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韓國社會為何對女權集體噤聲?

換日線

更新於 05月15日08:09 • 發布於 05月06日13:36 • 聖依/踏上韓國旅夢
韓國社會為何對女權集體噤聲?
韓國社會為何對女權集體噤聲?

雖然說大部分的亞洲國家都是父系社會,但身為女性,生活在台灣,我並沒有感受到特別大的差異。然而在韓國生活了一陣子,且進入職場工作後,深深的體會到性別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在生活中並不全然負面,至少韓國男性對待女性十分紳士;但在職場上,卻令人有著小小的不舒服,尤其是女性的職場天花板現象

職場天花板現象,源於「儒家文化」的影響

針對此一社會現象,韓國政府從 2006 年開始,投入「積極改善僱傭措施」,主要希望提高 500 人以上規模的公共機構和私人企業,以及 300 人以上地方單位和公團內女性管理人員的比例。

但根據韓國僱傭勞動部 2018 年 10 月底公佈的「積極改善僱傭措施分析結果」,該年 338 處公共機構的女性管理人員,只佔比 17.3%; 韓國 1,765 家民營企業中,女性主管的佔比為 21.5%;在 43 所地方公社和公團就職的女性主管比例,甚至只有 8%。甚至在《經濟學人》公布的 2018 年度「玻璃天花板指數」(glass-ceiling index)調查中,韓國也是敬陪末座,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

為什麼男女待遇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韓國友人認為,這是由於韓國在歷史上,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緣故。

在韓劇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儒學的倫理、思想與意識形態在韓國生根:女性被賦予重大家庭責任,像是結婚生子等,而這在韓國老闆眼中,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因子──總覺得女性無法全心投入工作之中,或是需要給予「多餘」的福利如育嬰假等等,也因而在考慮主管人選時,自然跳過了女性員工。相應地對於未婚女性員工,面對可預期的對待,也就抱持著一種「準備好離開的心情」,職場表現便不太積極,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傳播女權思想,意外引爆厭女

聽起來也許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在韓國卻有著一股特別的氛圍──人們對於女性的相關議題十分敏感,只要話題一出,必然會引發性別對立的言論與爭議,像是知名平台 Megalia(메갈리아)就受到極大的批評。

Megalia 創立於 2015 年,主要目標是提供平台傳播女權思想,希望增進韓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權利。Megalia 的成員都自稱 " Megalian ",看起來是個好的開始,不過卻意外地將「仇女/厭女」的議題帶上檯面,像是批評「大醬女」(貪慕虛榮喜好名牌的女性)或是「泡菜女」(依靠男性的女性),將平台塑造成「仇視」或是「報復」男性的工具,模糊了平台的意義。

避免輿論申討,公眾人物也禁聲

部分韓國人認為女性權力的增長,將對於傳統父權有一定的影響,甚至認為女性主義是剝奪男性原有資源、擠壓了男性原有的空間或是相關利益的一種思想,自然產生了抗拒的心情。也有人認為,男性負責大部分的經濟,女性卻無巨大的經濟壓力,已經相對輕鬆,憑什麼爭取更多?所以在相關女性的議題中,這些主張者傾向嚴重地表達不滿,「支持女性,就是反對男性」根深蒂固在他們心中。

也因此,在韓國,公眾人物不能輕易的說出支持女性主義或是相關利益,以免引發爭議。像是韓國當紅女團 Red Velvet 成員 Irene,只因閱讀了被視為隱含女性主義的小說《82 年生的金智英》,使得大批粉絲將他視為女性主義者,甚至憤怒到撕碎他的照片。經紀公司趕緊跳出來澄清,讓有關女性的所有話題,都瞬間變成了禁忌。公眾人物如此,更別提一般人,多數保持沉默是金的態度,以免遭到標籤化攻擊──這些現象,都對韓國社會造成了具體的影響。

社會問題,至今難解

根據 2017 年韓國統計廳公布,男性勞工的平均月薪,為女性的 1.7 倍,性別薪資差距十分巨大。身為女性,似乎在韓國職場就是一種原罪,同工不同酬,升遷也較為困難,也讓許多女性認為結婚才是最好的出路,30 歲以後的女性勞動力大幅降低,成為一個難解的社會問題。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點」
●「婚姻的起源是奴隸制」──日本婦女運動先驅:請不要忘記,受人稱讚並非生存的價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

  • 唐文海
    南韓男性幾乎掌握高層權力,女性想抬頭就要小心被男權設計陷害,昔日韓國網路大報有為女權福利與演藝圈科系太多或不愛讀書在專欄投稿英文版就只有極短時間就消失,甚至討厭女權主義男性自認為成功,女性養小孩男性出團喝酒文化是應該,還有男性做某位子一待20年升不上也不離職,同樣女性得接到裁員通知,接替就是男性,全在昔日南韓網路英文版有極短時間刊登,很快消失,女性也有人離開南韓過國外高階位置,奇怪就有媒體報導南韓教育成功,叫她回韓工作,就不回韓。
    05月06日16:23
  • 該強調平權而不是女權。
    05月07日08:55
  • Johnny
    這在供蝦米。大家生育 政府幫忙養? 高房價 高物價 高工時 低薪資 還有鼓勵大家出來賣淫 詐騙吸毒的民主制度 多老人 養小孩的高成本政府要幫忙嗎。 男女都出去工作誰來顧小孩。難怪 台 日 韓 生育率全世界倒數前三名 。呵呵 政府是不是想掩蓋或是帶風向
    05月06日16:18
  • Angel Chen
    既得利益者集體壓迫啊,享受太久無法容忍女人有不輸甚至贏過他們的能力。
    05月15日16:07
  • Hui🌹
    歐北共 蝦米女權 男生工作有飯吃 女生不工作有飯吃? 男的有小孩會認真養?
    05月06日14: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