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生完才是挑戰的開始!產後難免心情不佳,但持續莫名掉淚且頻率增加,就要小心是產後憂鬱前兆!

媽媽寶寶

發布於 04月30日14:05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身體上的疼痛,還能透過藥物來改善,但是來自心裡的痛,讓許多媽咪不知該如何解決才好。生產所帶來的改變巨大,不只讓夫妻生活中多了個寶寶,必定會對媽咪及家庭成員造成不小的影響,而這些都將成為產後憂鬱發生的主因。

產後憂鬱三階段

許多媽咪可能都經歷過產後憂鬱的階段,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婦產科醫師徐昕宜表示,因懷孕所造成荷爾蒙變化,加上在有了寶寶後,更是改變了既有的生活模式,特別是新手媽媽,在育兒初期還沒與寶寶培養起默契,都可能讓媽咪頓時間陷入慌張,進而引發憂鬱的心情。

根據醫學上的資料,產後憂鬱分為三階段,分別是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約有50~80%的產婦,會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像是焦慮、失眠、脾氣暴躁、疲憊等,通常幾天後就會消失,只是當這些低迷情緒尚未妥善處理,就會進入產後憂鬱的第二階段,甚至是第三階段,這時必須求助專業醫療的照護及協助。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高危險群.孕期開始介入協助

憂鬱情緒只有產後才會發生?其實不全然如此。徐昕宜醫師指出,懷孕期間,身體上的諸多變化,包含孕肚造成行動不便、容易疲倦不想做事、對於身材的不滿意等,都容易影響到孕婦的心情,「針對本身患有相關疾病,像是憂鬱症、躁鬱症等,屬於高危險群,醫師都會特別留意,必要時會由醫療院所的個管師收案,同時也會有社工師介入幫忙。」

為了要預防孕期及產後憂鬱的發生,徐昕宜醫師表示,在孕期產檢時,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對媽咪進行初步的檢查,不會等到產後才開始做。假如當下發現媽咪的分數偏高,醫師會先詢問媽咪是否有煩惱,可以協助的地方,如有需要,也會協助轉診至精神科別,「有些醫療院所的婦產科,會與心理師配合,開設孕期及產後的相關團體精神治療課,多數媽咪不需要依賴藥物,靠日常的諮商就能改善。」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產後照護│產後憂鬱│荷爾蒙變化│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憂鬱情緒│新手媽媽

自我察覺.家人們的支持更為重要

如何簡單察覺自己是否有憂鬱徵兆?徐昕宜醫師表示,只要媽咪發現容易莫名哭泣,且頻率有增加的現象,原來會感覺到開心的事情,卻突然沒有了興趣,也常常會有負面想法等。如果有以上情況,就可說是產後憂鬱的前兆,請媽咪們要好好重視自身的心情轉變。

除了媽咪的自我察覺,徐昕宜醫師強調,「身旁家人的支持很是重要!」有時,媽咪可能對於自身情緒的敏銳度不高,就必須靠另一半及家人的觀察,適時關心,並提供必要的協助,「媽咪一定要記得找尋支援,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不忘多把一些時間放回自己身上,多與伴侶家人聊天,讓心中不適情緒找到抒發的窗口,千萬別一個人獨自面對。」

可找尋的社會資源

國健署提供兩項資源,幫助媽咪及時發現自己的低落心情,預防產後憂鬱的發生: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提供全年無休、24小時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衛生宣導、教育訓練、諮商、轉介、轉協服務等其他心理衛生等事務。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一次了解產後憂鬱,做好心理支持及預防之道,遠離blue情緒!
產後媽媽為什麼會陷入憂鬱?及早了解成因、症狀,掌握就醫時機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