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那些離開台灣的人,會後悔嗎?

換日線

更新於 09月30日04:20 • 發布於 09月16日07:31 • Winnie/在加的故事
那些離開台灣的人,會後悔嗎?
那些離開台灣的人,會後悔嗎?

時間飛快,不知不覺已經離開台灣 5 年了,最近朋友問我後悔出國嗎?剛好讓我有個機會反思這幾年的生活。

我始終認為,人生就是不停的在做選擇,沒有所謂完美、一步到位的決定,想要獲得什麼,也勢必需要有些犧牲。世界上也沒有所謂完美的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缺點,且優點或缺點的定義也會因人而異,所以最終就是綜合考量下,是不是更適合自己生活而已。

回想在國外的這幾年,我離開了台灣科技業的穩定工作,陸續在澳洲、加拿大長住,我覺得自己在這段時間增加了、也減少了些許東西,但整體來說,我盡可能地不去後悔,並持續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下我將分享一些對個人而言比較深刻的「得」與「失」,希望給無論是唸書、就業、打工度假或移民,正在思考是否出國闖蕩的你參考。關於一些比較務實面的考量,也歡迎你可以參考我之前分享的文章《夢想在國外生活,卻不敢踏出第一步?──學習從「打工度假」開始》。

切身體會「增加視野」的意義

出國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親身體會到人們口中的「增加視野」,或所謂的「多元價值」是什麼。在移民大國如澳洲、加拿大等地,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與截然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之後,我覺得自己更能以開放的心來看待很多事情。

在台灣,當然也有十分多樣的生活型態,和人們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不過社會上還是有著鮮明的主流價值與文化,長期耳濡目染下,很多事情因此是我幾乎不曾懷疑過的。舉例來說,在台灣的,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具有一定的「學歷」是很重要的事,不管讀什麼專業、也不論是否有興趣,至少要大學畢業才行;企業在徵人時,也往往不論工作內容為何,都要求有大專以上學歷。很多人也因此儘管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或對所學其實並不特別感興趣,但仍選擇繼續升學直到大學畢業,甚至再加碼讀個碩士學位。

但當我離開台灣後,卻發現其實很多人並不在意有沒有那張文憑,也有很多人早早出社會工作,直到認為自己「想要」與「需要」之後,才在所謂「高齡」的時候回到校園唸書。在和一位歐洲朋友聊天時,她更說:「生命有限,花了這麼多時間待在學校,真的有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嗎?或真的每個人都很喜歡、享受校園生活嗎?不會覺得很浪費時間嗎?」這時候的我沈默的想著,教育當然是重要的,但我們是否花費太多時間在「取得文憑」上,而不是我們真正有熱情的事物或領域?

不同價值的碰撞與反思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文化衝擊」,是關於「稱讚」的:相信台灣的家長,如果聽到別人稱讚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可愛,都會感到非常驕傲和開心吧!而我們在遇見親朋好友的孩子時,相信大家往往也都會基於友善或禮貌,稱讚對方幾句。

但在加拿大有次我參加個聚會,在小朋友們玩樂的時候,我對一個金髮碧眼的小女孩說:「妳真的很聰明也很可愛。」小女孩也很開心地笑著。後來與她母親聊天時,她說謝謝我的讚賞,但她希望我盡可能的不要稱讚女孩「先天」上的優點,像是外表或智商等等,而是等到她因為「後天」的努力或用心完成某件事,再給予她肯定。

因為這位母親覺得,先天條件都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因為小孩個人的付出,她不希望女孩因為人們(可能基於禮貌)的稱讚而從小產生優越感,覺得她與眾不同、甚至能獲得特權,因而忽略了後天努力或謙虛的重要性。

在沒有這位母親的提醒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並不是每位家長都喜歡這樣的稱讚,當場我就表示很謝謝她願意跟我分享這些。

承擔自由背後的責任,用正面看待「失去」

人在國外,離開熟悉的家鄉和環境,不只要面對一次次的「文化衝擊」,更需要自己處理很多大小事──這些事情在台灣時可能都好解決,一旦出國卻會變成截然不同的挑戰。例如絕大多數的海外遊子應該都分享過,初到異國長居時,最緊張或麻煩的,應該就是去政府機關申請簽證、居留證等文件、和各機構溝通,甚至找到一個棲身之所、處理食衣住行網路水電等生活瑣事,都可能因當地語言、習慣的差異,讓人忙上好一陣子。

但反過來說,透過一次次的經驗,其實也是不斷的磨練自己獨立處理、解決問題,適應不同語言和制度的能力,因此雖然「失去」了方便,卻也「獲得」了成長。

其實這也是我在海外生活中練就的一個能力,就是用「正面」的心態,來看待所謂的「失去」:

例如人在國外,和家人、親友當面相處的時間必然減少許多,雖然有時真的無法提供立即到場的支持,但科技的便利卻能讓我們持續保持聯繫,同時也因為實際相處的時間變少,往往會更加珍惜彼此相處時的交流和互動。

另外我自己覺得很正向的「失去」,是出國後儘管和過去習慣的台灣越來越「脫節」,時不時也會有思鄉的情緒,但我也感到自己因此少了很多過去無形間給自己的束縛,像是我們習以為常人生該有的模樣,有個好學歷、工作,又或者幾歲該完成什麼成就、成家立業、買房買車等等。我變得更加關注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社會上認為我應該成為的模樣。

為了後續移動方便,第一次出國的時候我只帶著一個行李箱。這時我有些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日常所必須的東西其實不多,有好多東西買回家後,只是放在那邊積灰塵──這就好像因海外生活不得不然的「減法」下,反而讓我懂得重視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我不後悔離開台灣的這段時光,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應該還是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吧!但也如前面說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取捨──這是我的選擇,卻未必適合你。或許出不出國甚至不是重點,而是能否勇於面對自己內心、同時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踏出實踐的第一步,過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延伸閱讀】

●【作者通信】寫給年輕的你:走出去看看世界,將是十年後不悔的決定
●「你若能留在國外,就不要回來台灣」──德國生活七年後,我為什麼不再執著於留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1

  • 廢話一堆的報導
    09月16日09:17
  • Hungying Chen
    在和一位歐洲朋友聊天時,她更說:「生命有限,花了這麼多時間待在學校,真的有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嗎?或真的每個人都很喜歡、享受校園生活嗎?不會覺得很浪費時間嗎?」??? 如果20歲了 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性向為何 也不知道該不該好好的唸書求取學問 然後以此為理由出社會工作 20年後再來質疑年輕人為何要那麼早就去申請就讀名校 這樣的思維與選擇就是成熟與多元? 這讓26歲就取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 42歲就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愛因斯坦情何以堪? 畢竟那麼多人40歲還在思考人生要走那條路?
    09月16日09:14
  • 🍂Robin❄️
    這文怎麼會給過?
    09月16日16:15
  • 歐正華
    要先有錢,才能有選擇!包括交保也一樣!
    09月16日12:12
  • 阿傑
    笑死 離開台灣會後悔 能賺到台灣人的錢 又能保住這些賺來的錢 才是上上之策啦 要是開戰後 全部變成壁紙 那才會後悔呢
    09月16日10:1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