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吃白飯就能控血糖?小心反爆肌肉流失、落髮7大問題 中醫教4招吃飯更健康

健康2.0

更新於 05月03日10:46 • 發布於 05月04日16:00

白飯雖然一直以來是華人習以為常的主食,但在健康角度,白飯的形象卻一直處於負面,包括高熱量、高升糖指數等,讓肥胖和高血糖者深感擔心而總想避免吃米飯。不過,中醫師徐澤昌博士指出,這反而會使健康受損。究竟白飯該怎樣吃才健康?

白飯其實很重要?

白飯之所以為人詬病,主要原因是它屬精緻澱粉、升糖指數相當高,進入消化道後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一般來說,升糖指數在70以上,就可視為高升糖食物,大米就高達83。

曾經有外國研究指出,白飯攝取與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然而,白飯主要的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卻是提供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徐澤昌表示,就臨床所見,不少病人為健康而不吃米飯以及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反而導致健康受損。

碳水化合物攝取不夠 小心7大問題

徐澤昌指出,米飯或澱粉類的食物,在中醫角度具有養脾胃的功能,脾胃健壯則氣血充足,身體臟腑也會健康。在現代營養學中,碳水化合物有減少蛋白質消耗的作用,人體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時候,會利用蛋白質作為能量,而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修復身體的組織細胞,若長期攝取過少碳水化合物,會使身體不能好好利用蛋白質,因而出現脫髮、肌肉流失、指甲脆弱、疲倦、畏寒四肢冷、面色萎黃、月經失調等營養不良的現象。

放心吃飯必懂4招

徐澤昌建議,平時必須吃適量的米飯或其他碳水化物,尤其體質虛弱的人。不過,究竟如何才能放心吃飯?記住以下4招:

吃飯撇步1:粗細搭配

煮飯時加點粗糧,如糙米、燕麥、蕎麥或豆類等,也可加薯類,如南瓜、番薯等。這不但能補充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還能預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吃飯撇步2:控制飯量

適量進食很重要,長者每餐別吃超過一碗(160克)的白飯,而整體也要維持只吃七分飽。

吃飯撇步3:別煮太爛

飯煮得過於軟爛,會加快消化速度,更容易使血糖升高。因此,注意煮飯時不要加太多水,導致飯過軟。

吃飯撇步4:細嚼慢嚥

進食速度也會影響血糖波動,吃得快,腸胃消化吸收快,血糖濃度也會在短時間迅速升高。減緩進食速度,再配合高纖蔬菜,可以減緩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

徐澤昌強調,只是一味控制攝取碳水化合物,並不能滿足健康的需要,別再認為飯或其他碳水化合物是「毒品」,只要懂得如何吃,碳水化合物也是一種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物。

更多內容:高鹽陷阱|4款湯鈉驚人超傷腎!營養師教6調味助減鹽每餐宜飲多少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仙桃能降膽固醇嗎?穩糖、高纖防便祕 奇異果、芭樂都輸它

LINE不小心已讀怎麼辦?專家教1招破解 這樣回留言雙方不再誤解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