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中年出走的我,如何破解「日本留學」迷思?

換日線

更新於 2024年12月26日10:05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1日06:58 • 楊逸飛/不惑大叔留學筆記
中年出走的我,如何破解「日本留學」迷思?
中年出走的我,如何破解「日本留學」迷思?

Photo Credit:楊逸飛 提供

在選擇學校之前,了解交換學生的遴選制度非常重要。一般來說,遴選過程會先由國內大學進行初選,通過後,有些日本大學還會進行第二輪審查。因此,熟悉相關流程並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提高實現目標的機會。

一、需要具備多少程度的語言能力?

語言檢定通常是學校設定的基本門檻。因此,在選擇學校的第一步,是評估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語言要求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通過日檢 N1 才能考慮交換。一般來說,知名大學對留學生的要求通常是 N2,甚至 N1。如果目標是頂尖大學,通常需要達到 N1 水準。

但「交換留學」與「學位留學」不同,交換的時間通常為半年或一年,因此即使是頂尖大學,也不一定會要求 N1。有些學校接受 N3,甚至僅需提供日語學習時數的證明即可申請。因此,多花心思尋找不同的學校,可以讓選擇變得更具彈性和多元性。

許多人會好奇,中年人兼顧工作學習語言是否困難?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以我自身經驗來說,我是從零開始自學日文的,期間同時兼顧工作、學業和育兒,每天投入 2 到 3 小時進行聽、說、讀、寫的學習,經過 3 年的努力,最終通過了 N2 檢定。

對我而言,這 3 年所花的時間是否算快或慢並不重要,因為這段時間已經是我全力以赴的結果。同時,這 3 年也讓我存下了出國所需的經費。這是我根據自身狀況所調整出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步調,僅供大家參考。

此外,雖然語言能力是申請日本學校的基本門檻,但在國內大學的遴選過程中,語言能力並非唯一的評分標準。

國內大學通常會綜合審查申請者的讀書計畫、學習規劃、個人背景等因素,根據綜合評分進行排序,排名較高的學生可以優先選擇理想的學校。因此,即便語言門檻達標,也還需通過校內的遴選過程,才能提高被理想學校錄取的機會。

以我的經驗來看,中年族群申請交換時,語言能力以外的經歷和條件往往會成為競爭優勢。因此,只要語言能力達到基本要求,通常排名不會太靠後。

二、「選校」還是「選系」?

對中年人來說,進入世界頂尖學校並不是最重要的目標,畢竟交換計畫並不涉及學位。與其追求一流大學的名氣,更應注重系所特色是否與自己的背景或興趣契合。我們真正目的在於「拓展視野」,因此選擇一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系所,才是最值得考量的重點。

舉例來說,如果專業背景是工業領域,但卻選擇了一所以設計聞名的頂尖大學,這樣的選擇可能並沒有太大意義。除了需要耗費時間學習新術語外,熟悉陌生領域的過程也可能限制我們建立國際人脈的機會。

選擇與自身經歷相關的學校,有助於我們運用「既有的知識」來克服語言溝通的挑戰,並更有機會接觸到日本該領域的專家學者。此外,如果有機會參加校外的產業參觀、實習或見習活動,學校的教授通常願意提供推薦,讓我們更快地獲得相關機會,減少摸索的時間。

因此,建議有意出國學習的朋友,花一些時間仔細瀏覽目標學校的科系資訊及官方網站,深入了解學校的特色、課程方向和各種資源。有些學校甚至設有產學合作中心,這些資源或許能為我們的發展帶來額外助益。

我自己便是在學習日文的過程中,一邊收集各大學的相關資訊,一邊設定心中理想的學校目標。這個過程不僅增強了我學習語言的動力,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三、大城市較好,還是次都會區更適合?

在選擇學校時,城市的特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不過,不必執著於選擇大都市,次級都市或郊區可能反而更符合我們的需求。

第一個理由是經濟因素。大都市的物價、宿舍費用和生活成本普遍較高,經濟壓力自然也會加重。許多大都市因為土地有限,甚至無法提供宿舍,這意味著住宿和生活費用可能會大幅上升。

若學校有提供宿舍,可以有效減輕經濟壓力。圖/楊逸飛 提供

第二個理由是互動機會。 在過於便利的大都市生活,反而可能減少我們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機會。例如,像東京或大阪這類城市,商場或公共場所通常會提供多語言翻譯,甚至能遇到許多會說中文的服務人員。雖然這種便利對旅遊來說很理想,但也因此減少了使用日文交流的機會。

相比之下,選擇次級都市或郊區有一些明顯的優勢。首先,這些地區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這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優勢。 其次,這些地區的生活步調較為悠閒,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便利,反而提供了更多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機會。這樣的環境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體驗當地文化,也能讓我們接觸到許多「非觀光景點」的日常生活,讓出國學習的體驗更加真實。

四、選擇「一般課程」還是「研究課程」?

交換學生的課程大致可以分為「一般課程」與「研究課程」,這兩種課程在內容與形式上有所不同。

  • 一般課程

一般課程類似大學生的選課模式,讓交換生與日本大學生一同上課學習。在這類課程中,有些學校還會細分為「日本文化課程」與「普通系所課程」。

「日本文化課程」主要以語言能力為學習重點,課程內容涵蓋文法、閱讀理解、寫作等語言學習內容,還會包括茶道、花藝等富有生活化特色的文化課程。相比之下,「普通系所課程」則依據申請的學系而異,讓交換生體驗一般大學的課堂生活

儘管一般課程能提供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建立友誼的機會,但對於希望與當地大學生建立更緊密生活圈的人來說──特別是選擇「日本文化課程」時──可能會面臨與日本同學互動機會較少的情況。

參加社團活動可以成為有效的融入方式,但中年人在適應大學社團的節奏時,可能會面臨不小的挑戰。如果不願參加社團,則需要主動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 研究課程

「研究課程」則提供另一種不同的學習模式,主要讓交換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研究方向,並尋找願意指導自己的教授,展開專題研究。這類課程的內容和方向通常依學生與指導教授之間的討論而決定。

文組與理組的研究課程形式也有所差異:理組通常是會在教授的研究室中,與學長姐一同學習,進行實驗或科學研究;而文組則通常需要進行田野調查或資料收集,讓交換生有機會接觸實地場域,並增進與當地社會的連結。

研究課程的優勢在於,能夠更深入地學習專業內容,並建立較深厚的師生互動關係。不過,這種模式要求較高的自律性,因為所修課程科目數量較少,若對研究未能投入足夠時間,可能導致長時間獨立學習,甚至感到孤立。

那麼,應該選擇一般課程還是研究課程呢?如果目的是「拓展國際交友圈」,那麼一般課程將更具優勢,因為這類課程提供更多與其他國際學生互動的機會,有助於建立廣泛的人際連結。

但如果目的是「專業深化」,並希望在學術領域中進一步學習,則研究課程將是更合適的選擇,且能夠促成更深層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研究室或田野調查的過程中。

無論選擇哪種課程,我都建議讀者充分利用課程以外的時間,避免時間留白。這樣做不僅能讓海外生活的體驗更加豐富、有意義,還能有效擴展視野,累積更多寶貴經驗。

還有哪些因素需要考量?

當然,除了上述考量因素外,還有許多其他面向值得深入探討。可以從「清楚設定出國學習的目的」著手,這將有助於更全面地規劃整體體驗。

雖然我建議中年交換、留學的目標可以著重於拓展專業視野,但這並非唯一的選擇。純粹前往異地學習語言或掌握新的技能,同樣是一段具有價值且豐富的經歷。

我們可以先問自己,規劃這次學習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希望提升專業能力、學習新的技能、進一步求學深造,還是純粹體驗不同文化?

如果是為了提升專業能力,建議選擇具有學術特色且水準較高的學校;如果重點在於體驗不同文化,則可以考慮那些文化多樣性豐富的城市。不同的目的會直接影響整體的選校策略和日常生活規劃,因此,了解自己出國的目的,是整體規劃的基礎。

此外,在交換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一些大學會在學生畢業後,提供短期就業簽證,讓有意願留在當地工作的學生擁有更多時間尋找職位。這對於希望藉由中年交換或留學,實現跨國轉職的人而言,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總之,無論出國學習的目標是什麼,都需要花時間深入了解自身需求,並根據目標選擇最適合的學校和城市。這樣才能讓交換的體驗更具價值,確保所學所獲滿足自己未來的期待,並為人生開啟更多機會。

註:日文中的「交換留學」(こうかんりゅうがく)通常指的便是「交換學生」這一概念。

【延伸閱讀】

●日本留學面面觀:從學制、選校、學費到如何面對文化差異
●「都讀博士了,還要做一年交換生嗎?」談談令我「改觀」的日本東工大經歷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