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球員們為何不想效力中華隊!? 台灣籃協究竟做了什麼愚蠢的操作?

尼斯體育

更新於 05月27日03:45 • 發布於 05月26日10:00 • 尼斯體育

2024年初舉行的亞洲盃資格賽過後,中華籃球協會的惡行也隨之被爆料出,這些年來,台灣的體育風氣逐漸盛行,政府也會分發體育經費給各單位,但卻不見其成長,甚至還有倒退的跡象,今天我們將討論看看籃協,到底做了什麼令人作嘔的事情,導致他們背負罵名?

球員們為何不想效力中華隊!? 台灣籃協究竟做了什麼愚蠢的操作?(圖/台灣籃協)
球員們為何不想效力中華隊!? 台灣籃協究竟做了什麼愚蠢的操作?(圖/台灣籃協)

今年台灣亞洲盃開打前爭議不斷,許多球員紛紛跳出來抨擊中華籃協的不作為,甚至連中華男籃隊長劉錚都忍不住在個人平台發文抨擊,究竟是發生什麼事情,導致這次的炎上事件發生呢?

劉錚在FB發文抱怨籃協。(圖/facebook)
劉錚在FB發文抱怨籃協。(圖/facebook)

籃球員保險爭議

先來看這個從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問題,運動員為國家征戰,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保障,如果球員在國際賽事期間受傷,不但看診費用、治療費、復健費用都要靠自己先出錢,對於這點,曾多次代表中華隊出戰的張宗憲也抱怨過,他曾在因為國際賽導致手指骨折,但回國後才發現籃協僅保了基礎保險,理賠上限僅3萬塊。

而這次的亞洲盃資格賽,籃協只替球員們投保每個月5萬的暫時失能險,且無法再提升保險額度,成為事件引爆的導火索,然後對此籃協的回應是,因為籃球員們基於合約保密的原則,無法提供薪資合約,因此沒辦法向保險公司核保。

台灣籃球黃金世代。(圖/展逸國際)
台灣籃球黃金世代。(圖/展逸國際)

在過去幾年,這個問題就始終存在著,陳信安、田壘、張宗憲等黃金世代的球員們,就都曾在中華隊的集訓甚至比賽中受傷,我們都知道運動傷害很可能會導致一個球員的殞落,但籃協僅享受球隊帶來的榮譽及名聲,卻從未保障這些球員的權益。

這個問題雙方都有各自的難點,但籃協明明在多年前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卻總是用得過且過的態度,試圖用國家榮譽等具有使命感的言詞,犧牲球員們的休息時間與權益,也是導致他們被冠上「籃邪」的其中原因。

籃協高層無心治理

若說保險問題可能是雙方之間無法達成平衡而導致不得已的狀況發生的話,那接下來要講的絕對會讓你對台灣籃協的一舉一動感到更加失望。

籃協主席無故缺席一年一度的會議

現任籃協主席謝典林。(圖/中央社)
現任籃協主席謝典林。(圖/中央社)

今年3月24日,籃協在彰化舉行了年度會員大會,如此重大的場合,原會議主持人,籃協理事長謝典林卻因「另有行程」而缺席這個會議,且副理事長同樣也缺席,最終竟是由李雲翔祕書長擔任大會主席,這也讓球迷們不滿痛批謝理事長根本毫為作為,甚至還在他的維基百科上留下:「垃圾一枚」。

消失的補助款?

根據籃協今年自行公布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他們在政府補助這塊,得到了高達1.21億,但卻從未推出許多可以使國家隊更加進步的政策,我們都知道一支正常的球團,除了要有球員外,還必須要有相對的後勤團隊,但可笑的是,我們甚至連國家隊的專職教練都沒有。

中華籃協113年收入表。(圖/中華籃協)
中華籃協113年收入表。(圖/中華籃協)

在會員大會中也提到了,「中長期培訓制度」這個討論多年的議題,希望以此改善集訓選手太少,或者沒有更多的人才投入國家隊的問題,但最終這個議題也僅停留於討論而已,並沒有看到更進一步的改善,那問題來了,請問下圖中的支出金額,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呢?

中華籃協113年支出表。(圖/中華籃協)
中華籃協113年支出表。(圖/中華籃協)

散漫導致U16參賽資格取消都不知道

去年U16的亞洲男籃錦標賽原訂在9月17日開打,但籃協在開賽前一個月才得知被取消資格,而原因竟是他們缺席了去年2月在香港舉辦的東亞籃協技術會議,因此對於賽制的改動一無所知,最終導致沒有資格參賽。

按照往例,賽前兩個月籃協應該就會收到報名通知,但直到開打的前一個月仍沒有通知,籃協內部人員才驚覺不對,經過聯繫亞洲籃協、日本、韓國籃協後,才得知本屆是以世界排名作為參賽資格,排名成績不到的台灣自然遭到淘汰,整起事件可以看出籃協做事散漫的態度,以及後知後覺的危機處理。

謝典林FB。(圖/facebook)
謝典林FB。(圖/facebook)

最幽默的還是籃協主席謝典林,在國家隊沒球可打後,他還在個人平台發文約戰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單挑,被認為是對無球可打的選手落井下石,引起不少球迷與球員的憤怒。

郭俊仁:「打不好是不是也要有獎懲制度」

籃協發言人張承中出面向記者解釋失言風波。(圖/呂權紘)
籃協發言人張承中出面向記者解釋失言風波。(圖/呂權紘)

導致許多球員紛紛跳出來抨擊的事件,除了保險的制度外,還有籃球協會常務監事郭俊仁在年度大會上的這句:「球員披上國家隊戰袍若想要獎金或出場費也行,那就站在企業的立場來談,你要有獎勵,是不是也要有獎懲制度?」

此話一出造成籃協再度成為眾矢之的,包含球員、球迷、甚至賽評、記者們都傻眼了,球員冒著可能受傷的風險,在個人的休賽期接受國家的徵招,為國家打球,不但沒有得到因有的福利外,甚至在糟糕的環境下打球,打不出成績還必須接受懲罰,郭俊仁的這番言論也讓事件的熱度燒到最高點。

球員們首當其衝的在自己的社群上發文斥責,認為他們如果真的在比賽中受傷,不僅要面對的是原本工作的減薪,甚至還可能不被續約,因此國家隊的這個「重責大任」,根本沒有人負擔的起,更何況負責單位籃協的態度還是這個樣子,種種原因導致越來越多好手不願參戰。

被虐殺的亞洲盃資格賽

中華男籃在本次的亞洲盃資格賽發揮不佳。(圖/FIBA)
中華男籃在本次的亞洲盃資格賽發揮不佳。(圖/FIBA)

如果說公關危機做的不好但賽事成績不錯的話,那也許觀眾的怒火不會這麼旺盛,要知道亞洲盃資格賽這種國際級的賽事,是許多台灣球迷都格外關注的賽事,何況在還攸關之後的亞洲盃出賽名額,但最終卻出現慘輸53分的「馬尼拉慘案」。

但會有這種結果也是可預期的,本屆資格賽的隊長劉錚也表示,「人都還沒找齊,要怎麼打比賽?」,本次的國際賽舉辦時間剛好在P League與T1聯賽的賽季中,即便聯賽有對此做出相對應的賽程調整,但對選手們來說,時間的配合上、原球隊的戰績壓力都是影響他們不願出賽的原因,而這個部分也導致籃協的徵招不順。

毫無長進的中華籃協

中華隊亞洲盃資格賽隊呼「Go For It」(圖/facebook)
中華隊亞洲盃資格賽隊呼「Go For It」(圖/facebook)

看完上述籃協的種種事蹟後,應該能更理解大家憤怒的原因,比起毫無作為,更怕的是做得隨便且敷衍,如果高層的行為模式都不是因為真心喜歡籃球,而希望變得更好,反倒是把這件事當作一個有錢賺的公差外,那只是辜負了台灣人對籃球的熱愛,辜負球員們想為國家爭取榮譽的心。

也許在某些事情上,籃協都有屬於自己難為的立場,例如季中徵招不順等,但除了辦事的成效外,負責人的態度也許才是需要改進的部分,「少說話,多做事」,現任籃協主席謝典林將在2026年卸任,只能期許接續的下任理事長,能改變現在這個低迷的風氣。

文/專欄作家:QWER

延伸閱讀》

足協三大爭議事件懶人包,為何無法點燃「台灣足球熱」?

NBA門票怎麼買最便宜?一文解析影響售價因素及購票攻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0

  • Santana (劉峻維)
    𣎴值得討論!
    05月26日15:01
  • 詹永寬
    光要補助款又不作為 該換人
    05月26日10:32
  • 廖國倫
    期待下一任?別傻了,靠“掛名”的藍協主席(不是立委就是廠商)都是為了個“名稱”和輔助金而已.....
    05月27日00:21
  • 體育協會有沒有人?
    05月26日14:57
  • Nicklaus
    補助款要查清楚吧,絕對爛帳一筆
    05月27日03:3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