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臺北市立美術館宣布2025年度重點計畫

大媒體

更新於 2024年12月30日23:04 • 發布於 2024年12月31日03:36 • 大媒體新聞網
臺北市立美術館宣布2025年度重點計畫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27日宣布2025年度重點計畫,展覽規畫囊括典藏藝術家研究展、兩檔重量級國際藝術家大展、六檔臺灣各世代藝術家個展、一檔當代影像展以及年底壓軸登場的第14屆台北雙年展;此外,由北美館策劃的新型態線上計畫與放映計畫,亦將持續拓展美術館多元展演的潛能。

倪蔣懷,《猴硐礦區》,1928,水彩、紙,49 × 66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猴硐礦區》,1928,水彩、紙,49 × 66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預計於2025下半年正式啟用的新建典藏庫房,提供各媒材藏品更妥適的環境控制條件。此外,持續投注典藏研究,推出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倪蔣懷(1894-1943)紀念展。倪氏為臺灣近代西洋美術啟蒙者石川欽一郎的首位臺籍門生,作品師承石川英式水彩風格,筆法氤氳、色彩清雅,曾連三度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後經營煤礦事業之餘仍創作不輟,同時亦資助畫會活動、創辦臺灣繪畫研究所,竭誠推動臺灣美術發展。

許家維,《沉沒的聲音》(暫名),錄像截圖,六頻道錄像、聲納裝置、混合實境裝置。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許家維,《沉沒的聲音》(暫名),錄像截圖,六頻道錄像、聲納裝置、混合實境裝置。(圖/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近年來持續推動跨域與新型態藝術展演,探索未來藝術內容與形式的多種可能。明年度線上展覽計畫「消失的反動」(暫名),探索數位與網路時代的發展趨勢及現象,期許以動態且更具表演性的參與方式,透過藝術拓展想像與認識網路的可能。藝術家許家維「沉默的聲音」(暫名),引導觀眾以 MR 混合實境的方式、同時開放多人進入作品場域中,以數位替身的方式與作品互動。北美館今年亦首次嘗試打造藝術放映空間,並推出「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以「類影展」的型態精選難能一見的電影與單頻道影片作品,此計畫將持續至2025年九月。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與極端氣候,北美館肩負藝術與文化生產革新的同時,亦在許多層面實踐永續價值。明年登場的第12屆X-site計畫便將材料再生利用列入評選條件之一,團隊「表層工作室」的獲獎計畫《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大幅減廢並促進營造物料的正向循環。此外,從今年底起推出一系列「TFAM↔REUSE」永續商品與推廣計畫,透過多元再利用的工法,將展覽與宣傳廢棄材料轉化為具藝術性的衍生品與公共家具,展現藝術與再生循環激盪出的火花。

兩檔國際藝術家大型個展,打造重新理解世界的路徑

托瑪斯.德曼,《文件夾》,2017,C-Print/水晶裱,125 × 195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托瑪斯.德曼,《文件夾》,2017,C-Print/水晶裱,125 × 195 公分。(圖/北美館提供)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1964年生於慕尼黑,以其大尺幅攝影聞名。本展「托馬斯.德曼:歷史的結舌」集結約70件作品,匯集藝術家四個重要創作系列,可以完整看到德曼如何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東南亞巡迴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將呈現他過去30年的藝術實踐,涵蓋裝置、繪畫、雕塑、攝影、錄像等多種形態的作品。埃利亞松擅於在空間中創造群體的共感體驗,作品內涵融合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觀眾的詮釋和參與,以及大尺度環境的脈絡,並與展覽現場的特定或隨機條件相互作用。

六檔跨世代臺灣藝術家個展,以創作赤誠回應切身命題

賴純純,《向林壽宇致敬》,1984-2013,壓克力顏料、沙、木板,243 × 234 × 184 cm,藝術家自藏;「台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部曲,1930-1983」展覽現場,2013,臺北市立美術館。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賴純純,《向林壽宇致敬》,1984-2013,壓克力顏料、沙、木板,243 × 234 × 184 cm,藝術家自藏。(圖/北美館提供)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暫名),由藝評家張晴文擔任客座策展人,展名「黑潮」象徵藝術家創作純然而深邃、多變卻一貫的特質。賴純純大學時期受廖繼春啟發,領會以色彩為表現主體的可能;隨後赴日求學,建立日後空間創作的基礎觀念。展覽將以四個子題梳理藝術家1970年代至今的創作脈絡,展出油畫、壓克力繪畫、複合媒材繪畫、雕塑、裝置、手稿、影片與文獻等近百件作品。

黃麗音,《休息中》,2023,低碳鋼鐵罐、印刷鐵片、紙,64 × 192.5 × 17 cm。圖像由藝術家、Public Gallery與北美館提供。
▲黃麗音,《休息中》,2023,低碳鋼鐵罐、印刷鐵片、紙,64 × 192.5 × 17 cm。(圖/北美館提供)

2022臺北美術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擬仿商店形式,透過多媒材的展現,探討當代資本主義對於「廉價」和「便利」生活方式的影響。「TFAM年度個展」中,四位藝術家各自以專擅的媒材與創作思路,開展對切身命題的探索:包括李紫彤「力求失真的嗓音」、柯良志「雙鉤廓填」、徐瑞謙「翻閱165頁的厚度」、彭弘智 「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為編劇」。

國際策劃展:第14屆台北雙年展與當代影像展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將由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和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雙人組擔任策展人,二人現為柏林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 – National 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雙館長,具備藝術史、劇場、經濟和政治等多重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擅長以不同視角思考展覽與城市的緊密關係,探索地方歷史與國際對話的潛力,並藉由開創性公眾活動與當地社群建立連結。

「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由策展人余思穎策劃,展覽關注從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反思拍攝者、影像內涵與生成過程所產生的變化。展覽以「隱形的主角」、「轉變與重生」、「視覺風景」等子題,展出17位臺灣與國際藝術家的當代紀實影像呈現對人類生活與社會實踐、文化行動的關懷與觀點。

相關連結: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 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