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新手入門|台灣百岳「合歡山」登山攻略一次看

HAVFIT

更新於 2023年09月27日14:59 • 發布於 2022年06月10日01:47 • Claire

你是登山新手,但想把挑戰台灣百岳當成一個目標嗎?而身為登山新手又想要挑戰百岳的話,許多老手推薦的百岳初階路線選擇裡都會有「合歡山」,這篇登山新手攻略,從登山裝備、注意事項到初階百岳路線規劃都有介紹,快來看看吧!

百岳初階路線推薦-合歡群峰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yun Cheng (@royal0416)

位在花蓮現與南投縣交界地帶的合歡山,其周遭的七座群峰整合起來被稱為合歡群峰,雖然合歡群峰的高度均超過3000公尺,但除了合歡西峰其餘六座都非常適合新手挑戰,且沿途有多處觀景台可以休息和欣賞風景。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 𝕔𝕚𝕠𝕦⍤𝕔𝕚𝕠𝕦- (@ciou._ciou)

四季都有不同的壯麗景色,春天有美麗的高山杜鵑,夏天則有攝影迷最愛的夏季銀河可以拍,秋天是拍攝雲海跟夕陽的好時機,冬天則有絕美雪景可以追,是個四季都很熱門的台灣百岳。

合歡群峰登山路線建議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日立山豆几 (@yuuukai_)

合歡群峰的每條路線都很有特色,除了西峰之外,建議新手可以由石門山→ 合歡主峰→ 合歡尖山(非百岳)→ 合歡東峰→ 合歡北峰→ 小奇萊步道,依照輕鬆程度排序,從最簡單的開始,慢慢入門,去體驗登山和挑戰百岳的樂趣。

登山路線一:合歡山主峰

海拔3417公尺,從台14甲線30.8K處開始步行約1.8K,來回約2小時,是最群峰中最熱門的路線,且為比較好攻頂的路線,登山口位於崑陽與武嶺之間,大多路段為行人步道,較為平緩好走,許多山友都推薦第一次挑戰合歡山,就從主峰開始!

登山路線二:合歡山東峰

海拔3421公尺,從滑雪山莊開始步行約1.2K,來回約3小時,東峰是合歡山群峰中第二高的山,登山口位於松雪樓右側方,沿途多階梯,不過不是陡峭型的,屬於簡易型的階梯步道,且五月時沿途的杜鵑花盛開,是許多山友熱愛的賞花景點,不過較推薦有爬山習慣的人前來挑戰。

登山路線二:合歡山北峰

海拔 3,422公尺,從台14甲線36.7K處開始步行約2.3K,來回約4小時,北峰是合歡山群峰中海拔最高的山,難度也比前2個來得高,適合平常就有運動習慣的山友,但高山的風景絕對值得,尤其是每年5.6月紅毛牡丹花盛開時的絕景,讓人驚艷。

合歡群峰登山注意事項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鄧 詠 晴 • 太 陽 ☀️ (@kris_taiyang)

1.四季皆有不同需要攜帶與注意的地方:春天容易下春雨因此一定要攜帶雨衣和穿著雨鞋、夏天則容易有梅雨、蚊蟲、颱風天的情況發生,若遇到颱風豪大雨,請不要冒險登山,安全是第一準則、秋天有秋颱共伴效應,登山前一定要查看氣象、冬天正值東北季風,也有下雪的可能,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攜帶禦寒衣物。

2.合歡群峰除了石門山步道不需申請入山證之外,其餘皆須在登山前5~30天,至警政署網路系統辦理入山申請,登山當日請務必攜帶入山證。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小綠|綠攝工作室GreenShot Studio (@little_green_hsieh)

3.合歡群峰雖然為新手建議路線,但皆為3000M以上的高峰,在登山過程中請注意身體狀況,如有感到高山症不適的症狀發生時,請勿逞強,以安全為主。

4.高山容易有毒蛇、蚊蟲出沒,請一定要隨身攜帶個人急救藥品及防蟲叮咬藥物,若不慎被咬傷,也請保持冷靜處理傷口,若傷勢太嚴重,請不要逞強,應儘速下山就醫。

5.合歡群峰大部分區域禁止露營過夜,如有住宿需求可選擇至松雪樓和雪山莊住一晚,不過房間有限建議入住日期前1個月前開始網路訂房,更多資訊請參考國家森林公園訂房官網

雖然合歡群峰的登山難度不高,且路途多為平緩步道,但依舊有一定的路程,且需重裝攀登,因此建議大家在出發前一個月,一定要加強體能以及重裝訓練,以減緩攀爬時的身體不適感,看得你心癢癢想要試試看挑戰百岳的樂趣嗎~那麼就從合歡群峰開始你的百岳之旅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Summer
    內容錯誤多錯,且有過時訊息。
    2022年06月10日08:5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