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3日電)荷蘭時期的熱蘭遮市樣貌如何,終於有實證可以研究。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今天公布「熱蘭遮市地籍表」,不僅揭開台灣最早市鎮地籍圖樣貌,也為熱蘭遮市的研究跨出一大步。
西元1624年,荷蘭人在台南安平建造熱蘭遮城,成為台灣歷史上極具意義的第一個城堡及建築,但對於在當時被熱蘭遮城環繞的熱蘭遮市鎮樣貌為何,卻甚少有史料留存。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熱蘭遮市地籍表」研究發現,其包含市鎮測繪圖、街廓布局、最早登記有案的唐人與荷蘭居民的姓名等,揭開已近400年前的熱蘭遮市神秘面紗。
這份熱蘭遮市地籍表是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門諾‧廉斯卓(Menno Leenstra)3年前在阿姆斯特丹找到的。他表示,他是在進行渡渡鳥研究時偶然發現這份文獻,文獻來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商務員尼卡修斯‧德‧侯賀(Nicasius de Hooghe)受長官任命為抽取稅款所記錄的,但他後來在返回荷蘭途中遇難,這些資料就由公證人保留。
門諾‧廉斯卓表示,這份文獻對台灣歷史有很大的重要性,目前多數資料都是以東印度公司為主,而這份則是屬私人收藏,這可以幫助建立當時熱蘭遮市唐人、荷蘭人的互動狀況,而非由公司角度來看當時的歷史。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鄭維中分析,經過資料比為,當時熱蘭遮市有300戶房舍,登記在70多名唐人之下,可以找到生活痕跡的大概約31人,若是跟荷蘭人有密切關係的居民、擁有比較多地產的多為荷蘭人僱用的翻譯人員,可得知裡面有1/3會講葡萄牙語及西班牙語,其中也有少數日本華僑等,顯示當時是一個多語的社會。
荷蘭國立萊登大學歷史系歐洲關係史教授包樂史則表示,文獻中有很多人名,不只荷蘭人,也有中國人、唐人等,其中很多唐人並不是從福建過來,而是從東南亞到台灣,由此看來,荷蘭時代的台灣是非常具有國際性的。(編輯:黃于)1071023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