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百億分之一機率,物理學家觀察到有史以來最罕見粒子衰變

科技新報

更新於 5小時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科學家們花了 10 年時間實驗等待,終於觀測到發生機率僅百億分之一的超罕見粒子衰變事件,為 K 介子衰變成帶電 π 介子與微中子-反微中子對,可能揭示新物理學存在。

多數未涉獵粒子物理專業領域的人從未聽說過 K 介子(Kaon),但這種微小亞原子粒子可能對標準模型提出巨大挑戰,CERN NA62 實驗便為測量 K 介子衰變而設計建造。

在該實驗中,科學家向目標發射高強度質子束,當質子高速撞擊某物會分裂成不同夸克組合,然後飛入能識別它們的探測器。

伯明罕大學物理學家 Evgueni Goudzovski 團隊投入約 10 年時間觀察 K 介子衰變,發現就算粉碎一堆質子,也只有約 6% 產物為 K 介子及它們衰變的新粒子,且 K 介子衰變成其他特定粒子的情況更加罕見。

▲ CERN 的 NA62 實驗。(Source:CERN

團隊基於 NA62 實驗 2021~2022 年數據與先前發布的 2016~2018 年數據集,於最近確認首次觀察到 K 介子衰變成稱為 π 介子(pion)的亞原子粒子,以及一對極端微中子-反微中子對 (其餘時間 K 介子分解成不同產物),發生機率每 100 億個 K 介子僅約 1.3 次。

標準模型(SM)負責解釋各種粒子如何相互作用,並預測僅不到百億分之一個 K 介子會以上述方式衰變,是有史以來觀測到最罕見亞原子粒子衰變事件。

多數亞原子粒子最終都會衰變分解成其他較小粒子,K 介子衰變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它們可能與標準模型解釋極限息息相關,是尋找新物理學證據的有趣過程之一。

這項研究結果與標準模型預期一致,但機率比標準模型預期高 50% 左右,其中一種可能性為新粒子存在進而提高該過程機率,但需要更多數據檢驗這一假設。隨著資料持續收集,NA62 實驗將確認新物理學是否存在,或對現有物理學添加更嚴格限制。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