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為何港片《爸爸》有可能是劉青雲從影以來的最佳演出?

GQ

更新於 9分鐘前 • 發布於 22小時前 • Leon Kuo

由金馬獎暨香港金像獎影帝級演員劉青雲主演、翁子光執導兼編劇的《爸爸》現已在台灣院線上映。

本片以2010年震驚全港的「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為背景改編:經營24小時茶餐廳的阮永年(劉青雲 飾)遭逢人生劇變,其妻胡金燕(谷祖琳 飾)和幼女阮厚恩(熊諾頤 飾),被患有思覺失調症的長子阮厚明(蘇文濤 飾)所殺。成為血案唯一倖存者的阮永年,該如何面對手刃至親、同時患病所苦的骨肉,以及接下來的生活處境?

劉青雲飾演《爸爸》主角阮永年。(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劉青雲飾演《爸爸》主角阮永年。(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驚悚兇案背後的人性與溫暖

2015年,翁子光的成名之作《踏血尋梅》,曾在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口氣拿下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女主角(春夏)、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最佳新演員(白只)和最佳攝影共七項大獎,成為香港金像獎首次獲得「五項演技獎大滿貫」成就之作,該片同樣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取材自2008年香港「王嘉梅命案」。

《爸爸》取材自真實血案,但翁子光不希望讓劇情與討論聚焦在案件本身,而是回到當事者的視角與心理路程。(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爸爸》取材自真實血案,但翁子光不希望讓劇情與討論聚焦在案件本身,而是回到當事者的視角與心理路程。(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總說人生比戲更真實,但現實的驚悚並非是翁子光想要聚焦的部分,從《踏血尋梅》到《爸爸》,兩部皆以真實命案悲劇為根基的電影,實則都在探索人性深處的幽微與溫暖,以及試圖帶領觀眾一同跳脫非黑即白的是非因果——法律正義與人性真相之間是否存在必然關係?這一點,在翁子光擔任監製(何爵天導演)的《正義迴廊》(2022)中有更詳盡的描述。

因此翁子光的《爸爸》並非是要拍一個案件,導演希望回到人性的本質——這是一個屬於人的故事。如同《踏血尋梅》中臧Sir(郭富城 飾)那句:「我不是想知道你為什麼殺人,而是想知道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只是在《爸爸》裡,提出疑問者從一個旁觀的警探或外人,變成一位承載著喪妻、喪女之痛,產生倖存者內疚的「爸爸」主觀視角。

本片採取非線性敘事,劇情交錯於現實與回憶裡,那些回憶裡主角與妻子(谷祖琳 飾)的互動,都令人感到更加心酸。(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本片採取非線性敘事,劇情交錯於現實與回憶裡,那些回憶裡主角與妻子(谷祖琳 飾)的互動,都令人感到更加心酸。(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爸爸》劇本醞釀十年之久。最初,翁子光是受到另一位導演所委託,負責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的資料搜集與劇本計畫,從而認識到當年事件的父親本人簡先生,經過多次拜訪與接洽,最終劇組甚至獲得了簡先生的支持與協助。

《爸爸》採取章節敘述的方式,五個章節正好對應事主一家四口+一隻貓的名字,說明這是一個家庭內部視角的故事。(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爸爸》採取章節敘述的方式,五個章節正好對應事主一家四口+一隻貓的名字,說明這是一個家庭內部視角的故事。(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透過簡先生的分享,翁子光得知了許多當事人與家人相處的過往,包含對亡妻與女兒的思念,以及對兒子的複雜情感,諸多情緒令人為之動容,也讓翁子光決定,若要將其改編成電影,必須要聚焦在父親本人的視角與觀點。這是一段關於「放下」的漫長旅程。

平凡日常裡的萬千洶湧

《爸爸》打破線性敘事,以非線性章節進行,全篇五個章節正好對應一家四口+一隻貓的名字。劇情交錯於現實與回憶——回憶的確鋒利,總是在漫漫生活裡突然扎進心裡。

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裡,劉青雲的角色輾轉於「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兩種情緒。(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裡,劉青雲的角色輾轉於「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兩種情緒。(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翁子光與剪輯師石繕滎巧妙地串聯這些看似破碎的片段,在這些錯綜複雜的時間軸裡,觀眾得以從這一家看似日常的平淡的生活軌跡中,閱覽每位角色的立體深度。

主角劉青雲無疑是撐起整部戲的重要核心,同時詮釋著「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兩種身分的重疊,展現出極微細膩與層次的內化演技。

所謂畫鬼神易、畫犬馬難,越是從平凡、平淡的日常中所帶起的暗潮洶湧,往往最考驗演員演技與心理。

越是平凡、平淡的日常或許最難演繹,這一點,劉青雲在《爸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越是平凡、平淡的日常或許最難演繹,這一點,劉青雲在《爸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現年18歲的蘇文濤出演本戲時才16歲,這是他第一次演戲,也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現年18歲的蘇文濤出演本戲時才16歲,這是他第一次演戲,也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推動劇情的是事件與情感,而非台詞

全片多數時間裡,劉青雲所詮釋的父親角色幾乎沒有過多的情緒起伏,以至於全片少數幾個情緒較為激昂的橋段,所帶來的撼動與感觸將更為深刻。

導演不依靠服務型台詞去推動劇情,而是單純以各個日常事件去詮釋故事,觀眾藉此從導演所摘錄的各個單一片段,從而去拼湊角色心境。

全片情緒較高的戲其實不多,此舉反倒能令觀眾對於一些情緒較高的戲印象深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全片情緒較高的戲其實不多,此舉反倒能令觀眾對於一些情緒較高的戲印象深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這使得《爸爸》宛如一齣結合真實生命與記憶的魔幻紀實,翁子光透露,由於片中不乏許多與孩子們對戲的橋段,劉青雲在拍攝現場非常配合孩子,許多自然、樸實的對白,都來自劉青雲、蘇文濤與熊諾頤的即興發揮。

劉青雲表示,在出演這個悲傷的角色時,他深刻地感受到,這位「爸爸」對於兒子並不存在著「恨」,也未曾思索過「原諒」與否,有的,只是一位平凡父親對家人的思念與愛。

片中極為搶眼的小貓「三花」由導演翁子光家中毛小孩「小花」擔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片中極為搶眼的小貓「三花」由導演翁子光家中毛小孩「小花」擔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為了理解並詮釋思覺失調患者的處境,蘇文濤表示,身為職業治療師的親哥哥幫助他做了很多角色功課。(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為了理解並詮釋思覺失調患者的處境,蘇文濤表示,身為職業治療師的親哥哥幫助他做了很多角色功課。(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既無法憎恨生者,更無法忘記逝者,劉青雲承載著如此複雜的情緒,讓主角輾轉於回憶與幻想之間,並從迷茫又破碎的生活中,找尋些許人生的真實感,並學會與自己、兒子重新相處。

金獎級影帝的入戲方式

在一些公開訪談中,劉青雲表示由於本片劇本架構十分完整,自己對於劇中角色僅做了兩項功課:

一是先要一筆一畫寫下劇中兒女的名字「厚明」、「厚恩」;其二是要將劇中老婆最愛的一首歌——泰迪羅賓〈這是愛〉的歌詞抄下來。

除此之外,劉青雲並未刻意設計演繹方式,保持在身心最鬆馳的狀態入戲。

劉青雲認為,所有人都不會在一開始就知道怎麼當個父母,必然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邊學,漸漸學會成為父母。

拍攝本戲時,他抱持著這個想法,在現實生活裡沒有孩子的劉青雲,透過與劇中故事軸線獲得新的成長和啟發,他在片場經常觀察飾演他兒女的蘇文濤與熊諾頤,久而久之,自然也有了一家人的感覺。

劉青雲表示,他是在《爸爸》的拍攝過程中去揣摩、學習如何當一位「爸爸」。(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劉青雲表示,他是在《爸爸》的拍攝過程中去揣摩、學習如何當一位「爸爸」。(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只屬於香港獨有的電影感

在《踏血尋梅》中,翁子光即展現極具辨識度的光影層次與電影感,此次《爸爸》同樣承襲著導演影像風格,透過攝影師秦鼎昌與梁祐暢寫實又富有靈性的鏡頭,彷彿紀錄了某個香港的歷史切片。

《爸爸》的一幀一影皆完整紀錄了屬於香港人的生活況味。(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爸爸》的一幀一影皆完整紀錄了屬於香港人的生活況味。(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這些對於場景細心的刻畫,也與演員本身飽滿內斂型的演技相得益彰,使觀眾處在一切都剛剛好、不慍不火的真實狀態裡體驗故事,沒有過多的煽情,反而能獲得更真實又純粹的感動。

翁子光透露,劉青雲並未與簡先生見過面,僅憑劇本的描繪去理解角色,但在拍攝現場,翁子光經常會在演員身上看見當事人的影子,說明了演員完全理解並同理真實人物的心境。

《爸爸》中諸多回憶片段不時發人省思,但故事並未希望給出特定的結論,而是將情緒留在人性的溫暖。(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爸爸》中諸多回憶片段不時發人省思,但故事並未希望給出特定的結論,而是將情緒留在人性的溫暖。(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透過玻璃的映照、反射與重疊,讓本幕父子之間對話關係具有更多隱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透過玻璃的映照、反射與重疊,讓本幕父子之間對話關係具有更多隱喻。(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只呈現過程、不討論結果的故事手法是《爸爸》最棒的部分之一,劉青雲也遵循著這樣的脈絡出演角色,舉手投足都散發著難以言喻的生活感。

而這種趨於平淡的真誠,或許會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東西,在一個混亂失序的年代,試圖重建愛的溫暖的理想主義。

(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圖片/甲上娛樂提供)

馬上成為GQ LINE好友,每週好物話題一次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