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盤點防疫保單理賠亂象 十大權益問答一次看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6月11日17:28 • 發布於 2022年06月11日0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防疫政策滾動調整,使得防疫保單核保、理賠爭議連連,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今年截至5月19日止,受理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防疫險種的申訴案件就有1,496件,相較2021年全年的189件,呈現倍增態勢;同時,評議中心亦整理出防疫保單常見的問題,讓民眾可以更了解相關規範,以保障自身權益。

Q1:我也有買其他保險公司的隔離保險,隔離通知單可以拿副本嗎?

理賠人員審核完隔離通知單正本後,可歸還給本人,再向其他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

Q2:我不知道我是否已被承保(通過核保),或是不知道理賠金什麼時候下來?

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與各保險公司初步協商結果,將會於6月30日前努力將所有核保案件消化完畢。據金管會5月23日於立法院財委會的「防疫保單相關爭議及處理情形」報告,金管會已要求保險公司定期揭露防疫保險商品相關數據、理賠流程,提供民眾查詢上述事項的處理進度。

通常保險公司都會很快完成理賠給付,依法規如果文件齊備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後15天以內未完成理賠給付的話,保險公司就要給付延滯利息(年息一分),但因近期疫情嚴峻而被匡列隔離與確診的民眾較多,致保險公司理賠案件增加,所以可能會影響理賠時間,還請民眾耐心等候。

Q3:從國外回來需要檢疫,有符合法定傳染病隔離費用保險金的承保範圍嗎?

國外回來為檢疫,不符合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的承保範圍。

Q4:法定傳染病補償保險金只有保障新冠肺炎嗎?

依據衛福部疾管署公告的法定傳染病類別,新冠肺炎(COVID-19)目前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如保險商品名稱及條款給付要件有約定「罹患法定傳染病」者,保險公司應依上述所列理賠原則給付;但若保險商品名稱及條款給付要件是約定「因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者,則僅限於理賠罹患新冠肺炎(COVID-19)的情形,而不及於其他法定傳染病。

Q5:「防疫保險」與一般醫療保險有何不之處?

「防疫保險」一般是指因確診法定傳染病(COVID-19)或因接種法定傳染病(COVID-19)疫苗後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就醫治療時,依保單條款約定給付保險金的保險商品,保障範圍限定在因法定傳染病或新冠肺炎(COVID-19)所致者。

一般醫療保險則是就被保險人因罹患疾病或遭受意外傷害事故,入住醫院接受治療或手術時,由保險公司依保單條款約定給付相關保險金的商品。

Q6:人不在投保地址的縣市、要保書地址、投保地點在其他縣市被隔離,可以理賠嗎?

被隔離的縣市與投保地址縣市不同,不影響被保險人理賠權益。

Q7:防疫保單投保有年齡限制嗎?

保險公司就防疫保單投保均設有年齡限制,大部分設計是0到75歲不等,超過者就不在承保範圍,因為年齡高、相對風險變異高。具體年齡仍應視各公司保單條款的約定。

Q8:投保之後發現被隔離怎麼辦?

保險理賠的請求時效為二年,隔離完之後再拿隔離通知書洽保險公司或業務員申請理賠金。但須注意保單生效日,原則上保單生效後被隔離才能理賠。

Q9:投保之前被隔離還可以投保嗎?

如果已知需自主隔離或已收到隔離通知書而進行投保時,可能會有「道德風險」疑慮,產險業者指出,有人明明知道自己去了確診者足跡,或者和確診者接觸,知道快要被匡列趕著投保,所以保險公司為避免產生道德風險,則將保單生效日自投保日延長天數,而且未來申請理賠時,是有可能被拒絕理賠的。

Q10:投保後故意到高風險地區,防疫保單還能賠嗎?

以目前市售防疫保單來看,將「被保險人的故意、犯罪行為」,或是違反規定接觸法定傳染病患者、進入管制禁區等原因,通通列為除外條款,也就是因上述理由而確診,被要求隔離的保戶,保險公司有權拒絕給付保險金。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