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民作家金英夏在相隔九年後推出了長篇小說《告別》,這次他首次將小說背景設定為科幻的近未來。金英夏抵達台灣後的第一場公開活動是參加大愛電視的「青春愛讀書」節目,與主持人謝哲青及九位高中、大學生以及現場觀眾分享他的最新作品《告別》。謝哲青表示,「青春愛讀書」節目播出近十年,是搭建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橋樑,手把手帶領年輕世代進入文字語言的魅力。這次邀請金英夏上節目,就是希望透過他的觀點,帶大家進一步認識不同的「韓流」魅力。
主持人謝哲青作為金英夏的鐵粉,向觀眾介紹了金英夏不僅是位作家,更是韓流文化的推動者。二十多年前,《腦海中的橡皮擦》讓大家記住了孫藝珍,但其幕後編劇正是金英夏。他編故事的方式、理解人性的方法和切入的角度在文學界頗具影響力,給台灣許多作家帶來了不同的啟示。謝哲青指出,金英夏在韓國被列為「問題作家」,作品深入剖析社會問題,然而,《告別》卻相當溫暖,風格與以往大不相同,帶有強烈的自我超越和超脫生死及涅槃的意識。雖然這是一部科幻小說,在金英夏的作品中算是較為輕薄短小,但感動了許多人。
金英夏在聽了學生們的分享後提到,韓國的電視台幾乎沒有這樣的讀書節目,並且分享的來賓都不是專家,而是學生,大家對讀書的嚴謹態度令他驚訝。他也分享道,《告別》原本是為韓國讀者而寫,沒想到翻譯成多國語言後讓更多國家的讀者產生不同的思考,這讓他非常感動。而「青春愛讀書」節目單位為《告別》主角哲打造出的形象及動畫,讓他非常滿意,也感受到製作的用心。
參與錄影節目的學生們也分享了他們的讀書心得。政大韓文系學生表示,讀完這本書後,他意識到「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年紀最小的高中生來自蘭陽女中,她說自己在讀《告別》之前就不斷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讀完後被書中複製人「善」的宇宙意識所吸引,認為擁有意識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中央大學中文系的一位學生則表示,書中提到的科技、人性與倫理道德問題令他耳目一新。
金英夏表示,《告別》的靈感來自AlphaGo人工智慧圍棋技術的問世,這在韓國引起了轟動。圍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遊戲,人工智能的進步讓他思考如果機器比人類更先進,該怎麼辦?至於書中主角擬真機器人「哲」在死亡後意識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金英夏認為這個理念與佛教有些相似。韓國讀者對未來世界和悲傷的故事充滿好奇,透過創作,他希望能讓讀者了解更多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不安和未來的可能性,這也是他寫《告別》的原因。
對於大家最感興趣的寫作靈感來源問題,金英夏分享道,「寫作不會做到完美的準備,但會聽很多別人的故事,很多神奇的環結都存在故事裡」。關於書中主角「哲」的角色設定,金英夏解釋說,擬真機器人的自我認同追尋其實跟奴隸或移民的處境相似,他們都是想要獲得人類般對待的存在。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在未來是否仍有用武之地?如果沒有,人類該如何找到自身的價值?這是大家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