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察中國」專欄,我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談到一場國軍慘敗的八六海戰,重創了蔣中正反攻大陸的信心,有熱心的臺灣網友給我發來訊息說,國軍其實也是有反攻大陸的,都出兵上船了,他的爸爸那時就在船上,遺書都寫好了,結果被老美給擋住叫了回來,也許那時候去了,就不會有他了。
雖然美國一直不支持蔣中正反攻大陸,怕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在1963年,當中共的核子武器,即將研製成功的最後關頭,蔣中正制定了對中國大陸漸進式的反攻法,並且派遣蔣經國,到美國去進行遊說,還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同意。可以說1963年,是蔣中正最接近反攻必勝,復國必成的一年。
寧願沒有褲子,也要發展核子
中共建政以後,可以說是飽受了美國核子武器的恐嚇之苦。1953年韓戰後期,美國有意使用核子武器,以摧毀中共境內的軍事目標,來儘快結束戰爭,於是中共軟化,簽署了停戰協議。1954到1955年,臺海情勢緊張的時候,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明言,將動用戰術核子武器來對付中共。1958年八二三炮戰,美國艾森豪總統宣佈,不只是要防衛外島,在必要時將不惜使用核子武器對付中共。相信美國對中共的核子恐嚇,強烈刺激到了中共,讓毛澤東說出那句:「寧願沒有褲子,也要發展核子」,否則就不能跟美、蘇抗衡,也不能在國際的舞臺上巧取豪奪了。
任何國家想要發展核子武器,必須先擁有相當基礎的重工業,高水準的科學技術,以及充裕的財力。儘管中共迫切希望擁有核武,但還是要面對「一窮二白」的現實,所以中共的核子武器,是蘇聯執行列寧的遺訓,企圖赤化世界的幻想裡面,一手培養出來的。
在列寧赤化世界的遺訓構想裡面,從中國出發,經過加爾各答,是走向歐洲的最佳途徑。當中共剛剛建政,隨即聽從蘇聯的命令出兵韓戰,史達林就認為毛澤東將是蘇聯「赤化世界」的得力助手,因為中國地廣人多、資源豐富,在蘇聯控制下的共產集團裡面,算是實力最大的,所以蘇聯給予大量的援助,史達林說:「援助兄弟國家,也等於對自己的國力開發以及投資。」更何況當時的中共,還執行著對蘇聯「一面倒」的外交政策。
從1950年到1959年,中共在蘇聯以及東德、捷克、波蘭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大力援助之下,一批大型的現代化工礦企業,如鞍山鋼鐵公司,哈爾濱電機廠,洛陽火力發電廠等,都已經建成並投入生產了。除此之外,中共已經能自行設計比較大型,技術比較複雜的工業了,這些對中共的核武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58年,中共更是獲得了蘇俄的援助,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實驗性原子反應爐跟迴旋加速器,而且還開始運轉了。
不過中共急著想要掌握核武,但是財力方面又不充裕,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共要求人民束緊肚皮,為國家政策服務,所以不只是搜括民間的資金,還提高人民強迫勞動的時間,過度的剝削人民,以及降低人民的生活水準。甚至在中共「三面紅旗」,大躍進失敗以後,一切建設陷於停頓,經濟面臨完全崩潰,淪陷區普遍出現餓死人,「易子而食」慘劇的時候,研製核武的計畫還是快速地進行著。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提醒中共:「不要說原子彈,就連褲子也沒得穿了」。中共外長陳毅回應:「我們即使沒有褲子穿,也要準備製造原子彈,假如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會變成二等、三等的國家,同時也無法保障國防。」證明中共的核武政策是「寧要核子,不要褲子」,這不是隨便講講的。
正當中共致力於原子技術的「大躍進」,全力發展核武的關鍵時期,赫魯雪夫發現毛澤東的野心,害怕養虎為患,所以在1959年6月,先單方面廢止了「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樣品,以及生產原子彈的後續相關資料,到後來乾脆撤回蘇聯專家,廢止一連串相關核子的援助計劃,從此中蘇從思想理論上的紛爭,惡化到雙方關係實質決裂。
在蘇俄的援助斷絕以後,中共通過所謂的「自力更生」,繼續加速核武的研發計劃,包括積極擴建核武研究跟發展機構、增建原子工廠、積極培養科技人才、誘騙外籍專家學者,以及竊取各國核子秘密資料。1964年10月16日,中共在新疆第一次核爆成功,中共繼美、蘇、英、法之後,擠進了國際核子俱樂部。但是中共不知道的是,如果美國總統甘迺迪沒有遇刺身亡的話,他們的核武計畫就會面臨軍事打擊。因為甘迺迪無法容忍中共擁有核武,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使用武力,來中止中共的核武發展計畫了。
甘迺迪不能容忍中共發展核武
其實早在1962年1月,國軍在執行偵察機高空偵察照相任務的時候,蔣中正對中共核武發展的動態,就已經有所察覺了。中華民國跟美國共同合作蒐集中共的軍事情報,由美國中情局派駐臺灣代表克萊恩推動,在1960年執行「快刀計畫」,美國提供高空照相偵察、空中電子偵測等機具,由中華民國空軍對中共的軍事設施,以及其他目標進行空照。經由大名鼎鼎的黑蝙蝠中隊飛官,冒死涉險拍到照片,發現中共正在研發核子武器。美國總統甘迺迪認為,如果放任中共研製出核武的話,將嚴重攪亂世界的局勢,對西方自由世界而言,是沒有辦法容忍的。
甘迺迪以43歲的年紀,成為美國史上就任時第二年輕的總統,也是最年輕的民選總統。他的就職演說,對國際事務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呼籲美國民眾,要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做出更大的犧牲。甘迺迪在就職演說裡面說:「我要讓每一個國家,無論他們對我們,抱著善意還是敵意,我們將付出所有代價、擔負所有責任、面對所有艱難、支持所有朋友,對抗所有敵人,來確保自由的生存與成功。」由此可見,他是一位堅定的反對共產專制,維護自由民主的美國總統。
美國軍方在甘迺迪的要求下,針對中共的核武發展,提出一份應對的方案,建議美國政府採取相關步驟,迫使中共遵守禁止核子試爆協議,以及軍備控制協議等相關規定。直接手段包括:1,對中共進行公開的空中偵察行動;2,支持中華民國軍隊對中國大陸、南韓軍隊對北韓進行滲透、顛覆跟破壞;3,對中共海上進行控制,切斷運補直到全面封鎖;4,支持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支持南韓進攻北韓;5,對中共核武設施進行,小規模而傳統的空中攻擊行動;6,對中共地區篩選目標,投擲戰術性的核子武器。
美國對中共發展核武無法容忍,對遏制中共核武,還運用中華民國軍隊發動攻擊,作為選項的應對方案,很快就被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蔣經國給知道了。洩露者為美國中情局派駐臺灣的代表克萊恩。克萊恩認為由美國直接派兵,摧毀中共核武設施的可能性非常小,深知只有中華民國,才是美國合作對象的首選,而蔣經國跟克萊恩之間透過情報交流合作,建立起深厚的情誼跟信任關係,讓克萊恩故意把美軍的這個情報,洩露給了蔣經國。
蔣中正敏銳的抓住這個機會,思考如何推動中國大陸反共抗暴的運動,認為沒有必要規劃大規模登陸反攻的戰役,改為小規模但是具有一個營左右兵力的空降,或是沿海襲擊的行動。蔣中正研究以往的戰役發現,共軍的防守陣地,是以營、團為單位,只能夠防止國軍二、三十人小隊的突擊。如果國軍的突擊,是以一個營開始,漸漸增加到一個師的兵力,對沿海或內地,防務比較薄弱的地區,進行機動突擊,迫使共軍到處設防,而且一個設防陣地,至少消耗共軍一個師以上的兵力,造成共軍兵力分散,防線空隙多,如此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不斷實施國軍的突擊,必將點燃淪陷區百姓,反共抗暴的火苗,反共復國就自然容易成功了。
蔣中正把這個借美軍精良的武器、強大的運輸能力,將國軍部隊送到淪陷區,點燃反共抗暴火苗,進而導引淪陷區的人民,群起抗暴的作戰方式,稱之為漸進式攻擊。在蔣中正的安排之下,蔣經國前往美國,以阻止中共核武發展的名義,向美國推銷漸進式的攻擊計畫。
蔣經國赴美推銷漸進式攻擊
1963年9月,蔣經國訪問美國,由克萊恩陪同拜會國家安全顧問彭岱,一開始蔣經國就主動表明,在未來18個月裡面,除非中國大陸發生反抗匪共的暴動,否則中華民國就不會進行任何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但秘密滲透跟突擊行動,則是會繼續進行,希望以此換得跟美方的合作,將秘密的滲透行動,逐步擴大為準軍事行動。
蔣經國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對美國重視「禁止核子試爆協議」,消除世界緊張情勢,維護和平的決心感同身受。現在中蘇關係惡化,中共國力處於衰弱的處境,正是中華民國跟美國共商大計,解決中共發展核武企圖,而又不致於引發世界大戰的最佳時機。中華民國已經掌握了中共的飛彈發射場,以及核子儲存的地點了,希望跟美國合作派遣300到500人左右的精幹突擊隊,去除中共的核設施跟裝備,防止中共的核武擴張。
隨後蔣經國正式拜會甘迺迪,期待美國提供軍用運輸機,協助國軍空降500員兵力,摧毀中共的核武設施,以此控制淪陷區的某一個地區,來作為根據地,喚醒大陸地區人民的反共抗暴意識。
甘迺迪問蔣經國,勝利的信心依據是什麼?蔣經國指出,以前國軍的特遣隊,雖然傷亡率高達85%,但是也達到了襲擾的效應,像是1963 年,7月28日的突擊行動,雖然10人的特遣隊全數犧牲,但共軍卻調動了3000名官兵進行圍堵,共軍傷亡人數達到近200人。國軍特遣隊的突襲行動,雖然自身傷亡慘重,但是已經達到襲擾中共、消滅共軍,激勵人民抗暴的士氣跟信心的目標了,而國軍特遣隊的實力,也還沒有完全發揮,實在是因為沒有運輸工具跟武器啊!
蔣經國強調中共就像一隻餓虎,正是最想吃人,但又是氣力最弱的時候,此時正是除去中共的良機。但沒必要大規模軍事登陸作戰,只要進行一個營左右兵力的襲擾,以及牽制的突擊作戰,籍以激發人民,起而抗暴的決心跟行動,才是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最大的勝利。
中共所統治的人民,因為缺乏抗暴領袖的領導,一旦國軍空降500兵力,在淪陷區的窮鄉僻壤,很少共軍駐防的區域,一定能佔領一個,或是幾個行政縣的區域,人民將會主動聚集形成力量。蔣經國提出的突擊作戰,跟美軍提的建議高度吻合。 最終甘迺迪被打動了,他提出如果能夠保證美軍運輸機順利抵達目的地,不被擊落的前提之下,可以由國軍派300到500 的突擊兵力,空降中共的核武原料儲存地,內蒙古的包頭,視情況進行摧毀式突擊或佔領。蔣經國當然是拍胸脯保證,絕無問題,認為可行。
蔣經國這次訪問美國,除了跟甘迺迪見面,領到了突襲中國的通行證之外,還跟中情局長簽備忘錄,發展雙方合作的政治和軍事行動,以削弱中共的武力。具體包括三點:1,以政治手段,加強大陸抗暴運動;2,對中共的黨、政、軍,系統人員進行滲透、策反;3,研議以準軍事行動,直接對中共關鍵性軍事和工業設施等戰略目標進行破壞。
由此可以看出蔣經國,代表蔣中正對美國承諾,未來的18個月裡面,不對中國大陸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並不是放棄反攻大陸的決心,而是準備採取漸進式發展的軍事攻擊行動,寄希望於淪陷區的百姓,在國軍突襲的鼓舞之下,發生反共抗暴運動,達到反攻大陸、取得勝利的目的。
美國為了跟進這項協議,由跨部會的高級官員,組成了計畫小組,研議具體的行動計畫。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蔣中正精心設計的計畫,卻因為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而成了泡影。繼任的詹森總統,針對中共核武的發展,採取了容忍政策。
詹森總統容忍中共核武計畫
詹森在甘迺迪遇刺身亡之後繼任成為了總統,但他面對中共發展核武,所採取的對策,跟甘迺迪可謂是南轅北轍,詹森總統比較欣賞國務院政策規劃處,一位叫強生的官員所持的觀點,強生對中共核武能力的分析認為,中共跟美國在核武能力嚴重不對等的劣勢之下,除非中共受到攻擊,影響到政權的存亡,否則不會輕易使用核武,所以不鼓勵美國對共產中國進行秘密的軍事行動。臺灣應該要加強長期發展的願景,而非專注在反攻大陸,像是政治改革、資源偏重經濟,而不是軍事發展之類的。
1964年4月,美國國務院將強生的分析報告,送交給國防部長、中情局長、國務卿等人,報告指明用軍事行動,來摧毀中共核武設施不具正當性,軍事行動可能不足以毀損中共的全部核武設施。動武的最理想結果只會讓美國,在面對中共核武的問題上,贏得幾年的喘息時間。但最佳動武的時機,應當是中共大規模的攻擊美國,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所以聯合臺灣先發制人,去摧毀中共的核武設施,將會讓美國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跟軍事風險,甚至中共可能會用這個理由進犯臺灣,讓美國陷入防衛臺灣的戰爭泥潭裡面。
隨後,國務卿魯斯克針對中共的核武問題,召集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和中情局長,舉行了午餐會報,經過共同討論之後,共同決議容忍中共的核子試爆。而且在沒有遭到中共,軍事挑釁的情況之下,不會片面對中共的核子儲存設施,採取軍事上的行動,可以聯合蘇俄共同對中共的核爆採取警告。
當然為了安撫中華民國,決定美國中情局和臺灣繼續合作,策劃對中共的核子設施,進行高空偵察的活動。決議作成備忘錄,報告給詹森總統核定執行,美國又回到了反對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政策上。
然而,當我們回望歷史就會發現,中共在1964年跨越核子門檻,擁有核武以來,無論是抗美援越,加入聯合國、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還是對抗美國、恐嚇臺灣之類的,都有核子武器給中共壯膽打氣。特別是習近平上臺以來,建立火箭軍,在外交上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將南海跟台海變成火藥桶,造成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由此可見,一個擁有核武器的獨裁政權,對於國際社會而言,是禍不是福,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作者》龔與劍 參與1989年湖南益陽六四民運,後遭勞改2年。2012年組讀書會遭關切後來台。
留言 27
Wen-Ming
台灣要有足夠的核武來嚇阻中共!
11月25日13:06
Aries
別說了,要是兩蔣知道現在的國民黨是統促黨2.0的話,應該會死不瞑目
11月25日09:55
王秀敏
寫這麼長,裡面有多少事實?
11月25日17:56
盛思量
民進黨要鬥爭國民黨的時候就倒蔣,說國民黨造神中正紀念堂是蔣神廟要拆中正紀念堂改自由廣場,現在島內地下工作刺殺蔣介石革命台獨不成反而搬出已死多年的反攻復國?膜拜起蔣神來了,真是詭異到令人髮指匪夷所思。
11月25日22:25
СОЧИ ХУАНГ
民進黨每年228都在炒,黨媒還敢提蔣中正~~~找死是不?!
11月26日04:11
顯示全部