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化過程歷經多次選舉,27年前,1994年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時,請來了詩人路寒袖作詞、音樂人詹宏達作曲的「春天的花蕊」這首歌,是台灣第一首競舉歌曲,用活潑的弦律唱出對未來的希望,也引領台灣的選舉文化。到底這些選舉歌曲在激烈的選戰中,又有些什麼樣的地位和影響?我們來一探究竟。
這首台語歌曲「春天的花蕊」輕快曲風,唱出對未來的希望。「春天的花蕊」是1994年,陳水扁參選台北市長時競選總部發行的競選歌曲,專為陳水扁量身打造,由音樂人詹宏達作曲,詩人路寒袖填詞,同一年還有另一首競選歌曲「台北新故鄉」。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表示,「特別是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春天的花蕊,那首歌其實幫陳水扁前總統在台北市長那一役,打下了江山」。
1994年,台灣創全球之先,推出專為單一候選人打造專屬的競選歌曲,「台北新故鄉」、「春天的花蕊」都造成大轟動,經過20多年政黨輪替再輪替,現在聽起來還是歷久彌新。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廖振富指出,「他為某個政黨的候選人在寫這樣的歌,其實是超越了選舉,因為他提出很多共同美好的期盼,對共同家園、對台灣關心,或者超越藍綠、超越彼此的對抗,這樣的一種期待,不管選舉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歌留下來,對我們激勵人心有效果跟影響」。
「春天的花蕊」為台灣的選舉文化打開了歷史新頁,此後大大小小的選舉都有競選歌曲陪襯。2008年總統大選,當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還推出自創曲「幸福台灣」,除了國台語雙聲之外,還融合客語、原住民語。
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廖振富表示,「台灣的近現代政治發展史跟社會變遷來看,歌謠跟選舉的結合,的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尤其選舉歌有台語、華語、客家,可能針對它的需要用不同語言,但是在社會變遷或者淨化人心,或者提出一種新願景,見證了台灣民主的發展」。
選舉搭配專屬的歌曲把理念變成歌詞,唱出來更有說服力,不過近幾年來競選歌曲風格略有轉變,融合嘻哈元素,加入最新流行的饒舌曲風,要貼近年輕選民。
不管何種曲風、節奏、語言,細數20多年來的競選歌曲,有如台灣民主發展史的縮影。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