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連署加個身分證,台灣就要亡?比照美國法國大法官要多數才能判決,台灣又要亡?……莫怪只有年輕人最好騙,畢竟民進黨過去滑坡謬誤、動輒恐嚇的言論太多了。」台北市議員侯漢廷在社群上這樣寫道。
什麼事情又扯到「亡國」了?原來是立法院近日修法,像是提高大法官的開會人數(至少 10 位)與違憲表決門檻(至少 9 位),並要求連署罷免時須附加身分證──反對者警告,這可能削弱權力制衡的有效運作,並侵蝕公民的政治權利;支持者則主張,這樣的調整有助提升大法官的正當性,避免罷免連署造假。
沒錯,如果說一個國家要好好維持需要有 100 根柱子,每次修法就只抽 2 根柱子是不會馬上讓結構垮掉的;不過,如果對其他 98 根柱子沒有全盤了解,當等到主要支撐的柱子都被抽掉,就是國家受到重創的時候。
而歷史不斷輪迴。這類抽掉憲政支柱的爭議不僅發生在台灣,波蘭近年的憲政發展也提供了極為貼切的警示──改變是漸進的,特定新法律並不會單獨構成全面倒退。
該國的法律正義黨(PiS)也曾力推「司法改革」,其點滴累積的演變不僅重創了民主運作,還與歐盟的關係急劇惡化。若我們共同回顧波蘭的憲政發展,觀察該國憲法法院到底是如何慢慢被削弱,或許就能跳脫當下的政治熱腦,一起冷靜思考如何做才對台灣民主最好。
波蘭憲法法院。圖/Longfin Media@Shutterstock
鳥瞰那些年的波蘭
整體來看,在《Poland’s Constitutional Breakdown》(暫譯:《波蘭的憲政瓦解》)這本書中,作者將 2015 年後波蘭的憲政發展,描述為「反憲政的民粹式倒退」(Anti-constitutional Populist Backsliding)。其中包含 3 個要素:反憲政、民粹主義和倒退。
一、反憲政
即是指當時主導政局的 PiS 破壞憲政制度,如拒絕公布大法官的裁判,公然挑戰憲法訴訟。
二、民粹主義
積極尋求民眾支持,並將反對派描繪成「敵人、邪惡和不合法」的存在,這種宣傳策略成功凝聚了支持者的忠誠度。
執政者及其宣傳團隊不斷聲稱,只有他們才能真實代表波蘭人民的利益,而反對者則被視為與民族對立的那一方。然而,這樣取得執政力量的做法,不僅削弱了自身的民意基礎,也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分裂和不信任。
因為,爭執的一方將被視為叛國者,他們將別無選擇,只能以同樣激烈的指控作為回應。不斷廝殺下來,雙方之間再也無法真誠對話。
三、倒退
至於「倒退」如何發生?便是透過種種行為導致民主制度的退化。
前述作者之所以強調「倒退」這一概念,是希望我們留意「時間維度」,留意當下退化的蛛絲馬跡。簡單來說,比較前後發展,我們才能更容易發現:崩壞並非猶如政變般迅速斷裂;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非翻頁即逝的狀態。
憲法法院到底如何被慢慢削弱?
從 PiS 的角度來看,其對憲法法院不滿也是其來有自。不論是屢嚐違憲宣告,抑或出於反憲政的執政態度──對他們而言,能使法律無效的憲法法院,其存在本身就與威權政府的野心相悖,是難以容忍的。
法律正義黨(PiS)是波蘭一個右翼民粹主義、民族保守主義的政黨。圖/Robson90@Shutterstock
2015 年後,PiS 對憲法法院的控制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癱瘓,採取了多項措施,意圖使憲法法庭無力制止權力濫用;第二階段則積極利用憲法法院,打擊反對派並支持執政黨。
可以對應台灣近況的是第一階段,所以容特別多說一點。在這階段中,除了操控法官人選,PiS 政府也通過了許多關於憲法法院的法律,這些新法迫使大法官花心思處理自身規定,較無心力應對其他實質議題。
以「癱瘓憲法法院決策」的規定為例,當中包括要求憲法法院以全體三分之二的多數做出判決,並提高開會的最低人數(至少由 13 名法官組成)。簡而言之,法院將面臨挑戰:若大法官的人事任命無法過關,根本無法審理任何案件,憲法法院的決策過程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可以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大法官的決定自然應由「多數票」做出,但所謂「多數」通常會理解為「簡單多數(單純過半數)」;因為當某些投票需要「特別多數(過半數且達一定比例門檻)」時,憲法或其他法律就會個別明確點出,比較不會這樣做通案規定(主要國家的做法,請參司改會於《報導者》的投書)。
另外,《波蘭的憲政瓦解》也提到,PiS 政府更強化了行政和立法機關對憲法法院的制約:擴張總統對於現任法官的人選影響力,並曾設法官懲戒庭,預留政治力介入的空間,藉以箝制個別法官的審判。此外,法律還規定,即使憲法法院的紀律小組決定解除法官職位,仍須經過總統同意。
這意味著,憲法法院將被迫接受被全體認為不適任的法官,波蘭總統也成為凌駕憲法法院的那號人物。甚至,憲法法院的判決,必須向行政方「申請」後才能在官方公報上發布,這讓行政權取得拒絕發布的機會。
作為前憲法法院院長,時任歐盟法院波蘭法官的馬雷克・薩夫揚(Marek Safjan)教授宣稱:「這是波蘭法治結束的時刻。」
回顧前述第一階段,這裡可供台灣參考的地方是:該國憲法法院一度拒絕那些越來越嚴格的程序規定,它選擇直接適用憲法。如該國憲法第 195 條第 1 項明定,憲法法院的法官僅受憲法約束(subject only to the Constitution),並不像其他法官要受制於法律。
而國際憲法專家齊聚的「威尼斯委員會」也提出過相似觀點:「立法法案,如果威脅使憲法審查失效,那麼在其被法院適用之前,必須先進行合憲性評估。」
隱形的「民主倒退」,看不見依舊存在
既沒有坦克上街,也沒有政治對手遭受酷刑或監禁。從表面上看,波蘭的大小機構似乎仍天天開門運作,憲法也沒有被廢除,為何一般認為波蘭的憲政發展仍一點一滴受到傷害呢?
整體民主的倒退其實難以察覺,因為許多改革被包裝成捍衛民主,而非顛覆。例如,執政者不斷強調由「主權者」選出的合法性,聲稱拆除對多數派的制衡機制是在增強民主。
具體來說,PiS 的作法被「法律形式」精美包裝,但其實質內容卻削弱了法治原則與憲法機關的權威,最終把法律化為實現政治目標的工具。這些法律,通常以消除選舉舞弊或促進政治穩定為名頒布,但實際上是為自己創造系統性的優勢,並提高反對方要推翻他們的成本。
《波蘭的憲政瓦解》即提到,議會的立法程序雖大致與以往相同,但免除了法案諮詢、專家意見和影響評估;且在委員會固然仍有討論,不過由於 PiS 擁有絕對多數,反對黨議員的發言時間可能只有一或兩分鐘,這樣的討論變成了一場形式作秀。如此一來,許多程序和機構被侵蝕,最終淪為被「掏空」的一具具空殼。
另外,當釋憲程序越發緊縮,憲法法院再也無法有效運作,憲法本身雖然形式上仍然有效,但憲法價值也難以「自我實現」。這顯然不是法治該有的樣子。如同威尼斯委員會說過:「每個人都有權受到尊嚴、平等和理性對待,並有權透過『公平程序』向『獨立和公正』的法院提出質疑。」
於是,在千方百計地抽掉憲政支柱之後,也讓波蘭表面上有「選舉」,但缺乏真正的競爭和選擇;有「議會」,卻沒有反對派或充分的公開辯論;有「憲法法院」,然而難以讓違憲但執政者喜歡的法律無效。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憲政侵蝕是非常隱蔽的,因為在每個修法的當下來看,它都與過去相差無幾,直到損失累加起來,才發現已無法挽回,人們才會意識到民主的紅線早已被越過。
就像俗話說的「溫水煮青蛙」,民主社會可能直到侵蝕見底,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困境。當民主倒退發生得如此緩慢且分散,往往缺乏一個明確的「警報」來動員反抗,這使得「號召並抑制」民主倒退變得十分困難。
就像美國政治學家南希・貝米奧(Nancy Bermeo)所說:「緩慢滑向威權主義的過程往往既缺乏能點燃有效行動號召的亮點,也缺乏能發出清晰呼籲的反對派和運動領袖。」結果,這些「緩慢滑坡」若無人聞問,最終導致的就是波蘭民主的「病危通知」。
歷史總在輪迴,哪裡沒紀念碑
《波蘭的憲政瓦解》這本書描繪的畫面相當灰暗:波蘭的執政黨最終控制了大部分的媒體、法院、執法機構、選舉委員會等機關,並利用國家機器為其自身利益服務。
執政精英幾乎牢牢掌控著所有重要單位,並有效壓制異見。他們的主要問責對象是黨的領袖,而非議會或選民;任何公共決策,主要關注的不是其理性與合法性,而是它將如何被領袖看待和評估。
然而,波蘭民主的倒退並非一蹴可幾,歷史上沒有任何單一政治運動就能產生不可避免的結果。波蘭的憲政危機始於 PiS 上台後大規模的司法改革。他們大幅修改憲法法庭的結構與運作,包括任命忠於執政多數的法官、削弱法院運作效率。
歐盟一度對波蘭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甚至凍結對波蘭的部分資金援助。然而,波蘭政府態度強硬,並利用民族主義情緒反擊歐盟,讓國內的脫歐聲浪逐漸升高。波蘭的案例顯示,即使在成熟的民主體制中,政治勢力仍可能利用法律制度削弱民主,並導致內、外的緊張局勢。
2024 年,波蘭境內農民對歐盟提出的環保政策感到不滿,而群起抗議。圖/Kuba Puchajda@Shutterstock
波蘭的憲政危機告訴我們,削弱憲法法院有幾種不同方式。最簡單的是從制度本身攻擊,慢慢改變法律條款、提高憲法法院的開會與表決門檻,藉由「人事與預算」控制結果,甚至在媒體上一再質疑裁判的有效性,將其貼上不良、反人民、荒謬等標籤,來誘導裁判。
對比台灣《選罷法》和《憲法訴訟法》等修正,是不是會面臨類似波蘭的情況──在砲聲隆隆的輿論下,憲法法院因為修法而越來越難運作,人民的參政權遭到削弱,最終影響人民制衡公權力的機會(如個人聲請案占釋憲總數 98% 以上),邁向民主倒退?
然而,台灣的情況與波蘭有一點不同。台灣並不像波蘭一樣,有歐盟這樣的外部組織,可以透過法律機制和政治壓力來制衡國會多數。這意味著,當台灣的憲法法院面臨來自國會多數的壓力時,台灣更需要仰賴社會內部的公民力量。
換言之,波蘭的歐盟成員資格讓其內部危機成為區域關注的問題,而台灣的地緣處境則讓內部爭議多被限制在國內討論。這樣的國際孤立,使台灣政局更加需要依賴內部民意的支持,避免憲政危機進一步擴大。
波蘭的憲政危機提醒我們,民主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制衡,這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議題。憲法法院的運作與罷免條件的設定,看似高深,但其實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試想,若少了獨立運作的法院,誰來守護我們的權利?若罷免門檻難以通過,我們如何確保立委能真正守護我們的利益?
民主制度就像家中的地基,可能不容易直接看到,但穩固與否決定了整個家的安全。當我們意識到這些機制受到挑戰,不需要覺得遙遠,大可在社群媒體上直接發聲,向選區的立法委員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參與街頭行動守護自己的未來。
歷經 1996 年副總統兼任閣揆、1999 年國大自肥、2000 年核四停建、2004 年總統槍擊案等憲政風波,憲法法庭曾碰過無數質疑與國會反撲,但靠著每個人的關心與支持,大法官才能挺過每一次的民主難關。或許正是這份堅持,確保了我們不會在歷史輪迴中迷失方向。
【延伸閱讀】
●台灣的「藐視國會罪」為何起爭議?借鏡德國經驗:手段越強勁,把關越嚴格
●曾是歐洲女性投票權先鋒,如今卻連「胎兒異常」都無法墮胎──波蘭女權為何開倒車?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26
Ruben
早就超越,民主倒退黨可不是叫假的,哈哈哈哈哈!
23小時前
Dizzy
前面8年柱子都不知道被民主退步黨的碩鼠咬壞多少了怎麼不說?
22小時前
昇
與80%民意對立的大法官繼續運作就是民主進步嗎?
16小時前
Frank 紀品仰
反憲政、民粹主義和倒退,都是民進黨在搞的。在立法院,民進黨連最基本的少數服從多數都做不到,唉!
20小時前
原
鬼扯文 之前放寬不說抽柱子 現在加身份證確認連署是活人 說是抽柱子 以為都是法盲不看修什麼
1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