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親密恐懼》書評:給不安全依附者,那些在關係裡的戰或逃該如何化解?

女子學

更新於 05月06日14:53 • 發布於 05月06日06:17 • 女子學
《親密恐懼》書評:給不安全依附者,那些在關係裡的戰或逃該如何化解?

在台灣,市面上已經有許多依附理論的書籍了,我也曾經出版過一本《依附練習》,也是第一本由華人撰寫的依附理論書籍。而周慕姿心理師去年出版了《親密恐懼》這一本書籍,雖然在依附的介紹上著墨的不多,但卻寫了許多很深層的依附關係,同時也為不安全依附提供了許多的解法。

親密關係中的六種被遺棄的恐懼

圖片來源:pexels@Ketut Subiyanto
圖片來源:pexels@Ketut Subiyanto

周慕姿心理師在書中舉了六種不安全依附類型的例子,雖然她沒有直接地把六種親密關係恐懼和依附類型一一做對應,但這六種恐懼,其實就是六種不安全依附的展現。

譬如書中的小魚有被遺棄的恐懼,她為了對方不斷化妝、打扮、討好等等,其實就是焦慮依附的一種展現;書中的阿文為了避免被別人發現自己不夠好,所以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接收到對方的要求,總是逃開、提分手,再找下一個伴侶,其實就是逃避依附的展現。

這一本書中六個親密恐懼,其實都是焦慮型或逃避型衍伸出來的恐懼感。

戰或逃,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化解

我覺得,周慕姿心理師很厲害的地方在於,她提出了如何面對戰或逃的方式。所謂戰,常常是焦慮依附會採取的模式,就是要對方趕快講清楚、趕快順著自己的意思走;而逃則是逃避依附與部分焦慮依附採取的方式,當面對對方的情緒時,總是說不出話,不知道該跟對方說些什麼。

而戰或逃,又有可能演變成僵化或討好。僵化就是透過不斷購物、不斷工作、不斷賭博、不斷酗酒等方式,來逃離關係中的不安全感;而討好則是透過順從對方、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取悅對方,讓對方能夠不要再對自己生氣,能夠平息怒氣的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Alex Green
圖片來源:pexels@Alex Green

面對逃的人,心理師強調,在逃開之前,可以試著告訴對方「我知道你現在說的東西很重要,但我沒辦法馬上回應你,我需要一點時間。」而身為一個總是用「戰」的模式應對對方的人的我而言,如果聽到對方再補上一句「我重視我們的關係,不會輕易離開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而已。」會給我更大的安全感。

而對我這樣總是採取「戰」來面對關係威脅的人,總是會對關係中不滿意的地方,希望能夠盡快改變,解決眼前的這個危機。但這些都來自於過去被忽略、被不重視的感受所帶來的,所以需要的是練習「讓自己先緩一緩,先停下來」,找一些紓壓的事情做,等待對方回來。

周慕姿學姊說,使用「戰」策略的人,能夠停下來,不要追得那麼緊,就是對伴侶的愛,使用「逃」的那個人,願意停下來,不要跑得那麼快,才能看見身後那個一直看著你,滿臉忍耐的那個人。

圖片來源:寶瓶文化
圖片來源:寶瓶文化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如果彼此能忍住內心的焦慮和恐懼,願意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應對對方,那都是因為愛。」

◆延伸閱讀:專訪周慕姿諮商心理師:一窺現代人的心理毛邊與欲尋找的內在安定感

主圖來源:寶瓶文化、pexels@Maisa Borges

Copyright by Share99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