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女性藝術家的自由疆域:北美館特展《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 FLAT43

FLAT43

發布於 10月15日09:54

影像: 林俞歡

編輯整理: 陳映廷

更多FLAT43最新文章內容,請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在現代藝術的多元語境中,女性藝術家不僅表達了個人的情感經驗,也為當代文化開拓了新的思維與視角。北美館最新推出的「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特展,聚焦於女性創作者的內在世界,將她們在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匯聚一堂,呈現從1950年代至今跨越時空的藝術表現。策展人蕭琳蓁以「飛地」為主題,靈感來自維吉尼亞‧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呼應女性在藝術與社會中尋求自我表達的努力與挑戰。展覽不僅展示了28位藝術家的112件作品與文獻,還深入探討女性如何在家、社會、政治等多重關係中定位自己,並賦予她們在文化脈絡中的多樣性聲音。

從典藏庫到內心飛地

本展以人文地理概念「飛地」為題,意指一個國家境內存在不受其主權管轄的土地。原文上溯自拉丁文enclave,直譯可稱為「上鎖的空間」,以此比喻為創作者獨立於外部環境的意識空間,在混亂的現實中保持心靈平靜的內在狀態。展覽靈感來自英國知名女性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散文集《自己的房間》,指出在女性多重身分之中,附屬角色經常優先於自我,藉此呼籲女性應從爭取屬於自己的空間開始,獨立思考,自由創作。同時凸顯社會中相對弱勢者在文化脈絡中的處境,及其超越困境的能力。

展覽結構以女性文學「自傳體」為架構,參照吳爾芙長篇小說《燈塔行》,借用——〈窗〉、〈歲月流逝〉與〈燈塔〉三個篇章延伸成為展覽子題,分別探討日常生活的真實、時光的變遷與生命意義的追尋,並邀請觀者隨著作品的軌跡尋得藝術家多重的生命故事。本展並非框限單一性別意識,而是藉女性視角看待受社會結構宰制的群體及個體,並從其作品探討不同層面的空間:心理空間、個人空間與生存空間,展現人們以多樣形式擴展自由度及心靈向度,進而造就能夠無懼尋得自己的「飛地」,方能尊重每一個人存在的真實。

子題一:窗──日常的真實

作品多以家、親人與故鄉為線索、日常生活中一景一物為主題,探討性別角色在這些關係中的影響,揭示個人意識與生命經驗的連結。走進此展區,映入眼簾為韓國女性主義藝術先驅的尹錫男(YUN Suknam)《粉紅色的房間III》(1998),以不穩定的粉紅色體現家庭主婦所經歷的不安。李錦繡常以描繪居家物件與日常空間為題,《容合.相待.彩虹曲》(2002)以柔和筆法呈現舒適的起居空間,同時展出新進典藏素描本;王淑鈴巨幅《吟唱的河流》(2009-2011),承載著她對家、母親、家鄉的無盡思念,展現人對自然與生命的重新審視。謝鴻鈞則長期研究與關切女性的生命經驗,作品《游》(2002)呈現兩個平行交疊的綠色蛹狀生命體,無數的直線猶如牽引著母體與胎兒間連動的「陰性空間」。

北美館秋季展覽《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聚焦女性藝術家
北美館秋季展覽《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聚焦女性藝術家
洪藝真以厚重顏料堆疊的單色抽象繪畫
洪藝真以厚重顏料堆疊的單色抽象繪畫
薛保瑕作品《起始》
薛保瑕作品《起始》
洪美玲尋道系列作品以數字編號,就像永無止盡的追尋沒有盡頭
洪美玲尋道系列作品以數字編號,就像永無止盡的追尋沒有盡頭
藝術家洪美玲與她的作品尋道系列
藝術家洪美玲與她的作品尋道系列
藝術家洪美玲受東西兩方文化滋養,孕育出橫跨時代的作品
藝術家洪美玲受東西兩方文化滋養,孕育出橫跨時代的作品
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以光影流動與空間變動象徵時間的流逝
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以光影流動與空間變動象徵時間的流逝

子題二:歲月流逝──變遷中覺察
作品著重內省與主觀經驗,專注體會自我內在情感變化與轉折,傳遞生活中所觀察的存有與消逝、傷痛與矛盾,捕捉生命中難以名狀的瞬間。往下前行,觀者的視線進入一個虛擬與現實交替的時空,王雅慧《日光下的靜物》(2005)藉著數位手法使光線與空間的邊界緩慢移動,擬造出時間流逝的靜謐空間。師從李仲生的黃潤色,早期作品使用大量碎形圖案與切面,沉穩地流露出藝術家對自我潛意識的探索,對比晚近作《作品Y》(1985)高反差的色彩與充滿生命力線條,有如細胞增生繁殖或植物演化變形,映現成長蛻變的活力。延續生命的探索,洪美玲三件新進藏品《尋道》系列(1997-2003),以層疊的幾何符號與流暢圓滑的線條象徵生命的樂章,展現其徜徉山川水澗之間的寬闊心境。

子題三:燈塔──象徵與追尋

本區以燈塔的意象作為目標追尋及生命探索之象徵,盼呈現女性藝術家對自身環境及未來的關注,進而開啟對集體創傷、權力關係、社會荒謬的觀察與體悟。此展區以吳瑪悧影像裝置《墓誌銘》(1997)作為開場,此為紀念二二八事件50週年製作,試圖藉由事件受害者女性家屬的故事來探討女人於歷史事件的角色,相隔10多年後再次呈現。走入挑高的展廳,視線望向蕭麗虹《老梯子》(1991),為90年代「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獲選得獎並納入典藏之作,一群捏塑的泥人奮力爭先恐後地攀上長梯,但爬上頂端才驚覺空無一物。侯淑姿《青春編織曲(三)》(1997)及侯怡亭《歷史刺繡人》系列(2015)訴說女性在不同年代的身體勞動史,探尋女性身體政治與社會經濟結構間的錯綜關係。

拓展創作邊界的界線

此區新進館典藏品同時思及周遭與內在,呈現對身體、身分與文化意義的追索。如顏妤庭《無數個昨日-3》(2020)將新聞文本字句透過書寫轉化為皴法,以交纏又碎散的筆觸,呈現當今社會的緊繃、斷裂與伴隨而生的荒謬狀態;抑或蕭珮宜《人間樂園》(2022-2023),以擬人化的動物演出人類社會中的虛妄情愛與權力爭奪,反應當代社會心理的警世寓言。最後走向展區出口,再現蕾琴娜.希維拉「2006台北雙年展」委託製作的大型限地裝置《入侵系列:冒險故事》(2006/2024現地製作版),將黑色密集的腳印從展場內向外部空間蔓延,與追尋意象相互呼應,象徵著探索將不懈延續。

北美館近年獲得藝術家和家屬為數不少的捐贈,得以補足北美館女性典藏的研究軌跡,讓彌足珍貴的作品及文獻成為市民共有的文化資產。本展以此為開端,將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情感與觀點轉化為「飛地」,不論是探索關於家庭、母性、社會文化等主題,除深入思考自我,亦拓寬社會理解、討論和變革的空間。與此同時,本展特別規劃「書房計畫」邀請藝術家郭俞平融合不同女性藝術家的成長軌跡與生命故事,撰寫自傳體小說《珍藏盒》,以三篇虛構小說〈京子〉、〈珍藏盒〉及〈河〉回應展覽,透過回溯與再詮釋,呈現時代交織的創作脈絡。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展期:2024.10.05 - 12.1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https://www.tfam.museum/

侯淑姿《青春編織曲》探討女性勞動的生命處境
侯淑姿《青春編織曲》探討女性勞動的生命處境
北美館集結28位女性藝術家與112件作品及文獻呈現豐富的藝術面貌
北美館集結28位女性藝術家與112件作品及文獻呈現豐富的藝術面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