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榮登生活與工作「最平衡」的亞洲國家?

換日線

更新於 05月20日11:05 • 發布於 05月08日11:45 • Chi Lo/奇異(Kiwi)國探險記
台灣榮登生活與工作「最平衡」的亞洲國家?
台灣榮登生活與工作「最平衡」的亞洲國家?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尋找「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不過,全球人力資源平台 Remote 卻認為應該將生活擺第一、工作放第二,因此推出「生活與工作平衡」(life-work balance)排行榜。

Remote 根據多項指標統計全球 GDP 最高的 60 個國家,其中紐西蘭打敗許多強敵──像是往往被認為社會福利制度最好的北歐國家,奪得該榜單最具「平衡感」國家第一名,其次依序為西班牙、法國、澳洲、丹麥等;台灣則名列 16,為亞洲第一。

在排行榜中,紐西蘭在幾項指標均有亮眼成績,例如:法定年假 32 天、病假給薪比例 80%、有普及的政府資助健康醫療體系、每週平均工時 26.3 小時、最低時薪 15.04 美元。不過,在 LGBTQ+ 包容性,紐西蘭是前 10 名國家中最低分的,與法國同樣獲得 78 分。

調查結果與真實情況相符嗎?

在假期方面,紐西蘭不論正職或兼職員工,就職滿 12 個月後,每年享有至少 4 週的帶薪年假,且這還不包括國定假期或病假;而今(2024)年的國定假期有 11 天,因此至少可以放約 31 天的帶薪假,與數據統計資料相符。至於病假規定,則是所有員工每年享有至少 10 天的帶薪病假。

在最低薪資方面,紐西蘭從今年 4 月 1 日起將最低時薪從每小時 22.7 紐幣(約新台幣 441.38 元、13.66 美元),提升到 23.15 紐幣(約新台幣 450.13 元、13.94 美元),略低於前述數據資料的時薪 15.04 美元。

另外,在紐西蘭看病並不便宜,但有個特殊的意外事故傷害保險(ACC)──無論是當地居民、學生、打工度假者,甚至是短期拜訪的遊客 ,只要在紐國境內發生「意外」而受傷,不論是個人或他人因素所造成的傷害(如工作時扭傷腳踝、被燙到、肩膀拉傷,或在街上走路跌倒擦破膝蓋等等),都可以得到 ACC 的保險賠償。但如果是因為疾病、傳染病、情緒壓力、老化等「非意外」問題所造成的傷害,則不在 ACC 理賠範圍內,因此許多人還是會購買當地的醫療保險。

LGBTQ+ 包容性方面,雖然在這份「生活與工作平衡」排行榜中,紐西蘭的分數(78)略高於台灣(66),但就我觀察,紐西蘭在大城市以外的鄉鎮,多數人的思維還是相當保守。舉例來說,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紐西蘭南部 Invercargill 城市的游泳池裡,唯一穿比基尼的女性,其他人都是傳統的一件式連身泳裝,因此我時常引來他人「側目」。我也曾遇過一位變裝皇后(Drag Queen)客人,他非常美豔動人,但我的紐西蘭同事卻帶著有色眼光,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甚至對他的服務態度與其他顧客明顯有落差。上述這些經驗,均讓我覺得在 LGBTQ+ 的包容性上,其實台灣走得更前面。

「以人為本」的紐西蘭職場

我分別實際體驗過在紐西蘭、台灣工作,根據個人觀察,紐西蘭的職場整體來說更「以人為本」,因此比起工作效率,老闆或主管往往更關心員工的身心狀態。

舉例來說,我的紐西蘭主管 Liz 每次一見到員工,談話開頭必然是:"How’s it going?"(你好嗎?)而且這並不只是一句客套話,是她發自內心的問候。還記得這陣子,我因為跟同事之間的文化差異而受挫,連續幾天都悶悶不樂,Liz 不但率先發現我的異樣,還主動關懷我的狀況,讓我非常感動。

另一位紐西蘭主管 Skyla 也是如此,當我無法順利完成工作時,Skyla 會先檢視我的忙碌程度或工作能力,並想辦法透過教育訓練、指派資深員工一同值班,以及提供更好的工具等方式,幫助我突破難關。

相較之下,過去我曾在台灣目睹一位同事因過多的工作量,造成生理狀態亮紅燈、心理狀態也接近崩潰,但其主管仍以「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來勉強該同事達成超出負荷的目標,使得同事對「主管」這個角色相當畏懼,更別說是要「向上管理」了。當然,這樣的案例無法代表全體經驗,但目前我在紐西蘭,確實還沒遇過或聽聞他人有這樣的經歷。

休假別來打擾!加班計時「分分」計較?

由於想了解不同產業的情況,我向一名任職於台灣知名半導體公司的工程師朋友超哥打聽,他告訴我,他的主管總會在三更半夜打電話給他追問工作細節,讓他壓力大到沒辦法睡好覺,頭髮大把大把地掉,但為了養家餬口只能持續忍耐,「賺來的錢,以後可能都要拿去買藥。」他自嘲地說。

我訪問另一名工程師朋友 Jace,他也跟我分享:「許多台灣勞工的放假品質不太好──放假前就開始焦慮,放假中還要擔心有人找,放假後更怕事情做不完。」

當我將超哥、Jace 的故事說給紐西蘭友人聽時,他們都表示難以置信。對於紐西蘭人而言,打擾正在放假的員工是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因為這等同於剝奪別人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甚至是寶貴的"me time"。

我也觀察到,在紐西蘭,大家往往下班時間一到就會起身打卡,若有人還留在辦公室沒有離開,同事們都會納悶「那傢伙怎麼還沒走?」反觀台灣部分公司有「不能比主管早下班」的不成文傳統,即使下班時間已到,還要在位置上東摸西摸一會兒,最後偷偷摸摸地走,就怕在離開前被主管問一句:「你事情弄完了嗎?」

同樣旅居紐西蘭的台灣人 Simon 表示,紐西蘭的加班計時方式,單位精準到「分鐘」──就算多做一分鐘,老闆也要乖乖付錢。而根據我個人所接觸過的工作,若是電子打卡制,老闆會依照打卡時間來給薪,若多上一分鐘的班,則會以時薪「除以 60」來算;若是手寫的工作時數表,則會寬鬆一些,大多以每 15 分鐘為一個單位計算。但無論是上述哪種打卡方式,加班時間確實都細分到以分鐘為單位。

此外,紐西蘭非常尊重員工的休息時間,依法員工每工作 4 小時就要休息 10 分鐘以上,因此不論公司事情再怎麼忙,老闆都無法反駁員工提出的休息要求。

文化差異:同事團結,不會袖手旁觀

與我一樣旅居紐西蘭的 Simon 說,他感受到台紐職場環境的最大差異是「同事的支持度」──若遇到不遵守法令的惡老闆,紐西蘭同事通常會站在同一陣線,團結爭取勞動權益,想辦法一起抵制不合理的政策。「但若是發生在台灣,即使眼看同事受惡老闆欺壓,大多數人仍會因怕受牽連、擔心失去工作,選擇袖手旁觀。」

除此之外,Simon 認為民意對「罷工」一事的態度,也有很大不同,「若在台灣從事的工作涉及大眾運輸,罷工時還要因為『造成大眾不便』,而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不像在西方國家,罷工行為會受到普遍民眾的支持。」

基於勞資抗衡的力量勢均力敵,我發現紐西蘭員工相當勇於為自己爭取福利,不管是自認表現優秀想要加薪,還是因為家庭旅遊而想放長假,都會主動向主管或老闆提出討論,若遇到問題也會直接把話講開;但在台灣,不少人往往會顧及自己或對方的「面子問題」,選擇事後私下談話,或乾脆把委屈爛在肚子裡,而非正面迎接衝突。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

在紐西蘭打工度假的 Jasper 認為,不同於台灣繽紛多彩的夜生活,紐西蘭娛樂活動較少,因此學會「找事情做」很重要。

「許多人來到紐西蘭會覺得這邊好山好水,但是好無聊。」Jasper 認為對紐西蘭人而言,大自然是易於接觸且免費的休閒選項,因此這邊的戶外活動相當熱門,舉凡登山健行、泛舟、游泳、滑雪等,都有許多人從事。

紐西蘭同事 Stacy 則和我說,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和朋友們相約到偏遠的度假小屋,在那邊釣魚、狩獵、野炊,享受與世隔絕的假期,「這就是我放鬆、重新充電的方式。」

究竟「生活與工作平衡」第一名的國家,是不是適合每一個人?我認為,個人的心態調整很重要,因為在海外工作首先需要克服語言的鴻溝,再者要了解文化的差異,並將自己融入當地生活,因此國外的月亮不一定就比較圓,還是得親自體會過才知道自己是否合適。

【延伸閱讀】

●台北工作環境完勝東京!?日本上班族來台創業後才發現的「四大不思議」
●老闆的三大特徵,你也遇過嗎?成為主管後,我才參透的「職場向上管理術」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