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肌少症被定義為疾病是最近這幾年的事,指的是骨骼肌肉量流失,功能變差、力量減損。醫師表示,肌肉流失大概於35歲後開始,隨著年紀增加,流失的速度也加快,估計超過60歲後約有8~10%的人符合肌少症的定義,80歲以上則高達30%以上。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表示,肌少症的最早症狀是肌肉力量變差,並非是外觀上的變瘦;有些人也許看起來並不瘦,但也符合肌少症。對健康的影響有跌倒、扭傷和骨折、營養缺乏、活動能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依賴別人、憂鬱焦慮、心理障礙、慢性疾病、頻繁進出醫院;以及生病或手術後,復原進展緩慢、致死率提高。
黃立人說,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肌少症,公認有效減緩肌肉流失的方法為運動與營養。要有足夠蛋白質的補充,促成肌肉生長的主要營養素是蛋白質分解後的胺基酸,過於清淡的飲食對長者並不恰當,反而要多鼓勵魚、肉,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大豆類、堅果種子、菠菜、甘藍類等的攝取。
運動則分為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先從走路開始,目標為1天6000~8000步,然後試著走快一點點;其次可以嘗試爬樓梯,進階版的人可以試著1次爬2階或者用小跑的方式提升自身最大攝氧量。而阻力訓練是最有效的運動,且各年齡層都適用。
此外,實用體適能運動,例如深蹲、靠牆伏地挺身、平板運動、靠牆深蹲、踏階運動、弓箭步深蹲、單腳抬腿等,除了可以增加力量,讓身手更靈活以外;還可以增加平衡感、耐力及柔軟度,簡單又安全,不容易受傷。重點不是追求大肌肉,而是生活實用性,適合於各年齡層,不同體能的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