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中國二十大閉幕會議上,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突然被人強行帶離會場,引發各界關注。觀察人士認為此次事件能為外人所知是中共當局有意為之,而王滬寧則是此次事件的謀劃人。
10 月 22 日中共二十大閉幕會上,胡錦濤在會議期間遭人攙扶離開會場,該影片片段日前已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議論,外界普遍認為胡錦濤此次是非自願的離場。對此,中國《新華社》官方推特則聲明,胡錦濤是因「身體不適」而離開,並表明他現在已經「好多了」。
評論人士蔡慎坤 23 日於推特發表解讀,認為王滬寧是這次事件的主使者。事發當下,政治局常委栗戰書在胡遭帶走前站起身想說話,卻遭到旁邊的王滬寧伸手示意制止了。蔡慎坤寫道:「王滬寧是這場醜劇的策劃人,深知習近平當眾羞辱胡錦濤是殺雞儆猴,在黨內樹立絕對的權威!」
台灣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本次事件的曝光並非意外,而是中共主動安排向國際社會釋放的訊息,他說:「首先,中共以往的這一種類似的情節,是不可能會讓記者拍到的。第二,這個片段是在攝影機進場之後,然後才開始表演的。」更直言胡錦濤「好慘」,首次被拉起身後原先想坐回原位,卻立刻被攙扶離場。
中共二十大被認為是習近平藉連任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權力的會議。蘇紫雲也表示,這次事件也是對黨內其他派系的一種警告,表示即便是國家前領導人,只要有不同意見都會被公開拉出會場。並表示對習近平而言,下個五年的任期,將會以穩固個人勢力為最優先。
歷任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三朝帝師的中共第一智囊、現任政治局委員王滬寧,原是中國國家安全部兼職大特務,早在復旦大學任教時,他就利用職務之便,專門收集美國西方情報,監控與復旦交流的外國學者。
現年 63 歲的王滬寧是山東萊州人,在上海出生、成長、受教育,懂法語,少年得志,40 歲不到已是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既是國際政治專家,也是法學碩士,深得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的賞識,外界視之為上海幫人馬。
1995 年在吳邦國、曾慶紅的力薦下,王滬寧由江澤民欽點進京,出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後升至研究室副主任,為江包裝推出「三個代表」,成為江思想的核心。
江澤民退位後胡錦濤主政,王續受賞識,升任研究室主任,成為中南海首席智囊,是胡「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推手。
2012 年習近平上台後,王持續受重任,習近平的「中國夢」、「習思想」理論均是其策劃。習國內考察、出國外訪,王都陪同左右,顯示無論內政、外交,王的地位都舉足輕重。
中共十九大,王滬寧更攀上個人權力高峯,成為中共新一屆常委,二十大繼續連任。
有評論人士說,如果沒有王滬寧的存在,「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思想」等理論體係都不會存在,因為這些都是無中生有的杜撰,通過王的包裝和忽悠,把矛盾理論裝扮到自圓其說,最后冠在中共領導人名下,而這正是他飛黃騰達的原因。
延伸閱讀:
留言 175
柏格-張
...找任何理由絕不溝通對談會沒戲唱?
一談下去就粉飾太平了回不去了?
影響擴大反而傷基本盤?
也容易被比較出差異整個價值崩壞?
政黨政治的置頂話語權會被蓋掉?
以現階段風勢包裝可靈活調整?
只是消耗經濟消費信心物價會調整上揚國庫支撐感受???
政治推進在所難免如烏克蘭戰爭與和平取決於選民美的智慧?
政治階段性任務是往前推進或句點權擇歸還於選民的共識決定?
企業落實願景與使命 施振榮:(溝通是關鍵) | anue鉅亨網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5yBKLOR?utm_source=lineshare
二十大後美中戰略成形 民眾黨籲民進黨放下(政治操作)「恢復兩岸官方溝通管道」 | 民眾日報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oqg5BYN?utm_source=lineshare
俄烏戰爭邁入第9個月 (美俄防長)2度通話!奧斯汀:保持(溝通相當重要) | CTWANT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
2022年10月28日06:02
Abow鍾
這就是說,王是下一個接班人的意思??
2022年10月26日01:35
妙公盛
看圖說事?
2022年10月26日01:00
牧文
就說了,如果老習真的要當皇帝,誰進政委或是軍委名單都不意外,好嗎?
當年四人幫中為何有江青?還不是老毛縱容的?他也只能保她到生前,死後當然是船過水無痕、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是嗎?
至於胡老先生,其實很顯然是被用作殺猴儆雞的例子了。假定習真正的名單和告訴胡老先生的不一樣,那麼只要在二十大以前看看各方預測的名單,不就知道和胡老先生有關係的是誰嗎?這可是情報戰的101,當胡老先生被架走的時候,最感到驚慌的人們恐怕是他在罩的情報網以及金主們,而國台辦被清到一人不剩其實也不意外,好嗎?
2022年10月26日00:49
Ginger 倪
看圖說故事,胡說八道
2022年10月25日23:2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