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楊逸飛 提供
幾歲出國學習算太晚?有人認為,30 歲已屬大齡,40 歲更被視為幾乎無助於職涯發展。然而,現實生活中,50 歲才選擇出國的人仍不在少數。
我在日本交換時,遇到許多 40 歲以後才計畫留學的人。究其原因,多半是在這個年齡階段,工作已趨穩定,家庭責任減輕,子女逐漸獨立,不再完全依賴父母,讓人能從育兒壓力中抽身,追求自己的夢想與職涯突破。至於未婚者,則可能因人生目標或事業發展有了新方向,決定出國深造。
這其實是一件積極且值得鼓勵的事。然而,隨著職涯的進程,文憑對職場的影響逐漸減弱,投入大量金錢獲得學位,可能不再是中年人最迫切的選擇。
那麼,中年出國學習究竟能為我們的職業生涯帶來什麼實際助益呢?以下,將從幾個面向深入探討:
一、拓展國際人脈
最直接的收穫,無疑是有機會建立國際人脈。一般學生會因課堂和日常相處建立友誼,這些友誼或許能在彼此進入職場後轉化為人脈,但也可能因為工作領域不同而漸行漸遠。
對於中年人而言,由於已有一定的職業經驗,我們更能有意識地選擇投入時間與精力,專注於那些能讓效益最大化的互動。我在交換期間與年輕學生的一大不同,便是對於朋友的需求並不如他們強烈。
這裡的朋友指的是一起上課、玩樂的社交夥伴。許多年輕學生會在課後三五成群地唱歌、逛街、旅遊,享受青春中不可或缺的精彩時光。而我,早已經歷過那段青春,因此這次出國,更期待能找到與自己生命階段相似的夥伴,建立起有深度且持續性的聯繫。
對我而言,在國外找到契合的專業人脈,並在回國後保持聯絡與合作的機會,才是這趟旅程的最大價值。
正因如此,我鼓勵所有考慮中年出國學習的人,不要將所有心思僅放在課業上,課堂之外的場域才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在國外的時間應該充分用來接觸工作相關的潛在人脈,積極參與專業交流或活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回國後的競爭力。
善用課外時間,積極參訪感興趣的領域,是中年出國學習的關鍵。圖/楊逸飛 提供
二、開啟職業轉型與創業契機
在這個人生百歲的時代,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要持續保持對工作的熱情與能量,僅靠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顯然已不切實際。出國學習正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接觸與自身工作型態截然不同的文化經驗,進一步啟發對現有工作的全新視角。
職業轉型並非單純轉職,而是深化與創新現有工作的方式。透過海外經驗,能將這段文化與專業的養分轉化為未來工作的獨特優勢,打造出與眾不同的職涯路徑。
以我從事的教育領域為例,過去臺灣的教育多採歐美理論,然而在留學期間我逐漸發現,臺灣的教育現場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歐美的學習理論未必完全適合本地需求。
有時,無法順利運用教學技術並非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現行模式與實際需求脫節。借助跨國經驗,我得以從不同角度重新詮釋與解構現有工作,進而塑造個人職涯的獨特定位。
我的日本交換經驗不僅讓我能與當地幼兒教育機構交流,也促成我在臺灣教育現場推動臺日交流課程。此外,透過掌握日本幼教的最新動向,我得以比較臺日教育的異同,並曾在日本大學分享臺灣的幼教經驗,促進跨國訊息的雙向流動。這些經驗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帶來無數可能性與機會。
當然,海外經驗也可能成為轉職或創業的契機,帶來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甚至激發創業靈感。
例如,隨著日本社會的變化,雙薪家庭的增加導致課後托育需求大增,而特殊教育的需求也持續攀升。這些市場動向是我在交換期間逐漸了解的,而這樣的市場機會也許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難以掌握。
不過中年轉職與年輕人還是有所不同,除非擁有極大的決心或被獵頭公司看中,否則跨海求職後,薪資與年資都需重新計算,未必能比在國內現有的職位更具吸引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轉職無望,畢竟出國留學的經歷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挑戰與探索。我相信,只要有機緣,這段留學經歷將會在未來產生創業或轉職的契機,而這個契機未必會在出國期間出現,可能是在回國後的繼續努力中,迎來新的突破。
三、重新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優勢
在職場打拼 10 多年,中年的我們或許已經駕輕就熟,然而這種嫻熟有時會讓我們忽略自己曾經擁有的學習熱情、能力與優勢,甚至開始感覺不到生命的活力。出國的經驗便是一場讓我們脫離舒適圈的契機。
當我們走出熟悉的環境,進入陌生的文化與教育體系時,每一個挑戰都成為重新學習的契機。從人際關係的重建、文化適應,到語言交流的磨合,這些全新的挑戰幫助我們重新發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潛力,並點燃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情。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擁有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能力,並重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例如,當我與 20 多歲的年輕學生同堂學習時,明顯感受到時代的變遷。他們善於運用科技迅速查詢資訊,並快速整合、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的學習方式與我過去的求學經驗截然不同,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不僅是挑戰,更是一種啟發。
中年出國學習,正是一個重塑自我認知的絕佳機會。它讓我們突破既有的職業框架,重新審視自身的優勢與興趣,從而在未來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當我們成功克服挑戰,並在實質上取得進步時,我們將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自信心。這份感覺,不僅來自學業上的成就,更來自於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以及融入新文化的過程。
四、提升語言能力與專業素養
單純具備外語能力並非職場中的絕對優勢。有一句話形容得非常貼切:「美國乞丐的英語都比你好。」流利的語言能力並不能保證良好的工作機會。真正的核心在於如何將語言能力與專業素養相結合,進而重塑個人的職業價值。
以我為例,在留學期間,我透過積極的社交互動,多次用全日文進行教學或經驗分享,向日本的朋友介紹臺灣的幼教與特殊教育系統。同時,我也從日本朋友那裡獲得了更深入的日本教育體系資訊。這些互動不僅拓展了我的專業知識,也開啟了許多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雖然我的日文並非頂尖,但我始終相信,專業知識與自信能夠彌補語言上的不足。勇於開口、敢於互動,即便表達並不完美,也能建立有意義的交流。隨著互動的累積,不僅語言能力有所提升,更可能結識對自己職涯有幫助的人脈資源。
除了課堂學習與交流,我還利用課餘時間參訪各類教育機構。由於我在臺灣的職業背景,這一身分成為我開啟對話的有效助力。尤其是當對方對臺灣的教育體系感興趣時,他們通常會非常樂意接待我,讓我有機會觀摩與學習。
為了更方便接洽,我特意在交換期間印製了名片,這在日本社會中是非常有效的工具。雖然偶爾會遇到拒絕,但我並不會因此糾結,而是選擇積極尋找更多的參訪機會。
這些大量接觸不同機構的經驗,對提升專業素養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更重要的是,我能將這些實地觀察轉化為未來職場上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五、重新審視自我與家庭關係
每個人的中年出國經歷都獨一無二,而我選擇了獨自出國一年。這段時間不僅讓我走出舒適圈,也讓我深刻反思了自我、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多年來,我一直忙於工作與家庭,鮮少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需求和未來。交換期間,當我回到宿舍,沒有課業壓力或外部行程時,我會不自覺地開始思考:未來的工作該如何發展?我不在家時,家庭是否運作得順利?我的伴侶能夠應對這些挑戰嗎?我們當初結婚的理由是什麼?隨著孩子成長,我的時間是否會像現在這樣充實,我該如何安排?
其實我並不特別感到焦慮,但當日常的生活節奏突然放慢時,這些問題自然就會浮現。身處異國他鄉,與穩定在家的夫妻或親子關係必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我不認為這種差異可以單純以好壞來比較,而是透過這段時間的變化,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當初在婚姻、家庭與職業中所投入的初心與目標。
或許這樣說有些老套,但每次與日本朋友討論婚姻與家庭觀念時,我總會反思自己的處境。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原本認為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如預期的那麼棘手。透過與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們交流,我對親子關係與夫妻經營有了更深刻的跨文化理解。
記得有一次在多語言活動中,一位來自巴基斯坦(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的朋友提問道:「你們想要幾位老婆?」當時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原來,這位巴基斯坦朋友是回教徒,根據他的信仰,他可以擁有 4 位妻子,因此他認為討論這個問題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我並不希望擁有多位配偶,但這個例子讓我開始思考,親密關係在不同文化中的形式差異,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文化中對親密關係的理解。
身處海外,我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也總是想第一時間與家人分享。由於擔心與孩子的關係疏遠,我和妻子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視訊,雖然並沒有太多話題,但我們總是在同一時間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這段時間讓我深刻體會到,對我來說,親密關係就是「與這個人一起生活」的感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彼此分享快樂與憂傷。
在工作方面,我也逐漸意識到自己並不像曾經認為的那麼重要。短暫離開職場並未對工作造成太大影響,這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對工作的投入與角色定位。我並非指投入工作的認真程度,而是反思如何將成就與自我價值相連。
每個人的經歷和思考都不盡相同,但對我而言,當習慣的生活模式步入中年時,給自己一個出國的機會,無論是全家一起短暫居住,還是單獨留學,都能成為讓我們深入思考生命意義的契機。
中年出國的最大收穫:為職涯下半場定錨!
中年出國學習讓我們暫時脫離熟悉的職場環境。透過接觸不同的文化,我們有機會激發新的想法,並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涯方向:是否對目前的工作感到厭倦?渴望探索新的職場經驗?重新看到了自己現有職位的另一種可能性?是時候換工作了嗎?如何將目前的職場經驗轉化為開闢新領域的契機?
中年出國學習並不罕見,許多人即便到了 60、70 歲,仍然願意挑戰自己。但這種挑戰並非為了與他人競爭或證明自己的優勢,而是為了為下半場的職涯定錨,找回內心的熱情與目標,並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做出更加清處且有意義的選擇。
如果經過這段時間後,發現自己依然熱愛原來的工作,那就應該更加專注於投入,帶來更多貢獻。反之,如果外面的世界有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事物,那麼便可以下定決心,做好規劃,重新啟動職涯。我認為這樣的選擇也是值得慶賀的!
【延伸閱讀】
●「都讀博士了,還要做一年交換生嗎?」談談令我「改觀」的日本東工大經歷
●與年齡無關的「職業倦怠」:心好累怎麼辦?給所有人的「突破工作瓶頸」指南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2
Cairo .彩
找回熱情…
13小時前
Kodak
太奴了吧,都四五十歲的人應該是要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15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