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撞擊地球的隕石起源並非隨機,研究:多數來自單一來源

科技新報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隕石很難追蹤確切來源,迄今僅少數隕石成功追溯到源頭,但透過研究地球隕石與太空小行星化學組成、模擬碰撞過程,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最常撲向地球的隕石類型幾乎都來自固定小行星群。

目前已知隕石超過 70,000 顆,但只有其中 6% 被明確認定為來自月球、火星或灶神星(主帶最大小行星之一),其餘 94% 來源始終未確定。

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 Michael Marsset、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學家 Miroslav Brož 團隊使用紅外線望遠鏡,測量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運行的幾個小行星群化學成分,將其化學指紋與地球最常見的 H 型(高鐵型)、L 型(低鐵型)球粒隕石組成進行比較,並根據氬的不同同位素比率測量隕石年齡,驚訝發現如今降落在地球的多數球粒隕石都來自 3 個特定小行星家族。

當小行星在小行星帶內相撞,產生的大量碎片團塊往往落在圍繞太陽的大致相同軌道,以相同速度移動,我們將這些碎片稱為小行星家族。

研究人員表示,如今地球多數隕石基本上都來自主小行星帶 3 個特定小行星家族碰撞產生的碎片雲,其中一個為 Massalia 小行星家族,於 4.66 億年前和 4,000 萬年前發生過巨大碰撞,另外 2 個碰撞時間較晚,分別為 760 萬年前與 580 萬年前,可追溯至名為 Koronis 與 Karin 的年輕小行星家族 。

若是 H、 L 型球粒隕石以外的不常見隕石,則起源有 Veritas、Polana、Eos 小行星家族。

這些新資訊除了讓天文學家更了解太陽系與行星如何隨時間演化,也讓 90% 以上隕石來源確定,使科學家可以追蹤更多小行星、隕石未來路徑和源頭。

三篇新論文分別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 Astrophysics)

、《自然》(Nature)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