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當時與現代對照地圖
1867年3月12日,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遇暴風發生船難,船員於琅𤩝尾龜仔甪鼻山登岸求生。此處為排灣族龜仔甪社傳統領域,龜仔甪部落於百年前曾經遭洋人入侵幾乎被滅社,為保護部落並為祖先報仇,因此對擅闖領地的洋人展開攻擊,十四名登岸船員僅一位倖存,造成「羅妹號事件」,而後美國派出兩艘軍艦攻打部落進行報復,美國駐廈門李仙得亦奉命來台調查懲兇。
「羅妹號事件」發生後,不同族群(包含琅𤩝十八社、馬卡道族等原住民部落,和移墾的閩客聚落)匯聚的恆春半島,隨之風起雲湧。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以智慧化解紛爭,整合在地各族群力量,與李仙得簽下臺灣第一份國際和平盟約「南岬之盟」,紛爭始告落幕。《斯卡羅》將於8月14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至11點公視首播,每週六晚間10點公視+、LINE TV播出,每週連播2集,全劇共12集。LINE TV搶先收藏https://bit.ly/3iqHss4
《#斯卡羅》主要發生場域介紹:
👉琅𤩝:
恆春舊稱「琅𤩝」,一詞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其最早見於荷蘭史料。
日本在恆春半島發動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政府才正式重視恆春,在此設縣。
👉斯卡羅族群:
「斯卡羅」被認為是一個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統治貴族,由四大家族統轄琅𤩝地區各部落,日本人類學家描述為「排灣化的卑南族」,具有跨族群與跨文化的意涵。北起楓港溪,南至鵝鑾鼻的恆春半島,其脊骨是中央山脈尾稜,低降的山巒起伏,與海岸線交錯。這裡是古稱「琅𤩝下十八社」,亦即排灣族群世居之地。
斯卡羅族群,主要指四大社,豬朥束社,射麻里社,貓仔社,龍鑾社,四大社又統轄琅𤩝下18社(在不同時期,數字、轄區會有少許變動,但大致如下),包含:
▶豬朥束社,底下有:加芝來社、牡丹社、中社、女奶社、高士佛社,以及部分的蚊蟀山頂社、龜仔角社;此外,阿美族的港口社以及漢族的保力、嚮林、統埔、蚊蟀、車城、九棚、四重溪、港仔、驫古公等各莊亦受其支配。
▶射麻里社,底下是巴士墨社、家新路社、牡丹路社、草埔後社,以及部分四林格社、八瑤社、快仔社。另有阿美族老佛社及少數漢人聚落也在其統轄之下。
▶貓仔社,統轄八瑤社、四林格社及竹社。
▶龍鑾社,則管轄本社與少數漢人聚落。
👉保力:
保力,為客家人最早入墾半島之地,移墾者多為原籍廣東人士。
保力與柴城時因水源問題引發爭端。在多元種族的琅𤩝、及各種勢力角力下,仍維持孤傲姿態。
👉統領埔:
統領埔為保力聚落北境,四重溪右岸的另一個客家人拓墾部落。
客家保力庄因人丁漸增,與斯卡羅租借統領埔以安頓庄民,遭柴城、社寮覬覦。
👉柴城: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柴城已成為閩人開拓恆春半島的根據地,由於屢遭原住民襲擊侵擾,因此用木柵植於四周以此為防禦,因此稱為「柴城」。
柴城為琅𤩝最大的漢人聚落。因人口眾多、位居靠海平原,雖仍受威脅,但得以於原住民統轄外自立生存,與保力客家庄時因水源問題而有紛爭。
👉社寮:
社寮,是琅𤩝接觸外地文化首當其衝之地,位於保力溪出海口南岸,向西就緊挨著臺灣海峽,且社寮沿海為沙岸,形成一處天然海灣,因而成為此地與澎湖、泉州及臺灣府互通有無的重要港口。
社寮族人多為馬卡道族與閩南移民的後代,當時被泛稱為土生仔,港口流通是社寮生存周旋的唯一資源。
👉出火: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和斯卡羅族大股頭卓杞篤簽定「南岬之盟」的「出火」,在當時的地名是「火山」,位於恆春和滿州交界的山區,因地底會自動冒出火而得名。
卓杞篤會邀李仙得到「出火」談判與簽訂合約,推測是藉著有利的地緣關係,由於此為進入琅𤩝十八社豬朥束社與射麻裡社的重要關口。
《斯卡羅》將於8月14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至11點公視首播,每週六晚間10點公視+、LINE TV播出,每週連播2集,全劇共12集。LINE TV搶先收藏https://bit.ly/3iqHss4
-
導 演|曹瑞原
編 劇|黃世鳴
原 著|陳耀昌
出 品|公共電視
製 作|台北創造
行 銷|結果娛樂
留言 1
荒野金刀獨眼龍
本劇的步調不夠快,台劇的通病!
2021年09月08日05:3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