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的聖誕節並不好過,疫情肆虐,醫院填滿,許多聖誕節的派對聚集和團圓都隨之取消。但卻也是在這個季節,讓我重新思索聖誕節的意義和價值,決定趁這個機會來聊聊聖誕節的傳統和歷史,以及美式聖誕節文化的由來。
聖誕節的由來: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聖誕節故事,根據《聖經》的紀載,上帝因為愛著人類,將祂的獨生愛子耶穌賜與人類。有天使去向牧羊人報佳音、有三位東方的博士來朝拜,而最終,耶穌生於伯利恆的馬槽。
嚴格說起來,《聖經》中並沒有註明,耶穌降生的日期是哪一天。根據歷史學家的考究,耶穌降生的日期更有可能是春天,畢竟寒冬之際,牧羊人不太可能在戶外牧羊。而根據美國歷史網站的報導,聖誕節慶祝的原型來自於羅馬的農神節 Saturnalia──這一個月之中,奴隸成主子,平民主宰城市,整個城市的商家和學校淨空,全面來慶祝。教宗朱利斯一世選定 12 月 25 日農神節這天來改名為聖誕節,其用意有點像,平平都是要慶祝開趴,用上帝做藉口的話自我感覺會良好一些。
在西元 6 世紀的時候,聖誕節傳遍整個歐洲。到中古世紀時,聖誕節完全取代農神節,慶祝方式依舊是狂歡狂喝,也是窮人一年一度可以「無限上綱」的時候,比如去富人家中要求「吃好穿好」,和現在的慶祝方式有非常大的出入。
一直到 19 世紀,聖誕節的形象才被美國人徹底翻轉:由於過去聖誕節狂歡的慶祝方式常常讓場面失控,不但有群架暴動,還得派出警察鎮壓。根據歷史記載,許多 19 世紀的上流社會份子決定將聖誕節「轉型」,比如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所撰寫的《見聞札記》(The Sketchbook of Geoffrey Crayon)系列書籍中,將聖誕節描述為安逸祥和、暖心正能量,且被家人包圍的節日,同時也是無論階級背景,都能一同坐下來好好吃一餐的節日。接著英國作家狄更斯所出版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也被直譯為《聖誕頌歌》)更是將聖誕節加入樂善好施、對他人慷慨的元素,打破過去聖誕節的狂歡形象,成就了今日美國聖誕節的框架。
延伸至每個角落,躲都躲不掉的聖誕文化
美國人的聖誕佳節,從感恩節的第二天開始,甚至黑色星期五的一大血拚過程,都是為了聖誕佳節做準備。在感恩節前開始布置聖誕花圈或裝飾的人也是有,但不免會招到一些人的訕笑,問你「是聖誕狂熱分子膩?怎麼不把感恩節放在眼裡,七早八早搶過聖誕節?」然今年疫情席捲美國,大家都想要一點開心的理由,因此在我身邊,11 月中就把聖誕樹掛好掛滿的人也急遽上升。
美國人的本事之一,就是把東西做大,聖誕節也不例外:每到 12 月,你所能想到的地方,都會被聖誕節的相關事物所填滿。以裝飾來說,除了傳統的紅配綠之外,近年來也加入金色系搭配亮紅色,銀色系搭配藍色這類的色系。許多人會在自家門前擺起聖誕燈裝飾,有些甚至是全社區一起來的活動,比如南加州聖地牙哥的 Christmas Card Lane、北加州天龍國南灣區的 Eucalyptus Ave、洛杉磯 Pasadena的Hastings Ranch 等。
沒有疫情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會邊走邊喝熱可可,邊看著閃閃發亮的聖誕燈,邊對眼前燈光評頭論足。雖說乍看之下是比哪家最浮誇,但也看過燈飾 over 到像隻大怪獸,將所有的裝飾都「吐」在家門口的草皮前面,發揮著「沒有太多,只有不夠多」的精神。不想吹風的人(外加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的所有人),則會選擇駕車前往,在車上觀賞,一邊聽著聖誕歌曲一邊享受暖氣(還不用戴口罩)何樂而不為。
以上圖片還只是門外的裝飾而已,在家裡面,聖誕樹上掛滿吊飾,旁邊擺上聖誕襪,每天播放各種不同類型的聖誕歌,從輕音樂到爵士樂到瑪麗亞凱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話說回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這首聖誕歌曲中的常勝軍不但將瑪麗亞凱莉的事業推向第二高峰,更讓她榮獲聖誕歌后的稱謂),走遍大街小巷都躲不過聖誕洗腦歌的來襲。
除此之外,洗手乳甚至是沐浴乳會推出和冬季聖誕有關的香味,比如 Vanilla Bean Noel(平平都是香草就硬要加個 Noel 讓他變聖誕)、Frosted Coconut Snowball(椰明明在熱帶區域和雪球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或是 Fresh Sparkling Snow(根據我住過紐約的經驗,雪是沒有任何味道的,除非有人內急讓白雪變黃雪)等等。連好事多(Costco)都會特別販售有聖誕外觀的面紙,讓你在擤鼻涕的時候都可以思想聖誕節的意義。其他諸如餐巾紙、蠟燭香氣、點心糖果,都會想辦聖誕節沾上邊。擺點白紅綠、加點薄荷巧克力或是拐杖糖當裝飾,延伸至生活的每個角落。
聖誕節的另外一個元素,則是期盼和等待,好比人類期待耶穌的降生,於是許多人也有 Advent Calendar──聖誕倒數日曆,在聖誕節的前 40 天開始倒數。這類的商品很多,但基本上就是一天打開一個口袋或窗戶,直到聖誕節那天。於是口袋裡有代表聖誕節不同元素的商品、有的則是每扇窗戶背後都是一個耶穌降生的場景詩詞、或《聖經》經文,方便你講聖誕故事。也有些則是每個口袋裡都有一個小巧克力或是小玩具,而你必須努力阻止你的幼兒不在一天之內把 40 個巧克力都全部吃完。
聖誕節的家人團聚與送禮文化
好比台灣過年過節要回娘家婆家一樣,聖誕節就是這樣的日子。假期前後的酒店和機票通常特別昂貴(不過如果真的要便宜機票,建議聖誕節那天搭機會特別便宜),每個機場幾乎都被擠得水洩不通,飛機不斷延誤停飛乃常有之事,是非常容易令人抓狂的旅行季節。但在見到家人以後,擁抱寒暄、大聲地說聲聖誕快樂,都會讓這一切陰霾一掃而空。
不同於感恩節,聖誕夜的團圓飯不一定要吃火雞。火腿或牛排也是選項,配菜則會有馬鈴薯泥或是烤四季豆等等。餐後還會附上蘋果派、南瓜派或是胡桃派,配上熱茶或咖啡來下肚。當然,美國貴為文化大熔爐,不少民族都用不同的餐點方式來迎接聖誕節。比如我的猶太朋友就會在那天吃中國菜(猶太人不慶祝聖誕節,而中式餐廳是少數聖誕節有開的店家)、我的留學生朋友吃印度菜(因為印度餐廳也不打烊)、而我個人就吃過火鍋、水餃、炸春捲和炒米粉,滿足我思鄉的腸胃。
到了聖誕節一早,全家人會圍坐在聖誕樹旁拆禮物。禮物上得當著那個人的面拆,還得擺上「哇!這就是我想要的!真的太謝謝你了」的千篇一律反應和表情,好維持禮貌。雖說美式文化看似直白,但大約有 46% 美國人都會假裝自己喜歡禮物,好不讓送禮者受傷,即便你可能過幾天就會拿去轉送給其他人,表情還是要做好做滿。若抓破腦袋想不到該送甚麼,乾脆全用 Gift Card 取代,省力又省心。
根據理財網站《Mint》的統計顯示,高達 61% 的美國人都期待拿到現金或是禮卡,29% 希望收到禮物。但在給出去的時候,又有高達 60% 的美國人都選擇是給禮物而不是給現金。這點在我看來其實應該向亞洲文化看齊,大家都規定送紅包現金就好,cash is king,「俗擱有力」。
為了省去必須和諸親友一一見面寒暄的氛圍,疫情之前,也有許多人選擇在聖誕假期時出國度假。把送禮的錢省下來,花在一趟旅程上,買下難忘的回憶:有人三代同堂去夏威夷好躲過芝加哥嚴峻的寒冬、有人每年定期帶家人從美西到北海道滑雪,滑完順便回台灣度個假再回來。我也曾經帶公婆到北加州的太浩湖度過聖誕,欣賞到無比迷人的雪景之餘,卻也因為遇到下大雪而原本 3 個半小時的車被我們開成 6 個半小時,成為另類的聖誕體驗。
聖誕節的宗旨代表上帝給予人類無限的愛和希望,發展到今天,也意味著在這個季節,我們該學會把領受的豐盛給出去。根據網站《Nonprofit Source》的統計,美國大約有 30% 的捐款都會在 12 月發生。一方面趁機做點好事,另一方面,也是年底前要節稅了,方便報稅時捐款可以抵稅。
我印象最深刻的聖誕禮物。是當我還在念牙醫系求學的時候,曾經好一陣子對人生的價值感到十分迷惘,而我的姊妹淘那年送我的聖誕禮物,是用我的名義捐了一筆不小的款項給和口腔疾病相關的弱勢族群,鼓勵我思索我這一行所能帶給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撇下所有的裝飾和擺設,疫情底下的聖誕節,其實在我看來更接近聖誕節的意義。或許我們少了羅馬人飲酒狂歡的機會、也少了過去美國人習慣的家人聚集,只能戴好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並且耐心等候疫苗的發放,也等待疫情的好轉。在看似無望的漆黑之處,秉持著小小的希望,因為上帝差派愛子來到世上,我們得以在等待之中心存盼望。這在我看來,就是 2020 年的聖誕意義。
最後祝福大家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10個可能會讓你「滿頭問號」的英國聖誕節傳統
●應景小知識──英國美國聖誕節,過法大不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28
ALICE 梁
聖誕的由來不是跟聖誕老公公有關係,是跟耶穌的誕生有關係!他寫得很詳細,沒有耐心的自然看不下去。
2020年12月25日15:42
L
就跟台灣中秋要烤肉一樣啦
這種事本來就是人類自嗨啊
不然誰真的那麼在乎哪個神明還是遠古人類的哪些日子
2020年12月25日15:37
Lai 🍓
聖誕老人是惡魔,後來被商人塑造形象來賺錢
2020年12月25日13:55
李孟綢
商機無限
2020年12月25日15:56
Angel
最近的越來越長篇大論...真的沒耐心看!
2020年12月25日14: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