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蝦皮店到店狂開 40 家!除了搜集線下數據,還有更大的企圖?

FC未來商務

更新於 2021年09月13日10:09 • 發布於 2021年09月13日10:00 • 韋惟珊、周頌宜

你家巷口是不是也開了一間「蝦皮店到店」?蝦皮購物(下稱蝦皮)在 8 月 13 日推出店到店服務,目前在雙北、桃園有近 40 家門市。

根據蝦皮官網說明,蝦皮店到店是由蝦皮與指定物流商合作提供的運送服務。買家下單之後,除了原有的超商取貨、宅配服務,還多了蝦皮店到店門市取件的選項;對賣家來說,店到店的人員專門處理蝦皮寄取貨,不像在超商要跟其他客人搶店員,加速商品交寄的進程,對買賣雙方都是雙贏。

目前蝦皮店到店裡還設有菸品、飲品及零食櫃,可供來店客人現場消費,難道大動作廣開店到店,是想直接跟超商宣戰?

超商取貨成台灣特色!萊爾富寄取件顧客 4 成會順手消費

全台的便利商店數破萬家,消費者至超商取貨已是常態,且連年增長。以 7-ELEVEn 來說,不只提供常溫與冷凍貨物運送,今年更上線冷凍交貨便、快收便等服務,今年 8 月的網路購物業績成長近 4 成。萊爾富也指出,受惠疫情,電商交易量飆漲,5~7 月的包裹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6 成。

但各大超商做為電商做到店取貨,絕不是為了賺取物流運費,而是為了到店的「人流」。萊爾富坦言,超商主要的營收來源仍以實體門市與線上購物平台的商品販售為主,店到店包裹取貨服務的物流成本及營運費用高,看重的是導客效益,目前到萊爾富寄取件的顧客,連帶消費約占 4 成。

經濟部統計處數據也顯示,超商的收入來源包括食品、非酒精飲品、酒精飲品、菸品、其他等 5 類,代收和物流運費屬於其他類別,營收占比不到 6%。

針對蝦皮搶攻超商店到店服務,萊爾富表示樂觀其成,能共同解決物流量能不足的現況,一同將市場規模做大。

蝦皮店到店如果把人流從超商帶走,節省了付給超商的物流費,同時提供客人順手消費的選項,的確可能影響超商銷貨的收入。但根據蝦皮母公司 Sea 集團企業長(Group Chief Corporate Officer)Yanjun Wang 在第二季線上財報會議中,明確說明蝦皮的實收率(take rate),也就是每 100 元的交易額所帶來的營收占比,主要來自廣告業務和行銷服務。

或許,蝦皮店到店的主要目的更像是將線上的顧客拉往線下,得到更多消費者數據,以做進一步的分析,提供廣告投放和精準行銷的服務。

蝦皮店到店狂開 40 家!是和超商搶生意,還是另有盤算?專家解讀
對蝦皮賣家來說,到蝦皮店到店有專人處理寄取貨,不像在超商要跟其他客人搶店員,作業上會更有效率。

線上往線下蒐集數據,Amazon 已有先例

從數據蒐集的角度來看,電商業者早有先例,像是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開設的無人便利商店「Amazon Go」、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

Amazon Go 於 2016 年 12 月先在亞馬遜內部實驗,2018 年 1 月正式對外營運。消費者必須是亞馬遜會員,進入實體店前,先掃描專屬 App、確認身分,選購完商品,走出門口即自動扣款,完成購買流程。

店鋪內結合各種數據分析科技,包括視覺辨識技術、感應偵測器(sensor)、雲端計算等,一方面做到商品「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提高購買的便利性;另一方面用來蒐集顧客的消費行為數據,如年齡、性別、商品品項等,提供進一步的促銷方案。

舉例來說,某會員可能曾在亞馬遜下訂各種日用品,系統從中分析消費偏好,再搭配該會員於 Amazon Go 顯露的性別與年齡資料,可以更精準分析會員可能喜歡的商品,在對應的時機推送優惠廣告。近期亞馬遜陸續推出美髮沙龍 Amazon Salon、生鮮超市 Amazon Fresh,都是期望在線下的服務場域,更了解消費者。

專家:回收外部成本之外,蝦皮可能有更大的企圖

電通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楊少夫分析,隨著網購蓬勃發展,超商取貨從過去利用物流車的剩餘價值,到甚至可能要為爆量的包裹額外投資,都可能影響超商向電商平台抽取的費用。

「蝦皮開設店到店,應該是觀察外部成本有回收的價值,」只要透過用戶的消費數據,找出超取數量夠達規模經濟、撐起一家實體店到店的店址,就有可能「自己做比給超商做更便宜」,找專屬物流合作,還能解決物流業者因運能滿載,停止部份地區寄送件服務的問題。

不過更值得思考的事情是,「一間實體店到店,對蝦皮來說還有哪些價值?」楊少夫觀察,蝦皮近年力推蝦皮商城,可看出想賺的收入是品牌進駐平台的上架費,或是跟著促銷檔期向品牌收取的廣告費。依此思維往下推論, 蝦皮店到店很可能成為另一個品牌行銷的絕佳場域

楊少夫指出,疫情期間消費者減少拜訪實體通路,但許多產品仍有體驗、試用、被介紹的需求,蝦皮選在此時切入,如果能從超商或是其他實體通路轉移部份的消費人流,甚至進一步滿足消費者最後一哩的體驗,就有可能在疫情後,成為替代過去傳統通路的新選擇。

簡單的例子是,過去的家電和寢具,消費者總想看到實物才安心,以前可能會去 3C 賣場和百貨公司,假如蝦皮選擇和品牌合作,將蝦皮店到店改裝成品牌體驗店,讓顧客體驗後,直接於蝦皮商城下單,從勾起客戶興趣、激發消費欲望、到最終完成購買都於蝦皮一站完成,那麼接下來要緊張的,可能就不只是超商了。

本文轉載自《經理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