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對於垃圾收運政策的高度配合,讓市容看不到垃圾堆,世界媒體為此大為讚揚。但大家可能都忘了,台灣其實經歷過垃圾堆放街道的情景,今天清潔的市容和民眾的高度配合,都不是一蹴可及。台灣的垃圾問題,雖然到現在還讓各縣市府傷透腦筋,但它其實是有方法和成功先例,可以做為參考。
台灣垃圾不落地,帶來乾淨衛生的街道風景,受到英國衛報讚揚。但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民國86年之前的台北街道,並非今天這樣。
北市中正區 清潔隊隊長 陳龍昆:「一堆一堆的,整條路喔,整條路是一堆一堆的,現在馬路上看不到垃圾,以前的收運方式就是說,比較機動的方式去收運,因為民眾會隨時把東西堆在那個地方。」
老前輩的描述,對照今日台北街道清潔,見證了台灣的進步。1997年,台北市首開「垃圾不落地收運政策」,3年後執行「垃圾費隨袋徵收」;2003年,環保署也開始在垃圾方案上採取「零廢棄」管理。兩年後,全台強制垃圾分類;接著,全面進行廚餘回收。直到2010年,新北市也跟進「垃圾費隨袋徵收」。
環保局環清科長 鄧淞駿:「(民國)88年的時候,台北市每天的垃圾量將近三千噸,到去年2022年,現在每天只剩一千噸,所以整體的垃圾量是減少了將近3分之2,那回收率,我們統計增加了60%的回收。」
台北市的成功,立下了垃圾處理的進步指標。但反觀其他縣市,垃圾問題,仍然是縣市政府的燙手山芋。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近幾年我們就是垃圾的區域合作處理破功,所以有部分縣市,因為它本身沒有焚化爐,那它們的垃圾就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去,所以就堆積在掩埋場上。」
全台目前垃圾堆置量,根據統計,最高三大縣市,分別是桃園市、南投縣、雲林縣,而台東縣和花蓮縣的堆置量也高達2.5萬噸和2.3萬噸。專家認為,解決垃圾問題的最根本作法,應從源頭減量做起。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現在許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動減塑政策,禁用塑膠袋,那我們覺得像,比如說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這幾個觀光縣市,它們可以跑在政府前面,就乾脆就是禁用塑膠袋,然後禁用一些免洗餐具,提高就是觀光的一個品質,不產生垃圾。」
良好的政策,需要不斷溝通協調。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執行當年,也歷經民眾強烈反彈。
北市中正區 清潔隊隊長 陳龍昆:「當年被派去做講師,那我碰到一個最大的,就是說,他就是說,你們是土匪喔,你們來搶錢!真的這樣講喔,那個阿伯很激動,我說,你容我進去講完以後,你容我去講完以後,出來喔,你如果再這樣講,我再說明好不好,然後阿伯後來跟我道歉。」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那面對反彈的聲浪,可以去溝通,勇於去落實,而不是一旦面對反彈的聲浪,然後就不敢去不敢去做。」
台灣垃圾問題沒有捷徑可循,只能靠觀念的改變,全民攜手,身體力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