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微冷的台北週末午後,兩位作家帶著彼此的旅途經歷,書寫生命的文字,來到紀州庵文學森林,與讀者們一起聊聊創作與遷徙。
➤移動中的自我探尋和寫作
「夢遊,是我在異國生活時很常有的感覺。犀牛則是來自一幅畫叫〈杜勒的犀牛〉(Dürer's Rhinoceros, 1515)。」關於書名《夢遊的犀牛》是如何而來,林禹瑄說起關鍵的那幅畫——畫裡的犀牛不存在於這世界,卻廣受大眾喜愛。「我覺得這很有趣,」林禹瑄說:「這隻不存在的犀牛好像在很多面向都反射出我書寫和生活的狀態,包括那個被大家所喜愛的不存在/虛幻的遠方。」
林禹瑄以書裡四輯〈半途〉、〈遠方〉、〈夢遊〉、〈旁觀〉來區分每一篇散文的調性和位置。前三輯書寫旅居的體悟和思考,最後一輯則收錄過往報導採訪難民等議題時的觀察和省思。
她也解釋遷徙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不確定性」,彷彿旅居期間一直帶在身邊、自己非常喜歡的比利時藝術家米歇爾.法蘭索瓦(Michel François)攝影作品〈跳躍者〉(Les sauteurs, 1995):這幀照片捕捉的是兩個男孩牽著手,從空中縱身一躍、搖晃靈動的瞬間。「他捕捉到兩個男孩躍下的瞬間,」林禹瑄說:「那個瞬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沒有人知道躍下後迎接他們的是什麼,也許是生,也許是死。但那種懸空的不確定性,中間卻有一種確定性。」
林禹瑄書寫旅居,更多的是心靈上的遷徙,和如夢境般的旅行。她從台北寫到布魯塞爾,再寫回家鄉台南,然後再去到經歷貧窮、屠殺、戰爭的他鄉——除了讓自己的身體在邊境之間持續地移動外,她也讓自己的書寫保持流動。藉由書寫,嘗試在生活之間找到「不確定性」裡面的「確定性」,也讓自己看見事物表層內裡湧動的真實核心。
李時雍則提到自己書寫《永久散步》的時期。居住在美國波士頓一年,就像是慢慢地把生活的表皮削除,開始面對自己,重新形塑日常。「生活在遠方看似很戲劇性,但其中隱藏了非常多不安、不確定性,和困難。這些事物會誘發書寫的欲望。」李時雍日後回想那段時光,以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的作品《24格》(24 Frames)連結當時的記憶、攝影與電影,梳理生活的本質。
對於同樣以文字抒發旅程所思所想的林禹瑄而言,這種飄盪的日子除了誘發寫作的欲望,她也在其中重新思考寫作的必要性。「我常常問自己,我是喜歡寫作?還是喜歡被看見?」在異地生活,中文寫作幾乎失去意義,加上當時申請創作補助的結果不如預期,她不禁對寫作之路產生質疑。但寫作的欲望終究大過一切,她最終明白了書寫之於自我的重要,相信書寫帶來的安定力量,更勝於外界的評價。
➤在移動/不確定性之中找到自由,也找到自己
在《夢遊的犀牛》和《永久散步》之間,個體總是在移動。除了文化地理上的遷徙,我們又要如何從不斷的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林禹瑄說起自己在台北居住7年之後,回到故鄉台南,感覺雖然在場,但也缺席,有一種「身分上的斷裂」。現在從台北離開,到了布魯塞爾居住,也開始一點一滴遺失與台灣這塊土地的連結。「所以我開始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必要用一個地理上的位置來定義自己?」她問。但拋開國家,拋開土地後,一個人要如何在這個空白的不確定性裡面錨定自我?
李時雍則援引杉本博司拍攝的劇院系列,以及坂本龍一彈奏受海水侵蝕而鏽腐鋼琴時說的那句「它們只是恢復了自然中原本的狀態」,映照出腐蝕與原生之間存在的歸屬關係。同時提及林禹瑄在書中提到的達蓋爾(Louis Daguerre)攝影作品〈聖殿大道〉(Boulevard du Temple, 1838)。
李時雍重述林禹瑄在文中的思考:「照片中唯一在長時間曝光下存在的擦鞋匠,彷彿也能讓觀者去思索,當屬於身分的標記隨著遷徙而退隱後,顯影的究竟會是什麼。」
李時雍表示,自己在寫《永久散步》的創作後記時,借用了人類學家詹姆士.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所說的「清晰的不確定性」,說明當代不斷跨越邊境的移動,便會自成疑問的所在以及反覆的自我提醒。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塞瑟島之旅》(Voyage to Cythera)中,一個人站在漂流汪洋中的木棧板場景,也一再點出邊境和離散的母題——或許遷移會使人剝除身分認同,但也正因身處這種不斷往返的搖晃,更需要堅定看見個體存在的本質。
長期的遷徙和旅行,讓家鄉對於林禹瑄的意義出現質變。她開始以遠方的角度回望這個島嶼,並因此發現自己從前的「盲區」。「當我向歐洲的朋友解釋台灣是什麼樣的地方時,很多時候會發現自己對台灣認識不足的地方,必須重新理解自己的故鄉。」對她而言,旅途的往返,除了自我身分在搖晃不定的日子需要被錨定之外,也是不斷地觀察、界定自己與原生土地間的關係。
林禹瑄以文字穿越生活表層及許多邊境,持續思索存在核心。李時雍則覺得這回為林禹瑄新書提筆撰文,也讓他如同穿越時空,回想起當年與林禹瑄書信往返的往事。「記得她有次來信說人在肯亞,又說要啟程去向另一個遠方。2017年的秋天,我也辭去工作,遷移至另一個彼岸。」兩人的創作彷彿成為彼此生命經驗的交會及另一種呼應,而這個冬日午後的對談,正是一個美麗的答案。●
夢遊的犀牛
作者:林禹瑄
出版:潮浪文化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林禹瑄
1989年生。臺灣臺南人,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新聞碩士畢業,現為自由撰稿人,旅居比利時。文學作品多次入選年度詩選、年度散文選,報導作品曾入圍卓越新聞獎。著有詩集《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夜光拼圖》、《春天不在春天街》;散文集《夢遊的犀牛》。
永久散步
作者:李時雍
出版:有鹿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時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著有散文集《給愛麗絲》、《永久散步》,主編《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論著《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2025-01-04 12:00 林瑀瑄, 夢遊的犀牛, 李時雍, 永久散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