programme每年培訓100家新創,希望在既有的電商與電子消費外,再開創出硬體製造、交通物流與醫療生物科技的AI化應用。
換句話說,馬來西亞希望進行產業典範轉移,然而這牽扯到人才培訓、基礎設施建立,以及資本投入,這也是本次KL20上強調的主軸:吸引更多人才、資金與指標性大廠進入合作。
馬來西亞有什麼底氣吸引資源進駐?黃思漢和楊凱斌點出4個馬來西亞既有、但還未發揮全部潛力的優勢:
- 低廉成本:馬來西亞的租金是已發展國家的1/6、薪水則是1/3,具有吸引國際人才與企業的資本;
- 豐富的自然資源:要發展製造領域數位化,永續能源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馬來西亞是熱帶國家,日照充足、水利充沛,甚至連新加坡還要向馬來西亞買電,成為重要發展基礎;
- 年輕人才:光是在吉隆坡的雪蘭莪州,每年就有7萬名學生畢業,其中33%是工程師,相當於台灣台、清、交三校畢業人數加總,再加上這50年半導體大廠培育的工程師人才,這為AI發展建立了基礎;
- 多元文化:這或許是最難以量化、卻最重要的因素。馬來西亞境內擁有30種以上的語言流通,這是跨國貿易的重要基礎,而且因為穆斯林的元素,馬來西亞與中東這個正急速崛起的市場保有良好關係,將成為國際企業進入中東市場的關鍵敲門磚。
智慧發展基礎:從後端封測前進前端設計,Arm、群聯電子都+1
正如經濟部長Rafizi Ramli在開幕式上所言:「AI基礎設施沒有做好,那也難以吸引最優秀的企業和人才近來帶動發展。」所以馬來西亞吸引人才促動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強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在全球的地緣政治與半導體急迫需求下,已經有50年以上的封裝測試和成熟製程經驗、佔有全世界7%半導體交易量的馬來西亞,希望直接再往上游進攻IC設計,直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作為數位與AI轉型的支援。
「馬來西亞半導體大約發展50年了,但局限於封裝測試,隨著地緣政治的局勢變化,一切都將不一樣。」黃思漢表示,當前的中美關係、地緣政治,促使企業不得不考量風險治理,例如新加坡逐漸「香港化」(大量外資移入),將帶動原本在香港周邊設立的生產工廠移至東南亞,促使新加坡一旁的馬來西亞「深圳化」;上述4項優勢,再加上去年全球對馬來西亞投資了創新高的1,880億令吉(約新台幣1.3兆元),多元資金的介入下,足以吸引IC設計大廠加碼進駐。
為此,馬來西亞即將在吉隆坡附近的雪蘭莪州打造全新的IC設計科學園區,佔地將近1.4萬平方公尺,預計於今年7月開始營運,並且已經與Arm、群聯電子的新合資企業MaiStorage、馬來西亞IC設計新創SkyeChip和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開啟合作,期望透過國際大廠的經驗加速IC設計科學園區的發展,同時也廣邀相關領域新創進駐。
不過,封裝測試與設計終究是不同的製程,馬來西亞具體來說會如何進行?楊凱斌透露,這時就需要加強與台灣的合作。
「現在我們已經跟Arm等台灣企業在談合作了,具體來說會有兩個做法:送馬來西亞的電機系實習生可以到台灣實習與工作,另外也邀請台灣半導體企業過來協助培訓。」楊凱斌説。
Arm台灣暨東南亞總裁曾志光對此表示,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技術門檻、人才與資本,其實馬來西亞過去在半導體產業上就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這次馬來西亞政府在半導體發展上展現了積極度跟決心,所以願意一起投入,現在也跟馬來西亞積極合作人才培訓。
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群聯電子共同創辦人潘健成,對於這次的計畫更是不遺餘力,將出資1億令吉(約新台幣7億元)在雪蘭莪州成立一家名為MaiStorage的新創,並計劃將數據中心、電動車以及生成式AI相關的記憶體儲存技術帶到馬來西亞,同時提供當地學生與人才工作機會,幫助馬來西亞更會進入生成式AI時代。
在半導體基礎上吸引人才的新創政策三支箭
IC設計科學園區如火如荼進行,馬來西亞政府也同步推進了新創相關的政策。
在吸引人才與創意的部分,馬來西亞為新創設立了「獨角獸黃金通行證」(The Unicorn Golden Pass)將提供簽證費用的協助、給予租金補貼,以及企業利潤的優惠稅率;在吸引資金部分,則是針對創投去力「VC黃金通行證」(the VC Golden Pass),優惠項目如同「獨角獸黃金通行證」,但有著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億美元、且在投資新創上有良好記錄這樣的條件。
另外,馬來西亞政府還聯合國家基金、退休基金以及創投Blue Chip Venture Capital成立了30億令吉(約新台幣210億元)的主權基金,並以fund of fund的形式運作,加大吸引創投進駐馬來西亞的力道,目前已經與K3 Ventures等12間創投開啟合作。
目前的新創發展來說,其實也慢慢看到一些專注在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新創出現,例如優化運輸送貨效率的艾立運能就已經開始在馬來西亞佈局、新創三維人也早早進軍馬來西亞的車聯網服務。
「其實我們與台灣關係很緊密,時常與高雄、台北的新創生態交流學習智慧交通與智慧醫療等領域。」楊凱斌表示,台灣與馬來西亞都面臨著地少人多的情況,而馬來西亞又是醫療旅遊國家,需要借鏡台灣的智慧醫療發展是如何進行的,以加快數位轉型的腳步,未來也期待在新創和半導體產業上,與台灣有更多的交流。
延伸閱讀
用一顆氣球解決聲障者發聲困擾,宇康生科獲台杉加持完成近2億元募資
將Uber攆出東南亞、養活500萬司機,2大成功秘訣將Grab推上叫車龍頭
好食好事Demo Day登場!從循環經濟到食品加工,10家食農新創亮點一次看
培訓人才、廣邀國際公司落地台灣,國科會在CES發布的「3,000億晶創計畫」還有什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