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環繞上山,車子緩緩駛進新北土城的產業聚落,只見在如同堡壘的三層樓巨型廠房內,一頁頁紙張正依序於生產線上穿梭,伴隨著繁忙而有秩序的機械運作聲,彷彿在為書籍的誕生演奏精彩的最終樂章。
紙海裡的奮鬥年代
「小時候,每當父親騎三輪車載著一堆紙張回家,我就知道又到了手工藝時間。」53歲的祥譽裝訂主理人陳志祥輕聲訴說起兒時回憶,父母最初在印刷業的發源地——萬華,從事裝訂工作,而身為獨子的他,從小就開始幫忙家裡業務,當時尚未有自動化技術,不論是手工折紙、上膠成書,每一道程序都仰賴細心的手工操作。
「將一疊紙整理成冊聽來簡單,但實則千變萬化。像是產品DM常見的釘書針(騎馬釘)、國小作業簿的穿線、小說常見的膠裝、還有設計師巧思獨具的精裝樣式等,涵蓋技術包羅萬象!」
訪談當天,陳志祥拿出一本又一本書冊,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起每種技法原理。身為起家於傳統技術的匠人,他形容「裝訂是印刷產業的最後一哩路」,決定了最終樣貌與細節,為出版物的成型打下重要基石,這些工藝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對作品靈魂的深刻體察。
紙縫間訂下的契約
「我就看你什麼時候會倒!」時間追溯到23歲退伍後的日子,當時的陳志祥,曾短暫地嘗試闖蕩其他產業,然而,他最終仍打定主意要全心投入家族事業中。他當時用50萬購下家中所有的機器設備、並租下廠房,儘管父親口中的叨念看似不支持,但他深知這是老一輩獨特的激勵方式,於是在如此嚴厲鞭策下,踏上了裝訂之路。
隨著時代的演進,六、七O年代後期臺灣引進日本的自動化技術。「我無法忘懷最初看到那些機器時的震撼,我們不再需要手工逐一配頁,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由機器完成,效率大幅提升。」
傳統產業在大環境中不斷變遷,力求成長的陳志祥也鎖定時興趨勢,投身科技戰場,並將基地搬遷至新興的加工重鎮中和,逐漸培養起穩固的客源與人脈。
工廠中的心靈書匣
「曾經,我身邊只剩下一輛貨車,每天過著送貨養家的日子……」語氣驟變,陳志祥歷經滄桑的眼眸中,流露了對於現實的百般無奈。他回憶起31歲時結束了一段婚姻,同年承租的鐵皮屋又被政府徵收,但為了生計與孩子,身為單親爸爸的他也只能咬牙苦撐。
所幸,努力終不被辜負,陳志祥憑藉從小磨練的深厚實力,後來再度奮起與好友合夥創業,更曾受聘擔任大型印刷公司的總經理。他坦言:「雖然有想過要轉行,但始終無法抹滅對產業的熱情。5年前,在許多人的鼓勵下,於土城創辦了現在的祥譽裝訂,每日堅守著崗位,不知不覺自己也年過半百了。」
談話中,更明確展現了他對於技藝傳承的願景,「機器雖然先進,但無法判斷印刷是否正確、機臺設定是否無誤,即便是量產的東西,仍非常需要人工檢測。」
諸如裁切格式、加壓參數等,在實際操作中,人為參與至關重要,陳老闆篤定地落下字詞:「儘管現今出版行業受到了銷量困境的影響,但這門重要的工藝技術,一定會持續為作者與設計師乘載作品的靈魂,在不同時代展現獨特的價值。」
訂造未來,匠人的時代共振
「每當又一本完整成冊的作品誕生,撫摸穩固的書脊,總讓人感到安定。」若將陳志祥的故事裝訂成冊,每一頁無疑皆是勇敢奮鬥的生命史。
而雖處在3C產品盛行的年代,他依然真摯地勸勉現代人要珍愛閱讀,「捧起一本實體書,也是開啟通往智慧與情感深處的大門。」
走過一趟裝訂廠,更加讓人確信,書本不僅是立定氣質的心靈寶藏,也留存著匠人們訂下的生命痕跡,紮實而俱足重量。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26 喚渡知覺 ▌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通路總覽→https://linktr.ee/edisgd.mag
手刀索取本季限量雜誌→ https://ppt.cc/fA9Zpx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
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感受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DONATE,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